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评价论文_张根岭

张根岭

开封市儿童医院 475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小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疾病中使用腹腔镜辅助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肛门功能分数、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患儿过程中,采取腹腔镜辅助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效果好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后患儿的肛门功能更好,恢复时间更快。

关键词:中高位直肠肛门畸形;腹腔镜;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功能

本文此次对儿童的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2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探究,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对患儿进行治疗,2种治疗方案的对比及其疗效整理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患儿男23例,女7例,日龄范围在2至20天,平均年龄为(9.54±3.32)天;观察组中患儿男10例,女10例,日龄范围在2至23天,平均年龄为(11.06±2.71)天;组间患儿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1],观察组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方法[2],将患儿头低足高放置,气管插管对患儿进行麻醉,留置尿管,5mm的Trocar通过脐部放置入患儿体内,用作观察,保持气腹压力在5~10mmHg之间,之后再置入两个5mmTrocar在脐旁的两侧,用于医生操作手术,医生使用超声刀切开患儿腹膜层,分离乙状结肠血管和直肠上动脉,为了保持三级血管弓的完整程度,对根部进行结扎离断处理,接下来同上,用超声刀切开盆底的腹膜,并且向远端分离直至将尿道瘘或者阴道瘘充分完全的显露出来,之后再将游离的直肠拉回到腹腔中,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标记找到的肛门收缩中心,再将此处以X形切开,来直观地辨识是否为收缩中心,用气腹针等刺穿盆底,将切开的部位扩至形成肛管,置入10mmTracar,拖入腹腔,之后进行缝合,最内层的要使用可吸收线,还要留有10号扩肛器可进入的隧道,以便后续的观察,也能对腹腔内的出血情况,气腹情况做出更快速更方便的判断和治疗[3]。对照组的患儿前导步骤如上,气管插管进行麻醉,留置尿管,患儿采仰卧位,从尾骨尖上方2cm到正常肛窝位置做切口,将组织小心逐层切开,在电刺激器的指引下,于正中线上将肛门外括约肌浅层纤维、肛提肌及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深层纤维切开。从中线切开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将直肠放至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缝合直肠,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最后固定成型[4]。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儿的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分别进行评定,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以肛门功能的评定为主,采用Kelly法对此项指标评分。排便的控制力,污粪程度和肌肉紧张的程度为判定的主要考查点。患儿排便控制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不易控制或不可控制分别计2分,1分,0分;排便时肌肉紧张且可高度收缩,肌肉收缩一般,肌肉感觉不到紧张且不收缩分别计2分,1分,0分;排便无污粪,有少许污粪,有大量污粪分别计2分,1分,0分。计分完毕后,将患儿的分数相加,最后得到的分数越高说明肛门功能恢复的越好,疗效也越好。

1.4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儿的肛门功能分数、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存在中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患儿往往会并发有泌尿系统畸形,发生了较大的病理改变,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而手术治疗则是针对此类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5]。微创手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使用,在外科疾病的治疗方面越来越多,应用也十分广泛,而腹腔镜技术在直肠肛门畸形等疾病的医治方面,由于它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关的报道也在逐渐增多,但是综合应用的相关报道就比较少,本次研究,从2组患儿的术后评估来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手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回复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在治疗效果上,前者也要好于后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所以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的手术,不管在其微创特点上还是在术后疗效方面,均比传统的直肠肛门成形术要有优势,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帅,汤绍涛.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评价[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6,4(1):16-19.

[2]刘涛,武靖华,叶红英,等. 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评价[J]. 河北医学,2016,22(7):1084-1087.

[3]王金虎,赵绪稳,戴春娟,等. 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 广东医学,2016,37(6):876-878.

[4]陈杰,邬文杰,严文波,等. 远端乙状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评价[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9):790-794.

[5]钟健,肖志华,陈小梅,等.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直肠肛门畸形15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7(10):25-27.

论文作者:张根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评价论文_张根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