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意象美论文_茹佩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意象美论文_茹佩

茹佩(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中国的诗词歌赋之美可谓世界闻名,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我深感自豪和骄傲,我从小就开始受到中国诗词歌赋的熏陶,深感自己身上都带有了文艺的气息。在众多的美如画的诗中既有清新淡雅的田园山水诗,也有悲壮宏伟的边塞诗;既有脱俗婉约的婉约派,又有豪放洒脱的豪放派;既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浪漫主义诗派,又有体恤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派。各个诗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散发着各自的芬芳,为今人所津津乐道,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象之美也是深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关键词:诗词歌赋 情感世界 意象美 浪漫 意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48-01

一、诗歌中所体现的意象美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诗人往往是运用一些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情景交融或者托物言志等方法,此处的景或者物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意象,由此可知意象在诗歌的创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种初中诗歌中的意象美。

(一)送别类意象之凄凉美

送别类的诗歌一般表达的是对于离别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者是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大都是一种凄凉的感觉,像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首诗是抒写离别之苦的千古名篇,写的是诗人离开时与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写凉风吹拂着岸边的萧萧疏柳,一轮残月挂在树梢,此情此景让人读来黯然失色,是怎样的离愁别绪让诗人如此的愁苦,这里运用了柳树、残月等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那种愁苦写的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暗自为诗人伤神。

(二)思乡类意象之孤独美

自古以来就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说法,所以古代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的人,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的描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对自己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寄予了自己对于美好的生活的希望。诗中诗人以“明月”开头,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思乡之情的代名词,诗中诗人把酒对着明月抒发了自己对弟弟的无限想念,同时在最后发出了美好的愿望,写出了诗人那种豁达的胸怀。

(三)愁苦类意象之别样美

诗人表达的愁苦的感情,一方面是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情,一方面是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或是诗人的自怨自艾,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感觉,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是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里用了梧桐、细雨,黄昏等凄凉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为全诗的“愁”奠定了感情基调。虽是写愁苦类的诗句,但是却写出了那种别样的美感。

(四)抒怀类意象之高洁美

抒怀类的诗歌大都是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通过对事物的咏叹抒发自己的志气,在陆游的《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诗人借梅花这个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气节,梅花的那种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气节正是诗人自我的写照,写了自己不去谄媚,坚贞自守的傲骨。此类的诗歌还借用荷花,松柏、竹等意象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言在此而意在彼。

(五)爱情类意象之浪漫美

爱情类的诗歌比较特殊,写爱情的甜蜜多为缠绵悱恻、梦幻美好,写爱情的分离大都是写思念成疾的愁苦,两个极端的写法,两种不同的情感都需要寄寓在意境之中。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里诗人运用了比翼鸟,连理枝等双宿双飞的意象,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能够和自己的爱人双宿双飞的强烈愿望。

二、如何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一)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独特意蕴

俗话说得好“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写出了我们能够熟练阅读的重要性,在很多的古装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教书先生读诗句时都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的情感丰富,意味深长,诗歌的阅读就应该是这样的,可能现代人不会那样去读诗,但是我们起码要对诗句进行反复的诵读,读多了之后就会有了诗感,慢慢的自己也会尝试着去作诗,而且对诗歌的了解也会更进一步。这里所说的反复的诵读并不是机械的去记忆,而是应该带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去阅读,争取每读一遍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带入到诗歌的情景之中,与诗人的心灵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诗歌的意图,增强自己的诗歌文化底蕴。

(二)其次要再现情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再现情景是学好古诗很重要的一步,我们在拿到一首古诗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首诗营造的意境是怎样的,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画面,秋天下过雨之后的山谷里很幽静,空气清新,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边,透过树梢投影在路上,一群洗完衣服的女孩说说笑笑的往家走着,这是多么和谐又美好的画面,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境,那是一种对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的向往,是对美好人格和理想生活的期冀。充分发挥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把握整首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歌的主旨大意

诗人有怎样的心情就会有什么风格的诗歌创作,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就是自己情感发泄的过程,诗歌中必然会反映诗人的思想情感,我们从了解诗人的背景入手,就会让我们收获不小的启迪。

论文作者:茹佩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意象美论文_茹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