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21世纪,是环境、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建设的前提,公路建设应当要和环保建设保持均衡,遵从“修建一条路,铺好一条路,环保一条路”的基本方针,建设山区环保公路,促进自然、交通以及经济的均衡发展。该背景下,笔者将分析山区公路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探讨具体的环保措施。
关键词:山区;公路;生态环境;环保
1 导言
山区公路,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对山区经济提供更好地服务,推动西部大开发,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不仅要思考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应思考今后的发展。同时,不能盲目地关注眼前,而更多的要顾及长远。公路建设活动中,需遵从社会、生态以及环保三者的和谐一致。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公路工程的生态以及社会效益。下文中,我们将简单地探讨山区公路究竟对生态环境有何种影响,并分析相应的环保对策。
2 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1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山区公路在对边坡病害进行防治、对路面结构进行补强、对边沟或是路肩进行重建以及对路基进行削坡或是加宽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对临河路基进行加宽时,河床同样也会流失部分水土。到了雨季,防护不及时的边坡或是裸露边沟,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
2.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在施工期,爆破作业、燃油燃煤、拌合器拌和工艺或是人工砂破碎等多道工序中,均会对环境空气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灰土拌合释放出来的粉尘,同样也会影响施工区附近的环境。如果施工期天气相对比较干燥,车辆运输中可能会扬起灰尘,空气质量也会有所干扰和影响。此时,污染物基本上为CO、NO2或是TSP等。
2.3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山区公路在实际的改建中,噪声基本上源自机械开挖、砂石破碎、汽车运输或是混凝土拌合等比较常见的施工活动。该种噪音比较大,且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该改建工程选取的工程机械,其噪声值控制为60~98dB(A),而爆破噪声峰值为130dB(A);沿线200m中分布了1个集镇以及6个独立的村庄,其环境敏感点共计7个。根据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多种设备噪声源均已经超标,源强达到90dB(A)的噪声源,相隔50m左右的噪声预测值同样已经超标。如果是晚上施工,200m范围内的环境噪声相较于夜间标准值将会高于55dB(A)。可见:噪声对场地附近50m区域中的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对50~200m之外的影响相对偏小。尤其夜间作业,该种影响相当明显。不过,噪声基本上均为短期性或是暂时性,施工完毕后也会随即停止。
2.4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可能通过下列途径来影响当地的水环境:1)生产废水,涵盖混凝土拌合冲洗、机械含油或是洗车废水,多是由悬浮物(SS)、CODcr或是石油类等引起。土、砂石等施工材料,在雨水的冲淋作用下也会入驻水体中,扩大水体原有的浑浊度。若施工人员平时随意地对生活污水进行排放,对周边的水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污水中掺杂的BOD或是CODcr,均可引起污染。在营运期,本路段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悬浮物(SS)或是石油类,它们洒在路面上。时间长了,在雨水的冲洗作用下汇集成小径流,影响当地的水质。
3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环境、资源均为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环保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需保护路线附近的生态环境,让地貌、植被得到最小地破坏。同时,它也是公路设计与施工阶段必须检出的准则。注重生态环保的价值,完善绿色交通,将绿色环保引入到工程规划、运营以及施工活动中。
3.1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其一,要确认环保选线的正确意识。山区公路选线之初,需借鉴和熟悉中国的立法和相关政策,坚持环保优先的基本准则,尽量地绕开名胜风景区、饮水保护区或是学校等比较典型的环境敏感区,同时也要回避自然保护区、饮水保护区或是农田保护区等常见的功能区域。结合公路的基本情形,对交通专项规划或是建设项目将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作出评估。其二,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从业人员事先要搞好调研,对沿线上的土地资源作出深层次地调研。根据地方的环境特征,提出科学、完善的建设方案。其三,对取土或是弃土场搞好规划。对取土场进行设置时,需借鉴土地资源总体的规划,确定在贫瘠地带上统一取土,严禁对农田耕地进行私自占用。对弃土场进行选址时,需减少对植被的损伤,避免对之前的排水系统造成影响。其四,注重绿化设计。建设以绿化为支撑的生态景观带,促进公路绿化、净化,提升公路总体的绿化率。
3.2 中期施工作业阶段的环保措施
3.2.1 水环境及水土保持的措施
对水环境而言,建议将施工作业必备的材料摆放至和地面水相隔有一定距离的地点。相应地,要利用环形沟等来减少材料过速地外溢,防止对地面水造成污染。有关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工程结束后需马上对山体开挖区或是边坡等裸露地方提供适当的防护,也可以覆盖一层草皮,避免水土过于严重地流失。
3.2.2 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或是临时便道上,需定时开始洒水,防止扬尘出现。那些负责对施工原料仅运送的车辆,应当铺设好帆布或是套盖,防止材料在运送途中严重地外泄。混合材料的那种拌和站,需尽量创建于和居民居住区相隔有段距离的地方,并搭配合适的除尘设施。
3.2.3 植被的保护措施
实际作业时,必须要对植被实际的破坏面积进行控制,铺设临界值。运用恰当的办法来防止植被过于严重地破坏。同时,工期结束后,要马上采取行动来对草皮进行覆盖。详细地讲,建议先种草然后开始种树,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并在最快的时间里形成某种外层植被。
3.2.4 噪音防护措施
对施工时间进行规划,将噪音明显的施工作业布置于白天;注重对施工机械提供科学的养护,促进低声级作业。同时,要对施工人员搞好技能培训,对项目人员抓好环保教育,防止人为损伤。
3.3 后期投入运营阶段的环保措施
后期使用阶段,涵盖了下列比较典型的环保措施:1)注重宣传教育和实施监管。面向社会各界来对生态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肯定山区公路的建设意义,下达科学的政策法规来对破坏行为实施监管;鼓励运管所在权限范围中对车辆污染做好日常监督,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载的车辆做好管控;对车辆排放出来的尾气或是烟尘做好控制,降低大气污染;对水运基础、生态环保彼此的关系进行协调,对雅砻江或是二滩库区水层面上的漂浮物做好治理,推动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型水路事业的运转。
4 结语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肯定了山区公路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同影响和相关的环保方案。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文所做的初步研究,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鼓励从业人员广泛地加入研究,共同分析山区公路对生态环境潜在的影响,总结合理的环保措施。我们相信,集中群众的智慧和能耐,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研究成效。鉴于本人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相对偏低,本文中有些观点可能不太成熟,希望各位可以提出指正。
参考文献
[1]何涛.浅谈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J].四川水泥,2018
[2]周翠芳.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策略探索[J].山西建筑,2017
[3]吕广亮.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冲突与贡献分析[J].生态经济,2014
论文作者:胡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山区论文; 噪声论文; 公路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作业论文; 环境论文; 植被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