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榕江县人民医院 贵州 榕江 557200)
【摘要】目的 为有效防治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探究患者出血情况、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2014.2~2015.6期间1200例入院生产产妇,根据生产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分娩组、,对两组出现情况、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分娩组产后出血占5.0%,出血量为716.4±157.8ml,剖宫产组为14.0%,出血量为1024.6±205.7ml,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出血量少、发生率低,P<0.05;两组在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因素比较差别无意义, P>0.05,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因孕妇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出血情况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0.4%,两组比较差别无意义 ,P>0.05。 结论 剖宫产后出血几率较大且出血量较大,为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症状,因减少临床使用剖宫产,对于高危产妇为避免产后出血量较大,可使用药物提高子宫收缩力减少出血。
【关键词】止血;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助娩用时短,安全性高,产妇痛苦少,许多产妇选择此种生产方式。但对于经B超等医学影像检查发现出现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症状的高危产妇以及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为确保产妇生命安全,临床一般选择剖宫产进行生产[1]。但孕妇手术有大出血的可能性,若出血量过大且无法有效止血,产妇会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2]。因此为有效防治产妇产后出血,我院临床回顾1200例入院生产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对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4.2~2015.6期间1200例入院生产产妇,其中80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400例为剖宫产产妇,根据生产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分娩组。分娩组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4±1.4)周,初产妇572例,经产妇228例,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8.6±2.1)岁;剖宫产组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7±1.5)周,初产妇289例,经产妇111例,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8.1±3.7)岁。产妇无精神疾病史可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检查孕妇未出现胃溃疡或急性盆腔炎等症状且无凝血障碍,孕妇无严重哮喘疾病[4]。两组产妇孕周状等一般资料差别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标准与方法
产后出血:临床一般将产后2小时内产妇出血量多于500ml情况称为产后出血。出血量测量方法:产后一天内阴道分娩者,在生产后立即将聚血盆置于产妇臀下2小时,后给产妇穿上聚血裤至产后24小时后;剖宫产者术中切开产妇子宫壁并吸尽羊水,将羊水量记录,产妇术中出血量为术后负压瓶中容量减去羊水量,术后清除阴道内积血给给产妇穿上聚血裤至产后24小时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出血量计算
分娩组出血量=聚血盆血量+分娩时血垫、无菌巾、纱布计算量 +阴道内积血量+聚血裤24小时血量;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血垫、无菌巾、纱布计算量 +阴道内积血量+聚血裤24小时血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两组出血发生率、失血量情况 分娩组800例中40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0%,且出血量为716.4±157.8ml,剖宫产组400例产妇中56例出现产后出血量占14.0%,出血量为1024.6±205.7ml,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出血量少、发生率低(t=7.948,x2=4.711,P<0.05)。
2.2两组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比较情况 分娩组因胎盘因素造成出血为9例、子宫收缩乏力为27例、孕妇凝血功能障碍为0例、软产道裂伤为4例,依次所占比例为22.5%、67.5%、0.0%、10.0%;剖宫产组胎盘因素造成出血为11例、子宫收缩乏力为38例、孕妇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软产道裂伤为4例,依次所占比例为19.6%、67.9%、5.4%、7.1%,两组在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因素比较差别无意义,(x21=0.253,x22=0.004,x23=0.538,P>0.05),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因孕妇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出血情况少,(x2=5.550,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1例出现发热,1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伤口出现感染,发生率为6.3%,对照组2例出现发热,1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伤口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别无意义,(x2=1.098,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妇临床生产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一般将产后2小时内产妇出血量多于500ml情况称为产后出血,若出血量过大且无法有效止血,产妇会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4]。有学者研究发现出血主要由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这4方面造成,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主要因素且剖宫产手术临床产后出血率约为16%[5]。近些年临床生产方式中剖宫产所占比例越来愈大,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因此为有效避免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可在术中应用些缩宫素、卡孕栓等药物增加子宫收缩力度,减少出血。
本次研究发现分娩组产后出血占5.0%,出血量为716.4±157.8ml,剖宫产组为14.0%,出血量为1024.6±205.7ml,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出血量少、发生率低,P<0.05;分娩组出血因素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依次所占比例为22.5%、67.5%、0.0%、10.0%;剖宫产组依次为19.6%、67.9%、5.4%、7.1%,两组在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因素比较差别无意义, P>0.05,分娩组较剖宫产组因孕妇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出血情况少,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0.4%,两组比较差别无意义 ,P>0.05。综上所述,剖宫产后出血几率较大且出血量较大,为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症状,因减少临床使用剖宫产,对于高危产妇为避免产后出血量较大,可使用药物提高子宫收缩力减少出血。
参考文献
[1]韦春霞,韦凤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789-791.
[2]付景丽,郑剑兰,张小琼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3):215-217.
[3]滑文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6):267-269.
[4]叶小姣,周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6):39-41.
[5]王新彦,李洪霞,冀涛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52-1053.
论文作者:覃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因素论文; 子宫论文; 产道论文; 孕妇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