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党论文,认真学习论文,深刻论文,精神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91(2007)11-0005-06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做出全面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党章修正案。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十分圆满,对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履行执政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十七大报告是十七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七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十七大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是一篇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政治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组,并确定了报告起草的指导原则,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规划我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报告起草工作一开始,党中央就提出,在整个起草过程中都要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丰富智慧,努力把报告写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文件,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件,写成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文件。
去年12月15日,中央下发了《关于对党的十七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于今年1月16日前报送了124份书面报告。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之前,中央组织36个部门和单位就20个重点课题、62个分课题开展调研。中央党校参与了其中两个重点课题的调研。各课题组共召开座谈会1523个,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达到20072人次。课题研究结束后,胡锦涛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12次会议,听取有关课题组的汇报。报告起草组的同志还到13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51次座谈会。报告起草组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起草工作。起草期间,报告起草组又就17个重大课题到1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调研,同这些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领导同志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稿进行修改。
报告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保持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增强党和国家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着力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提高报告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同时努力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研究提出一些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增强报告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强调要坚持针对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办法,以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同时坚持进行前瞻性思维,分析未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今后5年以及到202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提出大政方针,做出战略部署。
3月22日、4月19日、5月13日、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4次审议报告稿。6月15日,中央政治局审议了报告稿。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就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之后,中央征求了参加会议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共收到书面材料83份。报告起草组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对报告稿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下发的报告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于7月11日下发各省区市、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和党内部分老同志征求意见。这次征求意见扩大了范围,据各省区市、各部门和军委总政治部统计,征求意见人数共5560人,与党的十六大时相比增加约2520人。各方面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反馈了意见和建议。7月18日至31日,中央召开了7个座谈会,当面听取各省区市、军队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与会同志共提交书面材料82份。
报告起草组对收到的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理。经汇总,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700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957条,其中原则性意见289条,具体修改意见1668条;具体修改意见中,实质性修改意见814条,文字性修改意见854条。
在对反馈的意见逐篇逐条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报告稿力求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明显属于部门和地方工作、过于具体的意见没有吸收。报告稿增写、改写、文字精简共951处,覆盖890条意见和建议、133个单位。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不少单位建议适当压缩报告稿篇幅,突出政治报告特点,减少具体工作部署的内容。报告稿在吸收各方面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篇幅上进行了压缩。现在,报告稿篇幅比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短一些。
8月30日、9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审议了修改后的报告稿,同意把报告稿提交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审议。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修改后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十分成功的报告,报告过程中会场响起了40次热烈掌声,反映了全体代表对报告的拥护和赞成。
二、十七大政治报告突出强调的重要思想观点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了创新精神,包含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提法和新举措。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们团结奋斗的旗帜”。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联系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旗、坚持和发展什么理论、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旗帜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进行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主义、别的道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问题。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指引我们取得伟大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另外寻找别的什么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2.关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们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重要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然而如果不解放思想,就实现不了实事求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如果当时不从对毛泽东同志的盲目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如果不从“左”的路线和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不解放思想,不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全党怎么能从“左”的理论和路线束缚下解放出来呢?没有解放思想,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一切改革,都不会进行下去。解放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3.关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近30年的伟大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指出,改革开放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的这个重要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科学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这个科学总结和科学真理,蕴涵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当然,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清醒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课题、新矛盾,特别是要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把坚持改革开放同继续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要在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的同时,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从而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致力改革攻坚。要坚持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
4.关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通过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通过发展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类社会矛盾。总之,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5.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强调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也就是说,我们党已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创立的,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讲清楚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一定要坚持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
6.关于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再次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问题,他要求我们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是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保证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全部工作,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一些重大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可以说,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正是基于基本国情,我们党正确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虽然有很大发展,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中央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就要求全党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统一思想认识、确定方针政策、抓好工作落实。这就是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所指出的:“全党同志和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7.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
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又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并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落实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保证、社会环境保证、体制机制保证和组织保证。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基本要求,才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8.关于切实落实党和国家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高要求的重要思想观点
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我国2020年奋斗目标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等5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9.关于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
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任务,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任务;相应的,四大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更加明确了,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方面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在现阶段,我们党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党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党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从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在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政治报告着眼于这个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综观这些要求,关于四大建设的每一方面到底应当怎么建,思路更加清晰了;关键点在哪里,突破口在何处,揭示得更清晰、更到位了。这就表明,经过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在实践中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更深刻、把握更自如了。只要我们坚决按照这个部署去认真实践,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成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
10.关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思想观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应当看到,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呼唤我们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执政58年,有7000多万党员,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一方面给党带来了巨大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这就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处处都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思想建设中明确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中明确提出继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在作风建设中明确提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在基层党的建设上明确提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建设成果,着力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明确提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这就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在这部分用了很长篇幅强调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决心。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十七大报告论文; 实践报告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胡锦涛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胡锦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改革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