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韩姚

GIS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韩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韩姚

乌鲁木齐市纵横伟业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3

摘要:这些年以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对GIS技术如何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让土地整理能够直接在GIS平台上进行操作,通过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图形编辑功能,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可视化环境,让土地的平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其他土地整理规划工作能够直接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本文对GIS在土地整理规划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整治;规划;应用

1 GIS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科技和地球科学进行结合的一门科学,主要是利用地理系统的建立,通过操作程序和模型输入、存储、处理地理空间的相关数据。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对数字地籍数据库进行建立,统一管理土地,然而在转换土地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代价很高,而且转化过程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对文字进行处理比对图形进行处理更为方便快捷。通过GIS技术对土地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可以很好的让人们对土地上的运作情况以及土地所有权进行了解,然而土地信息管理并非技术上的革新,而是制度上的革新。

2 土地整治管理的现状分析

这里的土地整理主要是对一些未利用的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土地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恢复使用一些生产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或者在自然灾害过程中遭到破坏的土地,让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的活动。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文档记录以及技术资料,包含了从立项到验证中各个环节出现和累积的影像报告、表格、图件、报告文本等,需要进行项目的验收和评价,这些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整理、保管、归档、妥善管理和移交。从当前的角度分析,土地成本制管理一般情况下只是在传统的资料和文档管理的层面,不管项目在立项、实施、竣工等各个环节都是使用纸质文档,这就造成管理过程中异常复杂。在查询的时候,信息化成数较低,随着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逐年累月的累积造成文档档案数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土地整治工作需要频繁变更,往往是跨年度进行的。在立项到竣工的过程中时间很长,而且各种资料堆积越来越多,追溯查询起来非常不便,没有很好的可比性。在对土地整治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制约土地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土地整治虽然发展时间较长,但是依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使用的软硬件也是不同的,造成档案资料格式五花八门,其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很好的打造一个快捷高效的土地管理模式,要想让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就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对专业水平和较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现代管理团队。

3 GIS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中的应用分析

3.1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可视化分析

土地前整理潜力评价可视化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首先分析和整理景观区改造潜力可视化,通过ARCGIS软件来对缓冲区、一般景观区、核心景观区等进行叠加分析,通过遥感对植被指数进行影响分析,依照评分标准来对所分析的耕地区域进行景观改善评分。其次是分析和表达征地提高潜力可视化。这种评判体系是依照土地实际产量调查结果与预期的产量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计算,通过Fieldcalculate方法对耕地质量提高的潜力进行计算,依照评分结果将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分析图绘制出来,第三是分析和表达耕地面积增加潜力,依照耕地坡度(比如小于2度、2度到5度之间、大于5度)对典型样区进行分区,对耕地面积占农用地之和的比例进行分析,并且以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基准来进行评分标准设定,依照评分结果对耕地面积增加潜力进行评分和分析,接着对地块的不同位置进行整理,并将专家决策意见引入其中,对各评价因子的权值进行设定,接着进行加权叠加,这些评价因子为土地整理的综合潜力进行评分,依照评分结果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分析图进行绘制,最后将整理区的高程值提取出来,通过ARCGIS软件中的ARCTOOLBOX模块进行3d分析,将TIN生成整理区DEM,将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出来,并且将土地整理规划图遥感影像作为背景插入其中,依照三维显示效果,将颜色设定好,这样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图就可以和三维地形图融合在一起了。

3.2土地整理适应性评价可视化分析

整理适应性评价化的方法主要是栅格化处理整理区的等高线,通过ARCGIS软件来对高程点文件做好插值工作,接着通过ARCGIS BOX模块对已经通过插值的高程数据进行3d分析和处理,并且生成数字高程模型,这样就能够为土地整理试验性评价提供相关标准,依照整理区的形状来栅格化处理整理区,并且依照标准对其进行单元的划分,把每个栅格单元作为整理区的评价单元,接着依照整理区的具体情况来对着各个区的制约因子进行确定,并且添加合适的评价因子。数字化处理整理区土地现状图,并且栅格化数据对其进行加权评分,所获取的评分因子栅格数据通过ARCGIS软件依照评价模型来进行相应的叠加运算,通过ARCGIS重分类功能将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基本适宜、临界适宜以及不适宜。依照评分标准,对土地整理是以等级进行分类,并且将评价结果图生成出来,在整理区当中就可以显示土地的适宜情况了。

3.3三维可视化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以对整理规划之后的地物场景进行模拟,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主要的方法是将整理区的高程点取出来,通过ARCGIS软件的ARCTOOLBOX模块对创建的tim生成数字高程模型,进行3d分析,接着依照村、林、路、水田等进行整理和规划,在土地平整完成之后,调用准备好的tim文件,对规划完成之后的土地以地块的id号为单位将数字高程模型模型中的待平整田块的高程值都取出来,对平均高程值进行计算,并且修改相应属性中的高程点修改。修改完成之后,重新将tim建立起来,就可以获取农田平整之后的土地高程模型,让沟渠和道路的设计得以实现,ARCTOOLBOX条件下对整理完成之后的沟渠道路线数据进行调用,通过空间分析来对现数据进行加宽处理,接着ARCGIS软件中进行缓冲分析,加载沟渠和道路数据到tim表面,这个时候选择道路的基础高程将tim作为它的基础高程,整理数据高程模型将三维符号库里的符号调用出来替换高程模型表面的地物,这样就可以完成三维立体景观图的改造,使其呈现出整理规划之后的样子。

结束语

土地整理工作能够让农村有效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对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可以让土地集约利用率大大提升,让农民收入增高,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相关政府领导一定要重视起来。GIS平台能够在道路的规划设计,村庄、农田的建设,资金预算等诸多方面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案,能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慧.G 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1,01:38-39.

[2]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01:1-5+14.

[3]舒琳,郭熙,周弼农,王芳东,赖玉莹,夏昆,赵小敏.G IS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2,15:123-126

[4]熊宏涛,张莉,刘仁钊等.GIS技术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3).

[5]陈晓军,谭荣建.MapGIS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中的应用技巧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06-108.

论文作者:韩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GIS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韩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