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初级中学 2665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自觉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方式。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要善于创设氛围宽松、竞争合作的学风。首先,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可以设计同桌交流、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尤其那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更应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2.创设适宜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在教学中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认知冲突,引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2.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1.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认识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急于出示结论,重在适时加以引导点拨,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并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2.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时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主导,更需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论文作者:韩洪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