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106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5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2±0.3)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0.5)d,术后排便时间平均(3.5±0.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患者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效果确切,较开腹手术而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40-01
受生活习惯、遗传、饮食等因素影响,直肠癌近期发病率不断增加,直肠癌患者多并发肠梗阻等临床症状,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建议针对尚无远端转移病变的直肠癌患者及时行手术切除治疗,以达到根治癌变的效果[2-3]。在手术术式的选择上有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为对比研究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50例患者经随机分组处理后对比开放手术(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实施效果的差异,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5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2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为:纳入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2例,年龄为35~80周岁,平均为(53.6±2.5)岁;纳入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35~78周岁,平均为(55.9±3.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用开放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插管后摆放膀胱截石位,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显示病灶部位做正中腹部手术切口,常规切断并移除病灶标本。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摆放膀胱截石位。于脐下部穿孔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按照12.0mmHg~14.0mmHg标准控制。置入腹腔镜,于患者肠系膜根部附近切开乙状结肠右侧系膜,分离组织至肠系膜反折水平,然后沿血管清扫手术视野可见淋巴结组织。在腹腔镜操作视野下,于患者骶骨岬水平向下分离骶前间隙,锐性分离过尾骨尖。于腹膜反折水平沿直肠前方腹会阴筋膜组织对直肠前壁进行游离。在超声刀辅助下进行锐性分离,直至肛提肌筋膜表面。于患者肿瘤病灶下缘5.0cm对直肠系膜进行分离,病灶下2.0cm~4.0cm位置视情况切断肠管并于左下腹部做长度4.0cm手术切口,正常取出肠段,于病灶上缘10.0cm部位切断乙状结肠,常规移除病灶标本,近端结肠荷包吻合,回纳肠道并重新建立人工气腹,行直肠低位吻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专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选用t方法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选用X2方法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检验,P检验值<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2±0.3)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0.5)d,术后排便时间平均(3.5±0.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数据所示。
3 讨论
目前临床建议针对尚无远端转移病变的直肠癌患者及时行手术切除治疗,以达到根治癌变的效果。在手术术式的选择上有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既往报道中认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具有更加广阔的手术操作空间,腹腔镜器械支持下特有的图像放大效果能够为手术操作者提供更广阔的观察范围,对直肠病灶解剖结构的辨认更加容易,操作者能够更加简便的找准组织间隙,认识病灶清扫界限与清扫范围。本研究中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2±0.3)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0.5)d,术后排便时间平均(3.5±0.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其优势还体现在:腹腔镜器械提供的操作视野放大作用能够支持操作者在目视下仔细解剖与分离,减少可能发生的损伤风险,加之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效果确切,较开腹手术而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超明,蔡灿峰,陈国星等.腹腔镜技术在不同分期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6):568-572.
[2] 戴恒兵,宁忠良,朱志强等.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体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11):1408-1409.
[3] 杨国山,颜朝阳,任宏凯等.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6):1367-1372.
论文作者:施宾宾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直肠癌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病灶论文; 时间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