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劲梅(安徽省合肥市精神病院功能科 230022)
【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胆囊疾病进行超声诊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病程≥2年共计1256位患者行胆囊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56位患者胆囊B超检查异常者217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7.27%,明显高于正常人胆囊异常发病率。胆囊异常患者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程胆囊异常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患者胆囊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病程、年龄、性格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 抗精神病药物 胆囊 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34-02
精神分裂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精神疾病,长期服药是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抗精神病药物进入人体后对多个脏器刺激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样本选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人病程≥2年的精神病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P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服用抗精神病药≥2年,③排除服药前即存在胆囊疾病的患者。共入组1256例,其中男性687例,女性569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32.13±12.78岁,其中年龄≥40岁者671例,年龄<40岁者585例,病程2-47年,平均(29.16±12.78)年。病程≥5年者916例,2年≤病程<5年者340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Ⅰ型患者689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患者567例,入组患者均分别先后单用或合用过舒必利、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
1.2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66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5MHz,受检者禁食12小时以上,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等进行检查,B超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1]
1.3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胆囊超声异常图像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伸展呈饱满状,胆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mm,呈高回声,或双边影,胆囊内出现细小或粗大的光斑、光点或光团伴声形,随体位移动,或强回声光团无声形与胆壁相连,不随体位移动,超声墨菲氏征阳性,或为胆囊无回声区显示不清,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本组1256例患者胆囊B超检查异常217例(17.27%),其中单纯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17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9例,胆汁淤积17例,在胆囊B超检查异常者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最高,占阳性率80.64%,占入组人数的13.9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同病程、年龄、性别胆囊超声阳性率比较
项目 病例数 阳性 例数 阳性率
2≤病程<5年 340 3811.17
病程≥59 16 179 19.54
年龄<40岁585 47 8.03
年龄≥40岁 671170 25.33
男 687 7110.33
女 569 146 25.65
在胆囊异常的患者中,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汁淤积等常见合併存在。
由上显示:病程及服药时间长短,年龄大小、性别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Ⅰ型和Ⅱ型患者胆囊异常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胆汁的功能,还可以调节肝内外胆道的压力,具有重要的人体免疫功能。
胆汁排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进食3-5min后,胆囊收缩素(cholecys to kinkin)含量增加,胆囊收缩素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管下端及oddi氏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收缩后产生约2.9Kp的内压,促使胆汁排出到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在排出胆汁的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一起排出体外。
肝胆是分解代谢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脏器,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不仅对肝脏对胆囊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本组结果显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年以上胆囊异常的发生率为17.27%,明显高于自然人群发生率的9.84%左右[2]。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抗精神病药物长期进入体内,干扰了肝脏对脂类的正常代谢和转动而致其代谢紊乱[3],分泌“成石性胆汁”促核形成因子增加,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2)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磷脂在肝内合成减少,致使胆汁中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极易从胆汁中析出而形成胆囊结石[4]。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分泌不足,从而导致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积,胆固醇在胆囊中极易发生沉淀形成结石[5]。胆囊排空迟缓,胆汁潴留刺激粘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形成胆囊息肉[6]。4)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使免疫细胞数目及功能发生改变,对各种免疫功能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如氯丙嗪可引起粒细胞减少,也可引起Tc亚群比例的改变和计数下降,抗体生成减少,从血清清除免疫原的作用降低[7],导致胆囊容易发生炎症,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互为因果,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粘膜上皮增生,形成胆囊息肉。5)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镇静作用过强的药物,往往引起嗜睡,活动减少,对肝脏造成损害,抗胆碱作用导致胆囊收缩减弱,胆汁淤积等[8.9],也极易形成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
从本组结果看,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胆囊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不同,年龄≥40岁和病程≥5年者胆囊超声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和2年≤病程<5年者(P<0.05)这可能是因为年老胆囊功能减退,易受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病程长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受抗精神病药物损伤的机会增多,从而胆囊更易发生疾病。
性别不同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影响女性缴素分泌的作用,女性激素易使胆囊收缩力减低,排空迟缓,还可影响胆汁的成份,具有轻度的淤胆作用,从而导致女性患者胆囊疾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胆囊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急腹症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仅次于兰尾炎,并往往与胆囊炎互为因果,因为精神病人自诉能力低下,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常常被精神症状所掩盖,不能及时地诊断和治疗,导致延误病情,而超声对胆囊疾病的确诊率高达90%以上,且具有无创、高效、安全、可靠、价廉等优点,因此建议给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定期进行胆囊部位的超声检查,这样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杜绝因胆囊疾患而引起的急腹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郭万学,超声医学、第6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 906-907
[2].陈子仙 王卫平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胆囊疾病的关系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全杂志.2008 1836
[3].Curro` G, Cucinotta E. Percutaneous gall bladder aspir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Child-Pugh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acufe cholecytitis Gut .2006.55(6) 898-899
[4]邵敏,汤晓飞,精神病患者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相关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1) 59-64
[5]梁芝国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石症患病率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 28(1) 35
[6].戴红雷等.1095例胆囊息肉病变易感因素分析。全科医学与教育.200 6.4(6) 459
[7].沈渔屯,精神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
[8].Thakore . JH. Mann. JN. Vlahos I. etal. Increased. Visceral fat distribution in drng-na?ve and drug fre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2.26:137-141
[9].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1048-1052
[10].尹萍、展闯.超声对慢性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改变的探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 4(5) 360-362
论文作者:曾劲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胆囊论文; 病程论文; 患者论文; 胆汁论文; 药物论文; 超声论文; 抗精神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