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_云计算论文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_云计算论文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5X(2009)09-0001-06

1 引言

使更大数据量的处理成为可能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被称为下一代的因特网计算和下一代的数据中心。其核心思想是把分散的力量加以联合,提供给每一位成员使用。具体地说,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1];而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得学习所需的数据和服务。作为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在Amazon、Google、IBM、微软、Yahoo、Sun等IT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迅速得到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以云计算为重要支撑的云服务将对互联网的运作和服务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与数字化、网络化密切相关的图书馆,在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也将与云服务息息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云计算、云服务的原理与概念的基础上,试图更进一步地剖析云服务在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2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

2.1 云服务及其与图书馆关系的若干基本问题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与网格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云服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究竟能否引入云计算、云服务?在此过程中,图书馆是作为云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作为云服务的承受者,又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等等。在图书馆界围绕网格、Web2.0、Lib2.0等的讨论方兴未艾之时,云计算、云服务来势迅猛,有关云计算、云服务的探讨再一次吸引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视线。

2.1.1 云计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云计算因其强大的技术性能与应用前景而广受各大IT巨头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有关云计算的概念并未形成共识,有学者甚至提出了二十多个有关云计算的概念。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计算模型,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中。该服务器集群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数据中心按客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达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果[2]。当然,概念边界的不够清晰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云计算的迅速发展。

传统计算的本质特征是计算和存储等均在本地完成。采用传统计算方式的企业将永久保留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而云计算方式则不然,它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在实际运作中,云计算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计算与存储等资源,并负责运行和维护,用户只需通过某种符合标准的终端工具(比如浏览器)接入系统,即可获得所需的服务。一般认为,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地说,用户通过PC这样的终端上网,核心业务处理都在远程服务器实现,网络终端设备仅仅作为一个浏览器客户端存在[3]。

2.1.2 云计算与网格的区别

有学者归纳指出,云计算的演进经历了网格计算(即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大型问题;Globus Alliance使其成为主流)、公用计算(即将计算资源作为可计量的服务提供;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推出)、将软件作为服务(基于网络预计应用服务;于2001年推出)和云计算的发展历程[4]。与网格计算相比,云计算在主要推动者、标准化程度、开源幅度、网域限制、单一运算丛集可支持的硬件、资源分配、目标、调度过程、规模、资源使用、支持用户、互操作和擅长处理的数据特性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性。

2.1.3 云服务的界定及其种类

云服务主要是指基于云计算的各项服务,可以是伴随云计算的出现才得以产生的服务,也可以是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因为云计算的推动而得以更进一步发展的服务,比如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当前学界和业界对云计算的概念认定仍存在争议,围绕云服务的界定也未形成普遍共识。然而,多数人认为,每一种云服务并不是孤立的一种技术或产品。云服务客户最真实完整的需求,应该是一个由多种产品和服务集成起来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云服务理念的实现借助于多种技术,如虚拟化、自动化、Web2.0等。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一系列方案中来帮助客户更加高效地管理它们的IT问题,是对云服务较为务实的诠释。

目前,有关云服务种类的认定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云服务主要是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服务,因此,云服务也就是云计算服务,可将之划分为:云计算信息发布平台、云计算基础技术服务、云计算平台服务、云计算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服务、云计算互动平台服务和云计算SaaS[5]。另有学者认为,云计算包括软件作为一种服务(SaaS)、平台作为一种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数据作为一种服务(Data as a Service,简称DaaS,数据即服务)[6]。因此,云服务的种类即Saas、PaaS、IaaS和DaaS。我们认为,云服务的主要技术支撑是云计算,但云计算服务并不等同于云服务。比如,从技术原理上剖析,云存储与云计算并不是同一概念[7]。而云服务理所当然包括云存储。显然,将云服务理解为云计算服务难免有窄化云服务之嫌。基于功能层面的考虑,可以从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和数据处理等维度将云服务大致归纳为3种:(1)基于资源的云服务,包括存储空间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带宽服务以及将各种资源虚拟化网络化的服务、IaaS服务;(2)基于软件平台的云服务,包括SaaS服务、PaaS服务、软件API、开发环境、应用工具等,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接受这一类别的各种服务;(3)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包括管理、分享、组织、转换、分析、挖掘、过滤和搜索各种原生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这些类别是如何划分的,所有的云服务都有一个相同点:都依赖于互联网或者内部/私有的云计算,至少要在企业的局域网或者企业广域网上运行。没有网络,云服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在云计算时代,浏览器将由曾经仅仅是上网浏览的一个工具逐步演化为更多类型的实时交互操作界面。目前,在中国的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仍集中于跨国IT集团,如微软、西门子、IBM和Google等都已在不同的领域提供云服务。例如,IBM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Google将更多精力放在在线搜索和数据库解决方案方面,即平台即服务(PaaS),微软则重点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而西门子则侧重发展系统集成及与多方合作,提供上述3种服务,而不是仅注重其中一项技术或平台。

2.2 图书馆与云服务的关系分析

2008年10月,GriffeyJ提出了“云图书馆员”(Cloud Librarians)的概念,指出对云图书馆员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在技术成熟时就能应用这种技术为用户服务[8]。在网络时代,作为与IT技术结合最为密切的领域,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对先进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云环境下,图书馆借助云计算,并在各项云服务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能力,显然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选择。那么,图书馆与云服务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图书馆仅仅是云服务的承受者,还是有可能成为云服务的提供者?云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怎样?图书馆对云服务的应用框架如何?目前是否有云计算在图书馆界应用的先例可资借鉴?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图书馆与云服务的关系。

2.2.1 图书馆在云服务过程中的角色

图书馆在云服务的过程中将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关系着云计算环境中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在针对企业的云计算业务的主要产业链分析中,有学者将中国云计算业务的主要产业链划分为用户、供应商和运营商[9]。其中,用户的特点为:中国数量众多且业务发展迅速的中小型企业是中国发展云计算业务的需求来源;供应商的特点为:众多IT厂商希望通过云计算更深入地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并且都把中国市场列为重点;运营商的特点是:政府及事业单位是目前国内云计算的运营主体,但有很多企业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质。

参照前述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层次提供云服务,还是在动态数据处理层次提供云服务,云服务的提供者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管理实力。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网络化图书馆服务部执行主任Pace A认为,PaaS服务有利于帮助图书-馆进一步降低其管理系统的复杂度[10]。为了提供PaaS服务,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建立新的服务架构与工作流程,以支持Web级的处理速度和协作要求[10]。

在云计算的环境中,图书馆将成为云服务的承受者、提供者,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从当前有关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的云服务提供商多集中在IT领域的巨头这一点分析,在短时间内,图书馆作为云服务的接受者或许更为务实些。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软件平台层次和动态数据处理层次,图书馆作为云服务提供者仍非常值得期待。

2.2.2 云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先例

目前,图书馆界正在探讨如何将云服务应用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云服务应用先例主要有OCLC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Space公司共同启动的DuraCloud项目。

(1)OCLC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

OCLC启动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是图书馆界接受云服务的重要标志性事件[10]。2009年4月,非营利性图书馆服务与研究机构——OCLC宣布推出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被视为一项云服务。其目标是聚OCLC 40年的创新与协作之力,通过FirstSearch WorldCat等服务,将Web级的传递与流通、电子资源和印本资源的采购以及许可协议管理加以整合,继续推动图书馆管理的集成化,降低图书馆在流通和采购等管理环节中的支出,并逐步取代各类型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其所提供的Web级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各个异构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与第三方商务处理系统(如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良好的互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该平台的协作性使得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共享馆藏管理系统、身份管理、集体情报(Collective Intelligence),全面提升自身在资源发现、资源共享和元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依照前文有关云服务的分类,目前OCLC提供的云服务更多的涉及动态数据的搜索,因而属于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尽管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云服务开始在图书馆领域有了更为实质性的应用。

(2)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Space公司的DuraCloud项目

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Space公司的DuraCloud项目是图书馆对云服务进一步应用的重要见证[11]。全国性公共数字遗产需要保存多长时间以保证其可被有效使用和访问?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与保存项目(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NDIIPP)与DuraSpace于2009年7月共同宣布启动一项为时一年左右的试点项目。该试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云技术在维持数字内容永久访问上的性能。云计算通过网络利用远程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DuraCloud项目即通过云计算,使一个机构在不需要本地构建技术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数据的存储和访问。为此,NDIIPP项目的合作伙伴——纽约公共图书馆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也参与了该项目的试验。

对于NDIIPP的合作者而言,仅仅保存数字内容而没有制定适当的战略确保这些数字内容的可访问性,显然是不够的。目前,NDIIPP项目保存的数字内容涉及多种类型,包括地理空间数据、音频、视频、图像和文本。作为一个长期保存项目,NDIIPP成员馆需要集中精力部署面向各种访问的服务,以进一步促进重要的历史、社会文献的世界性共享。为了实现永久性访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资料必须以一种更为持久的方式存储。DuraCloud项目将以云服务为支撑,提供存储与访问服务,包括可在多家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之间实现互操作的内容复制与内容监控服务。NDIIPP项目负责者Anderson M指出,确保重要的科技与文化资源遗产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在线公共访问,其关键在于必须为负责保存这些资源遗产的机构提供实现有效访问与保存的服务[11]。DuraCloud试点项目将能够为需要诸如文化、科技之类资源的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可实现有效保存与访问的解决方案的范例。

3 云服务与图书馆的建设服务策略

有学者认为,当前几乎所有的云服务都可以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大量的软件服务、云存储服务、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整合服务等[12]。从各种云服务的不同功能定位考虑,图书馆在利用云服务提升自身的建设与服务能力时,有必要在充分把握、理解各种云服务技术实质的基础上,既综合考虑当前云服务存在的优缺点,又密切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与业务实际。

3.1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策略

关注云服务的最新发展、明确存在的优缺点是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策略。在实践中,我们有必要认识云服务的优点[13]:按需扩展、数据中心运作流线化、改善业务流程和最低限度降低启动成本;与此同时,云服务也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安全、数据和应用的互操作、数据和应用可移植性、治理和管理、计量和监测。仅以云计算为例,Gartner就概括了其存在的七大安全风险:优先访问权风险、管理权限风险、数据处所风险、数据隔离风险、数据恢复风险、调查支持风险和长期发展风险[14]。

实际上,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的云服务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云服务时,图书馆与其他领域一样,需要面临各种技术与管理的一般性问题,包括:可替代性、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开源、不同云服务平台之间的互操作等。当然,在此之上,由于云服务的特殊性,图书馆需要根据战略定位、业务重点和自身情况等因素改变计算基础设施和架构,以便有效地利用云计算,充分接受或有效开展云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云环境下,接受云服务或提供云服务的IT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领导和员工均需要培养多种技能,包括管理协议、监视机构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的整合、把握各种不同的IT预算模型[15]。同样,有意于成为云服务的接受者或提供者的图书馆,在自身内部,上至馆领导、中至中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都要树立在个人IT素养、综合业务素养上进一步“充电”的意识。

3.2 基于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基础设施的云服务即IaaS,也称为硬件即服务,主要是提供底层的技术平台以及核心的云服务。Amazon、Google、Sun、IBM都属于这类。这种云服务将支撑起整个互联网的虚拟数据中心,使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虚拟数据中心提供了一个统一整合的界面来部署在云服务器集群中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软件,目前,这些操作系统主要包括OpenSolaris、Linux和Windows。除了以APl和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通过网络浏览器来分配计算、存储和联网资源外,它还具备拖放功能。

根据这一类服务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的特点,在切入这类服务时,图书馆作为这类服务的承受者将更为理性。在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可以从实际出发,在硬件设施投入上有所减少,而更为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基础设施云服务。当然,接受云服务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在建设时需要舍弃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云计算的本质就是通过整合、共享和动态的供应来实现IT投资(包括新的投资和已有的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因此,实施云计算不需要舍弃原有的IT基础设施资源。云计算系统的实施可以利用已有的IT基础设施资源,而且云计算系统可以高效地监控管理现有的和新增的IT基础设施资源。在基于基础设施云服务而提供图书馆服务的环节上,图书馆需要根据新引入的基础设施的特点,重新调整、设计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自身对分布式海量数据服务做出及时、准确响应的服务能力。

3.3 基于云计算的SaaS服务与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SaaS是应用软件的一种销售方式,也是基于云计算的一项重要云服务。事实上,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就已经有SaaS服务,SaaS只是云计算中的一块。但是,随着客户群的迅速增长,SaaS提供商面临硬件资源支撑不足的窘境。基于云计算的SaaS,可以让SaaS提供商有效实现既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对硬件配置的需求,又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硬件或带宽资源。在销售方式上,SaaS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接受SaaS服务的客户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服务费(主要依据使用时间或使用量进行计算),就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保证每家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客户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

虽然目前基于云计算的SaaS多集中于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但是,随着SaaS市场的发展,SaaS服务提供商涉足图书馆应用软件领域将完全可能,可以极大地方便图书馆选择自动化管理系统。因此,一些资金较为紧缺的但又急于实现信息化的中小型图书馆完全可以成为SaaS服务的承受者,通过配备个人电脑和接入互联网获得所需软件和服务,全面减少自身在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与人员投入,提高建设效率。比如,图书馆可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托管平台,在不需要本地配置设备和安装管理软件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浏览器实施业务管理。对于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型图书馆而言,可以考虑与SaaS提供商合作,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领域应用软件并使之成为SaaS服务的一种,提供给图书馆使用。从这一点分析,提供此类SaaS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在云时代得到重要提升的核心表现。

3.4 云存储服务与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1]。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且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云存储服务为图书馆节约了数据存储、维护和管理的多项成本,因而图书馆只需在信息设施方面投入较低本就能为用户提供基于多来源、多类型、异构性的数据的服务。实际上,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提供商以网络数据取代了光盘版,即将图书馆纳入云存储中。在建设环节上,图书馆可以将相关数据的存储部署在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缓解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当然,对于关键数据,图书馆仍有必要自行备份,以防止由不可抗力等因素而造成的关键数据不可恢复。对此,图书馆需要制定清晰的关键数据认定规则,并及时更新备份数据。在服务环节上,借助云存储服务,图书馆可以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服务。在图书馆提供的mylibrary服务中,针对个体用户,图书馆可以为用户开辟网络磁盘、在线文档编辑和在线的网络游戏等新型服务;对于机构级用户,图书馆可以考虑根据该机构接受本馆信息服务的记录,特别是接受信息服务涉及的主题领域、内容规模、频度周期等,为这类机构提供预定空间租赁服务、机构级信息服务内容远程数据备份和容灾服务等。

5.5 基于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基于云计算平台服务是将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并在云计算平台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传递给用户。目前,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包括Salesforce的Force开发平台以及Facebook的开发平台。存储公司3PAR营销副总裁Craig N表示,为了有效支持云计算,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架构必须具备几个关键特征[16]:首先,这些系统必须是自治的,也就是说,它们必须内嵌自动化技术,消除人工部署和管理,允许系统自己智能地响应应用要求。如果系统需要人为干预来分配和管理资源,那么它就不能充分地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其次,云计算架构必须是敏捷的,能够对需求信号或变化的工作负载做出及时反应。换句话说,内嵌的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必须能够应对业务增长或服务等级要求的快速变化。如果系统需要花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响应新的应用或用户需求,那么这个系统也就不能满足云计算要求了。

如果说,基础设施云服务可以解决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中的IT硬件问题,基于云计算的SaaS服务可以缓解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中的应用软件问题,云存储服务有助于扩展图书馆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能力,那么,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云服务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软件开发能力,为数字图书馆体系服务框架的进一步改善创建无限可能的有利条件。依靠这类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完全可以将新型数字图书馆体系服务框架设计为由物理硬件层、虚拟化层、管理层和工作负载层等要素组成。其中,物理硬件层可以是PC机、存储产品和网络硬件等;虚拟化层则由虚拟后的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等构成;管理层主要负责动态部署、动态调度、自助式门户网站、监控、容量规划;工作负载层涉及各种应用,如科技创新支持、软件开发、虚拟实验室、Web 2.0数据密集型处理和可扩展的事务处理。

3.6 基于云安全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云安全(Cloud Security)”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在实际运作中,运行云安全的服务器通过分析挂马网站信息、用户面临的各种安全信息以及病毒文件,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互联网中的整体安全形势。不仅如此,工程师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还能够准确预知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安全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对“云安全”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北京瑞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挂马网站、钓鱼网站的实时监测系统,使所有网民都可以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内网站被黑客“挂马”的情况。

图书馆不仅要将自身作为云安全服务的直接接受者,更要把握云安全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原理。在硬件设施、系统平台、应用软件和数据存储方面得以“腾出手”的图书馆,在云时代下,服务的聚焦点不仅要包括对资源的归类、管理和制定相应的访问规则,更需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型服务。对此,通过多种渠道挖掘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使用偏好及其潜在需求将是图书馆服务从最早期的抄写服务到参考咨询服务,再到知识化服务有效转变的关键。显然,知识化服务的基础依赖于对用户显性知识需求的高效满足和隐性知识需求的主动挖掘。为此,图书馆作为云安全服务承受者,其系统技术开发与管理人员更应该借鉴云安全对动态数据的处理技术,对更为海量的用户使用记录进行实时准确的挖掘,以提升图书馆在云时代的动态数据处理能力。同样,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图书馆在此类解决方案成熟时,便可以考虑为中小型图书馆提供基于动态数据处理的云服务,进一步丰富自身在云时代的服务内容。

4 结语

目前,云计算乃至云服务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这意味着相关工具和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中[17]。云服务并不是一项绝对的服务,它只能应用于某些任务而不是全部的业务环节[18]。对于图书馆界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清晰了解、充分掌握各种云服务的技术实质与应用价值并将之有所选择地引入图书馆领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而不应视云服务为灵丹妙药,在不清楚各种云服务具体内涵的情况下(比如不清楚云存储与云计算的差别),就大肆渲染图书馆对云服务的应用。更为务实地讲,图书馆应用云服务,最终是要在服务方面体现并发挥其作用。

[收稿日期:2009-08-28]

标签:;  ;  ;  ;  ;  ;  ;  ;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_云计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