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业在不断发展,人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某地铁6号线西延段为例,对该6号线西延段的TOD开发的研究目的、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为轨道交通线路TOD的开发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关键词:TOD开发模式;停车场;市场调研
1 项目概况
6号线西延段接入一期工程,起点某市南站,与6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设站8座,全部为地下线,设益丰停车场。6号线西延段的建设积极响应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TOD理念打造公交都市”的战略。6号线西延段在某站与规划广佛环线换乘,在某处与3号线换乘,在南站接入该市轨道线网,可使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融为一体,有利于实现域内国铁、城际、地铁互联互通,促进两个城市的同城化进展,发挥城市的核心区位,助推其进一步发展。
2 6号线西延段TOD研究思路
2.1 全线TOD发展策略研究思路
在沿线片区既有的发展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沿线区域的功能布局做出妥善安排,提出对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等城市建设要素的指引。
2.2 全线房地产市场的调研
通过房地产市场分析、物业组合及策划定位、土地估计及收益测算。
2.3 重点片区规划与城市设计
结合全线TOD发展策略及各站点和停车场区位的分析研究,选择重点片区,开展研究。以TOD理念对重点车站和停车场周边片区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互动联系并相应提出土地利用优化的方案,优化交通路网格局和交通设施布局安排以及城市设计发展策略与指引;完成车站周边用地设计和停车场及周边捆绑地块综合上盖物业总体规划和设计,明确停车场上盖物业的规划设计条件,上盖和车站周边建筑布局、交通安排、市政机电设施布局,以及工程预留条件等,并为本重点地块提出适宜的开发安排分期计划,制定TOD实施策略。
3 6号线西延段TOD研究方案
3.1 全线TOD发展策略研究
本研究充分了解该市6号线西延区段当前的土地、经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对现状土地资源情况进行梳理及已有的规划情况进行解读。依托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对站点周边土地进行优化。并在土地优化后,对重点站进行城市设计。TOD对该地交通升级助力融入都市核心圈、推动沿线多元经济活动和智慧转型及城市更新。该地某片区有大量未建设用地,尚未有主导功能和用地类型,另外几个片区大量未建设用地和工业旧改的机会,主导功能是产业发展,工业和二类居住用地为主,TOD发展潜力大。某新城片区城市建成区,调整潜力较小,主导功能为总部办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综合功能,其中几个片区主要是一类、二类居住和工业用地,村庄改造难度较大,某村新城片区为建成区,改造难度大,主要是商业和行政服务区域,用地主要为商业和一类二类居住,TOD发展潜力较小。益丰停车场和某大道站周边区域属于城市未建成区,尚有大片空地或农田苗圃,无二次产业基础。某片区作为某新城外拓的腹地,主要考虑受美的的辐射,为美的智慧家居、智能家电业的提升提供产业服务。某新城片区,美的家电产业,创新研发动力,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来解决客户的问题。未来发展关键要素及特征,贸易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人才需求为技术人才,需重视产品和品牌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功能提升方向初判:企业+消费者,针对技术工人知识更新的培训教育,增强消费互动,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并反馈到产品创新中。林头片区是一产为主,工业散乱基础薄弱,待改造。南涌片区生物医药和互联网软件产业发展改造。某村新城片区商业和服务业为主。某村和某村北站片区是智能装备产业,面向全球市场,关键在于产品品质及用户体验,功能提升通过企业间的交流和学习国外的创新。
3.2 重点片区规划与城市设计
3.2.1某村站及某村北站片区
围绕某村站和某村北站主要布置商业商务用地,承接轨道带来的人流和技术,打造集商务办公、设计研发、会议展示、休闲旅游、酒店住宿为一体的TOD产业和综合服务核心;围绕TOD核心和产业廊道布局商业与产业混合用地,扩大TOD辐射作用的同时,为产业发展留有弹性;依托原有城市绿地和水网肌理,构建城市开放空间廊道和慢行系统,增强片区功能节点间的连通性。同时减少站点核心辐射地块的绿地面积,最大化站点对周边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片区整体绿地率增加。根据TOD的圈层发展理论,站点周边的租金与开发密度最高,以站点为核心,按照特定距离逐步向外层递;此距离约为300m(步行5~10min的距离);此原则在城市设计上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1)开发强度,靠近地铁车站开发强度高商业商务居住混合用地。2)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考虑居住用地及居住商业用地。在TOD理论中以“轨道+步行”的基本设计指导下,利用平台、二层连廊、地下通廊等多种立体空间设计,打造立体化的公共交通换乘空间,塑造人车分隔、无缝连接、行人友好的城市环境[1]。
3.2.2某大道站与停车场
某新城片区形成以3号线和6号线西延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TOD圈层:某新城依托全球美的总部为主核心;某大道为创智教育服务枢纽,结合商业、教育和创新服务;高村为一般枢纽,链接校园式教育机构。片区内部形成可达性极高的绿网,链接周边大型生态板块如潭州水岸、君兰高尔夫、城市区内环形绿轴、基本农田。利用用地分布和高度控制,塑造潭州水岸天际线。益丰路东侧预留策略性的滨水公共服务与文化核心,结合北滘某村两岸发展作为顺德北部城市形象设计。益丰片区作为该市6号线西延段的重要节点,该市大学城卫星城核心区主要承担创智教育核心和产居融合的功能。益丰片区紧邻公共服务核心某新城,承担部分产业外溢,并提供多样化居住配套,弥补片区居住功能的欠缺。TOD站点作为功能核心集聚复合型发展功能,强化练习,增强辐射效益。周边潭洲水道、生态农林、君兰高尔夫3大生态板块最大限度向内渗透,增强片区环境品质。滨水生态居住服务片区集中布局医疗、基础教育、文化设施等生活配套结合滨水空间与景观打造生活服务核心。依托轨道站点形成错位发展功能核心,某大道站TOD创智教育核心由站点向周边圈层布局酒店、公寓、会议中心、展示交流、培训教育等产业服务配套以及人才公寓、高才公寓等居住配套、文化、国际教育、体育休闲等公共配套,满足高层次人才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各层次需求。高村站生态居住核心及主要布局商业服务、基础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并借助TOD辐射效应布局科研教育用地满足未来科研产业发展、集聚的空间需求。滨水生态居住服务片区集中布局医疗、基础教育、文化设施等生活配套结合滨水空间与景观打造生活服务核心。利用公共交通、生态绿环、慢行系统将站点域生态核心、公共服务核心紧密相连,一环、双核、多组团布局,混合用地开发,适应城市片区弹性发展[2]。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的TOD研究仅局限于围绕地铁站点或几个站点联合开展的城市设计,而对发展策略研究较少,同时对房地产的调研往往在确定进行开发时调研,而6号线西延段在前期根据所处的路由敷设的范围,衔接该市轨道交通的线路以及目前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利用等进行研究,确定沿线范围内的发展策略规划发展定位和产业落地建议,并且对土地使用强度、公用设施、交通衔接和城市风貌加以指引,为TOD良性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伟勇.新加坡新镇轨道站点TOD开发对广州近郊新区规划启示[J].南方建筑,2015(04):36-43.
[2]胡红,范菽英.轨道站点周边地段“站城联动”规划策略探索——以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J].规划师,2016,32(10):129-136.
论文作者:谢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片区论文; 站点论文; 核心论文; 功能论文; 布局论文; 停车场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