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分析及施工对策论文_徐志宏

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分析及施工对策论文_徐志宏

东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徽省 池州市 247200

摘要: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道路建设占据重要比重,强化道路工程的建设效果,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道路建设采用沥青路面建设模式十分常见,不容忽视的是,其在实际通行过程中,会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细致分析其产生原因,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道路建设总体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对策

0引言

这些年来,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日益发展,国家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沥青路面由于其美观性好、降噪性高、行车舒适性佳而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被广泛运用。为了有效提升沥青路面质量、优化市政道路路用性能,研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意义重大。相关施工单位应该严把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关键技术,将有关质控措施落到实处,以保障路面施工效果,同时有效预防并处治沥青路面裂缝,最终确保市政道路交通的良好运行。

1沥青路面裂缝影响因素

第一,在一些市政道路的沥青路面中,对其养护管理不到位是出现裂缝的重要因素,市政道路有很多大型汽车和货车在行驶,这些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市政道路的碾压和荷载较为严重,天长日久就会出现裂缝。第二,自然因素也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地区经常降雨,而雨对沥青路面会产生腐蚀,长时间的大量降雨会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第三,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施工质量不过关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其中包括沥青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其材料质量不过关,加之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不达标,进而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质量。

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形式

2.1结构性裂缝

这种类型的裂缝通常是由车辆荷载作用引起的,尤其是超载严重的道路最为常见。市政道路交通量大,行车渠道化严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底部产生拉应力,当车辆荷载较大时,结构拉应力增大,使沥青路面结构底部出现变形,长时间作用造成层底断裂,出现裂缝。

2.2温度裂缝

常见的温度裂缝形式有低温裂缝和高温裂缝两种形式,其中以低温裂缝比较常见。低温裂缝是沥青路面材料在低温下,材料由于体积收缩变形,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大于路面材料极限拉应力时,出现开裂。尤其是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温度裂缝较为严重,这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会使收缩应力增大,超过路面材料极限拉应力造成开裂。另外,由于沥青路面使用时间较长,沥青材料老化严重,使沥青路面的抗拉强度降低,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2.3反射裂缝

在对由于沥青路面进行补强罩面施工时,如果没有对原路面病害进行有效处理,造成原有路面的裂缝反射到新面层上产生的裂缝,即反射裂缝。另外,在高速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层开裂也会出现反射裂缝。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完成后,没有对基层进行有效的洒水保湿养护,或是透层沥青洒布不及时,都会造成基层材料由于失水造成开裂。当车辆荷载作用在沥青路面时,进一步加剧了面层结构的开裂,尤其是采用比较薄的沥青面层时,运营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出现了反射裂缝。

2.4疲劳裂缝

疲劳裂缝是在低于沥青路面材料极限抗拉应力的情况下,经过反复作用产生的,主要分为温度疲劳裂缝和荷载疲劳裂缝。在某一个区域内的昼夜温差,四季温差不断变化,虽然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小于路面材料的极限抗拉应力,但长时间作用也会使路面结构出现疲劳破坏,产生开裂。另外,沥青路面在长期低于路面结构极限抗拉应力的车辆荷载作用下,也会出现疲劳破坏,即出现荷载疲劳裂缝。另外,沥青材料的老化也是造成疲劳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3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原因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与气候、混合料的特性、配合比、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质以及不规范施工、交通量过多、车辆超载等都有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裂缝往往不是稀疏的、单独的或规则的,有时是网状的。施工质量是形成裂缝的主要原因:A.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中碎块调整不当,混合料的含水量把控不严,外界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较大。B.石料压碎值低,裹油力较差,直接降低了沥青与碎石之间的黏结力,容易出现裂缝。C.沥青含蜡量过高,减小了沥青的耐久性及黏结性,降低了施工质量,使沥青老化速度加快,容易出现各种裂缝。由于基层承载力不足,加之城市的气温温差大、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等多种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以及车载过重或沥青的老化,新的路面裂缝又会形成,初期的纵向或横向裂缝会逐步发展成为网状裂缝。雨水、雪水或路基附近的地表水通过路面裂缝浸入基层,使得土层含水量增大,当冬天冻融后对道路的破坏将非常严重,直接降低路面强度。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产生冲刷、唧浆,甚至会产生结构性破坏。

4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

4.1灌缝

在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中,灌缝最为常见,一般来说,针对基层开裂问题,往往选用压浆法实施灌缝,针对面层开裂问题,往往选用灌缝胶或者是改性沥青实施灌缝。以开槽法灌缝为例,该方法适用于较宽的裂缝,具体操作为在开裂部位利用切缝机凿出深15mm~20mm、宽10mm~15mm的沟槽,进一步利用路面灌缝机,在沟槽中浇筑密封胶等灌缝材料,待灌缝材料冷却到位后及时妥善清理路面,即可恢复交通。开槽法灌缝可以将开裂部位与周边路面有效固结,进而防止雨水从开裂部位渗漏。总的来说,开槽法灌缝具备较长的使用年限,但会耗费较多的养护费用。以改性沥青灌缝为例,改性沥青灌缝适用于宽度不超过3mm的裂缝。在具体操作中,先采用铁钩将开裂部位杂物妥善清理,进一步采用吹风机清理开裂部位的泥土等细屑,然后借助专用注射器在开裂部位注入改性沥青,进一步适当洒入细砂,随后实施养护,待养护2h后方可恢复交通。

4.2稀浆封层

在开裂病害的初发时期,可以运用稀浆封层法将开裂病害有效遏制,常见的封层材料有乳化沥青等。同时,通过稀浆封层法,可以在防治路面唧浆病害的同时,有效优化路面的耐磨特性,进而降低路面的返工返修率。值得注意的是,稀浆封层法需要的稳定期较长,因此在裂缝防控性能上有所欠缺。

4.3罩面

罩面技术即为薄层罩面处治技术,该处治技术具备较高的经济性,在沥青路面养护以及中修工作中较为常用。在薄层罩面处治的选材过程中,要尽可能选用热稳定性好、耐水性强的沥青材料,同时还要确保选用的沥青施工适用性好、技术性能达标。此外,在薄层罩面处治措施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及时依据现场状况调整沥青配比,以确保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具体的裂缝处治需求。

4.4路面再生

现阶段的路面再生技术,主要包含冷再生以及热再生,这两种技术具备不同的施工工艺,然而其原理都是通过破碎、掺加、搅拌、铺筑等工艺再利用旧有沥青材料,进一步施工再生路面层。通常情况下,再生层不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往往需要依据具体的市政道路等级要求,适当加铺封层或是面层,以优化再生层的结构强度。

结束语:沥青路面裂缝不仅导致路面质量下降,还会带来严重的路面病害,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防治沥青路面裂缝,需要考虑影响路面裂缝的外在、内在因素,采取防治措施,根据裂缝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防治方案,从而保障路面质量和行车安全。同时,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提升道路的管理水平,防止大型车辆或超载车辆对路面的损坏。

参考文献:

[1]应波.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策略研究[J].居舍,2018(33):10.

[2]罗沃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和养护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广东建材,2018,34(11):36-38.

[3]罗征.市政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1):131-132.

[4]石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30):133-134.

[5]郝旭光.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问题与措施[J].四川水泥,2018(09):72.

论文作者:徐志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分析及施工对策论文_徐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