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论文_王珊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论文_王珊

王珊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自第7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以及改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n average.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effect,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rom the 7th day.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1.67%,P <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anage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shorte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pathway;Nursing management;Effect evaluation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这是一种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急骤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急性脑部病变,其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且加重其家庭压力与负担[1]。临床路径护理是在对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给予合理化,流程化,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主要运用于特殊病患的护理中。本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9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2.3±8.1)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通过头颅CT或MRI证实。选取的患者发病年龄均不超过80岁,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痴呆等疾病,无大面积脑梗死及前列地尔药物禁忌。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2.2±7.9)岁;对照组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1±9.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项目包括:(1)合理调整饮食结构;(2)加强运动锻炼;(3)常规护理;(4)吸氧;(5)甘露醇降颅压;(6)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具体病情适当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7)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治疗过程中,必须避免使用脑循环改善药物与其他血管扩张剂。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轻重程度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与服药疗程,观察症状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护理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得到的资料,由专家指导,并结合主治医生所拟定的治疗计划,为患者拟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让通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根据患者的想法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不安、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从而达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并每天由护士长进行查房、记录患者的情况,对于出现异常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并及时将其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修改,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随时改善临床护理路径表[2]。在患者出院当天清晰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同时检查出院带药是否齐全,服用方法等是否清楚明白,同时将疾病预防、营养、康复饮食制定成册让患者进行阅读,并且每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电话回访,提前提醒复诊时间。将这些内容均制定成表格,每完成一项便进行打勾标注,以便利于交班等工作交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患者入院后便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脑梗死的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路径表制定,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随时更换。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给予检查,督促落实其每项实施情况,以免造成疏漏,耽误患者病情。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整改。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互相监督,调动起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将患者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备注,并在交接班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需要随时对路径表进行改善和评价。责任组长随机检查路径内容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备注 [3]。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统计不同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值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并统计分析作为疗效评定依据。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为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效: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低于17%或减少[3]。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6±1.1)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9±4.2)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对照组总满意度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疾病,约占75%,病死率10%~15%,急性脑梗死具有三大临床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该病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其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脑保护、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血管、抗凝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4]。而在常规临床治疗其效果不尽相同,但经长期的临床研究得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5-6]。

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首先被用于特殊患者的护理中,为一种有规划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7-8]。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采用计划式护理模式。将每日护理日程事先进行规划,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路径进行有条不紊的临床护理,可以大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操作发生[9-11]。另一方面,规划后护理人员按照每日护理日程进行工作,减少可能出现的差错,提高护理目的性,提升了护理质量[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带来的满意度提升是显著的。并且由于对护理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划,节省了工作量,护理质量更高,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本研究还对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自路径护理管理后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同时临床效果较普通临床护理提高21.67%。临床护理路径采用后,护理人员工作更加全面、细致,并且差错出现较少。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进行有规划并且有预见性的护理,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参考文献:

[1]曹丽萍,苏建华,张俊华,等.康复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工企医刊,2013,28(6):449-451.

[2]任晓东,肖宏,张禹,等.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35(12):144-146.

[3]徐秀芳.临床路径护理实践[J].淮海医药,2013,31(3):279-282.

[4]赵丹.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9(10):306-307.

[5]陈晓晟,李玲,张俊芝.路径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78-79.

[6]陆红.37例脑出血临床路径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20.

[7]杨颖.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735-3736.

[8]杨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35-137.

[9]王丽华,刘振宇,周俊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81-82.

[10]郭燕青,樊蕊.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0-62.

[11]叶健.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58-159.

[12]邵慧,刘美玲.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7-89.

[13]李湘兰.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71-72.

[14]田英姿.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21-222.

论文作者:王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论文_王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