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思维的本质_思维障碍论文

论创新思维的本质_思维障碍论文

论创新思维的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思维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4)04-0028-04

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探索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创新思维理论体系 的建立。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只有钱 学森把创新思维“理解为人类智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这一 观点得到较多的支持[1]。但是,笔者已经写专文指出,钱学森说的创新思维,实际上 是指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即求解思维[2]。对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学术界尚未统一见 解。这是因为,创新思维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概括其本质,人们往往会各 执一端。唯物辩证法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稳定的联 系,是同类事物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而本质又是分层次的,可以有一级本质、二级 本质等不同层次的本质之分。根据这一思想,笔者认为,复杂系统的本质也不应该是单 一的。它应当具有层次性。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多层次的。 我们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创新思维的本质。

从功能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出新,在于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成果

所谓创新思维,是与习常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习常思维是人们针对常规性问题进 行的思维。这种思维重复和模仿以往的思维活动。它有现成的程序、模式,是在现有的 经验范围内进行思维。创新思维与此不同。它超出已有的经验范围,面对新的领域,采 用新的认识方法,开创新的认识成果。

对于创新思维的新,至少包括以下三种理解:第一,创新思维所面对的新领域和新问 题,必然要求人们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完全沿用和模仿已有的思路和方法是无法 有效地适应新领域、无法成功地解决新问题的。第二,创新思维所面对的旧领域和旧问 题,同样可以采用新的、更好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决,这也是思维的创新。第三,创新 思维所获得的思维成果是新的。思维成果,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指的是通过 思维所获得的认识成果,而不是指运用思维成果所获得的实践结果。农民年复一年地用 老办法种地。他们每年获得的收成都是新的,但从思维的角度看却没有什么创新。因此 ,我们必须区分思维成果与实践结果。只有那些获得了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才可以称 之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之所以称为创新思维,就在于这种思维能够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认 识成果。这是区分创新思维与非创新思维的根本标准。因此,从功能层面看创新思维,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出新是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思维的题中之义。

创新思维的这一本质告诉我们:原创性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继发性的、具有革新性 质的思维也属于创新思维。人们谈到创新思维,往往联想到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 爱迪生等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发明家。的确,这些“大家”们创立新理论新学说、 作出新发现新发明的思维是创新思维,但并不等于说一般人的思维就不具有创造性。实 际上,创新思维之“新”可以分为狭义的“新”和广义的“新”。狭义的“新”是相对 于人类而言的“新”。上面说到的那些“大家”们进行的思维创新,就是对人类作出的 前所未有的思想贡献。广义的“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新”。因为,大多数人虽然 未必能够作出影响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创造,但他们完全可 以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对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小学生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种 老师没有教过的新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某种新窍门,工人在改进操作中提出了 某种新技术等,就属于这样的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创造性分为两种,一 种是“特殊人才的创造性”,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指的就是这两种创新。但 无论是“特殊人才的创造性”,还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无论是狭义的创新,还 是广义的创新,它们都在思维过程中创造出了新东西,因此都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 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

创新思维的这一本质告诉我们,思维不管发生在什么领域,只要是在思维中产生了新 东西,那么这个思维就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观点、新的理论体系是 创新,发明一种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是创新,设计出一种新的体制、新的制度也是创新 。正是依据这一点,人们把创新又分为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可以说,有 多少个实践领域,就有多少种创新。而在这诸多创新的背后,思维创新是基础。正是思 维的创新,带来了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创造。

总之,从功能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就在于出新,在于创造以往思维中所没有的新 成果。这是思维之所以成为创新思维的最根本的依据,是千差万别的创新思维中共同的 、本质的规定性。

从结构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超越,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

系统科学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创新思维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功能特点。创新思维 的出新功能受制于它的超越结构。

人的思维活动是在主体思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思维结构,学术界有多种称谓 ,如思维方式、认知结构、思维框架、思维格局,以及认知图式、思维模式等。通俗地 说,思维结构就是人的思维反映外部事物的中介,是人脑这个加工厂的“生产线”。人 的大脑进行思维,就是凭借着思维结构作为中介和“生产线”加工思维的信息材料,制 作思维的认知产品。离开了思维结构,人脑是不能进行任何思维活动的。

思维结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被逐步建构起来的。在学习和实践中,人们把获得的知识 、经验和形成的观念、方法积淀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起一定的思维结构。因此,形成思 维结构的要素有知识、经验、观念和方法等。人们的思维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 经验、观念、方法对进入大脑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思维结构对于人的思维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它通过自身的结构、模式,制约着人脑 选择、组合和评价、解释信息。对于来自同一个客体、同一个对象方面的信息,不同的 思维结构往往会对它们进行不同的加工,看到这一对象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捕捉到 其中的不同信息,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思维结构的特点直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和思维结果。

思维结构在思维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挥作用。因为,形成思维结构的基本要素——知 识、经验、观念、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积淀和贮存于大脑的潜意识层。主 体运用这些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思维结构加工信息,是在一种下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一 般来说,主体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思维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固性。一种思维方式一旦被建立起来,就不会被 轻易改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课题,它总是力图按照自己现有的结构和 模式,去筛选、组合、评价、解释信息,从而得出相应的思维结果。思维结构的这种稳 固性和作用惯性,人们通常称之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双重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 凭借现有的经验和惯常的思路,驾轻就熟地解决一般的常规性问题。反之,它只能妨碍 人们解决那些超出了现有的经验和认识范围的、非常规问题。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主 体往往会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习惯用老眼光、旧思路、原办法去对待新问题。因此, 按照已有的思维结构形成的思维定势是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 突破思维定势的阻碍,超越既定的思维结构。

创新思维超越现有思维结构的本质,从现代认识论的研究中可以得到说明。现代认识 论认为,人的思维结构是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个方面的统一。同化是主体运用现有的 思维结构去分解、加工自在客体的信息,从而产生观念客体的过程;顺应则是主体调整 自己的思维结构以适应客体和产生观念客体的过程。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倾向于 运用思维结构的同化功能,即运用现有的思维结构去加工来自客体的信息,以产生思想 、观念或者用思想、观念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但是,当人们遇到了现有的思维结构无 法同化客体信息的时候,主体就采取顺应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以适应同化外部 客体的需要。显然,人的思维结构遇到常规性问题,运用的是同化方式,遇到非常规问 题,就不适用同化方式而必须采用顺应方式,以改变现有的思维结构,以适应解决问题 的需要。前面所说的创新思维对于现有思维结构的突破与超越,从思维结构本身来讲, 就是发挥了它的顺应功能。因此,顺应是创新的需要,顺应是创新的本质要求。

创新思维的这一本质告诉我们,创新思维不但与个体的思维结构有关,而且与群体的 乃至整个民族的、时代的思维结构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为,任何个体都是生活 在群体之中,都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而生存。创新思维要突破的往往不仅是个 体的思维结构,而且是整个民族和时代所造就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注重研究创新在 体制和文化方面的阻碍因素,并且努力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是实现思维创新的重要前 提。

总之,从结构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就在于主体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调整与 顺应,使自己的思维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结构。

从机制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在于实现思维素 材的超逻辑组合

结构侧重从静态的角度描述系统,机制侧重从动态的角度描述过程。创新思维超越现 有思维结构取决于思维过程的内部运作机制。

研究创新思维的内部运作机制,首先需要回答创新思维的过程是逻辑的,还是非逻辑 的?笔者认为,创新思维既是一个逻辑的过程,也是一个非逻辑的过程。创新思维是逻 辑与非逻辑的统一。任何思维创新,哪怕是极具独创性的思维过程,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也不能脱离原有的思维方式。它总是要运用原有思维方式中的一部分要素,如一定的 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那种与人类既有的思维完全脱节的创新是不存在的。因此 ,创新思维与已有的知识等思维要素之间必然会发生种种的逻辑联系,使得创新思维过 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创新思维要出新,就要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 使得创新思维过程必然要增加新的成分、新的因素,如新的事实、概念、原理、方法等 。这样一来,又使得创新思维过程不可能完全地还原为逻辑的过程,而成为一种非逻辑 的心理的过程[3]。

这种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决定了有两种思维介入创新思维过程。一种是收敛性思维 ,一种是扩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它使思维素材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集 中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扩散性思维又称作发散性思维。它使思维素材按照非逻辑的 方式,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以求获取尽可能多的答案。创新思维就是对收敛思 维和扩散思维的交互运用,是这两种思维的统一、结合和互补。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收敛性思维和扩散性思维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收敛性 思维负责对思维素材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上的整理工作,使思维向认识 的深度进军。而扩散性思维负责让思维的“触角”尽可能地向外延伸,由一事物达及另 一事物,由此信息达及彼信息,使思维向认识的广度发展。可见,这两种思维分别从认 识的不同角度催生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收敛性思维为新思想的出现作出铺垫。扩 散性思维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途径,是新思想形成的关键。

扩散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联想、想象、类比、直觉、灵感。这几种思维形式都是非逻 辑的思维形式。联想是思维由一事物推及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往往能够克 服事物之间或概念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帮助人们发现它们之间原以为不存在的联系。 想象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想象以现实为基础,但又 超越现实。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把现实中似乎不存在的联系在思维中创造出来。 类比虽然被人们归结为思维逻辑的一种,但类比在本质上是非逻辑的。类比在相似的事 物之间进行,把适用于一个事物的属性推及运用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上去。因此, 类比仅仅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这些事物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逻辑联系。类 比可以克服事物在类属上的差异,使思维在不同类事物之间进行较为自由的跨越。直觉 就是直接的“觉察”。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用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块” (或“知识组块”)去直接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由于这些“知识组块”具有整体性 特点,因此,直觉可以超越逻辑的程序而迅速地插入事物的内部,达到对事物本质的“ 洞察”。直觉可以使人们只根据少量信息乃至端倪,就能够对事物作出“预感”或“猜 测”,可以使人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排除假象,洞悉事物的本质。灵感是直觉 的特殊形式。当人们运用整块的“知识”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中又出现了思维过程的阻 塞而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由于思维内部某个信息的涌出或者思维外部某个信息 的介入,使得人们的思维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产生了这样的情境就表明有了灵感。因 此,无论是联想、想象还是类比,也无论是直觉还是灵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非逻辑 性、超逻辑性。扩散性思维帮助人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去超越逻辑的限制,实现思维 的跃迁或飞跃,实现某种奇特的、意想不到的联结,生成创造性的思路和设想[4]。

必须指出,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人的思维对于逻辑的超越是以逻辑为基础的,是在 逻辑的指引下进行的。因为,创新思维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总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展 开。这就决定了创新思维的全过程,从起始阶段到关键阶段再到收尾阶段,都离不开逻 辑的引导。逻辑思维作用于创新思维过程,一般表现为:一是自始至终的目标指引。离 开了逻辑思维,人的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变得散乱和无效率;二是关键环节的思维聚焦 。逻辑思维帮助人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暴露矛盾的焦点,为思维的扩散指引方向;三是 思维结果的评价、选择。人们通过思维的发散发现新设想,同时依靠逻辑思维来比较、 选择、论证这些设想,以确立最佳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从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 是新思想的“助产婆”。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自己“导演”的、超越自己的过程。

总之,从机制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就在于逻辑与非逻辑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创新 思维是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是思维在逻辑的制约下向非逻辑的跨越。 这是创新思维的最深层次的奥秘,也是创新思维的最深刻的本质。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其中,实现思维的出新是它的功能性本质; 实现对原有思维结构的超越是它的结构性本质,在逻辑与非逻辑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思维 素材的超逻辑组合是它的过程性本质。创新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三个层面的本质 的统一。

收稿日期:2004-08-31

标签:;  ;  ;  ;  ;  

论创新思维的本质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