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教学发挥化学魅力--论新课程改革中的化学实验教学_化学实验论文

创新实验教学发挥化学魅力--论新课程改革中的化学实验教学_化学实验论文

创新实验教学 尽展化学魅力——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教学点滴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教学论文,点滴论文,中化论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尽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现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轻实验,重理论;回避难做的实验;对化学仪器的许多缺点熟视无睹,不去革新研制;甚至过分夸大在电脑上制作的课件,以此取代实验操作,这些做法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能够认真贯彻《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化学实验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创设更多的实验氛围和机会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创设更多的实验氛围和机会就显得格外重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随时可见,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教师要求而被训斥,害怕实验失败,因此在实验探究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情感变化,善于察言观色,创造积极自由的情感境界和实验氛围,参与他们的活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通过这些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探究面粉是否能爆炸的实验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在实验室我提前做了不下十几次的实验,可惜的是都没有成功。最后,我放弃了,在课堂上只是简单提示了一下,留作家庭实验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非要回家准备用品到学校里来做。于是,第二天,他们提前按照我的指导制了一个大纸盒或是用最大号的可乐瓶子剪成的塑料筒,自己带了一些比较干的面粉、长的吸管及一小段蜡烛来探究面粉是否能够爆炸。这个实验很难做,一定注意控制好吹气的力度。一遍不行,两遍,三遍……也不知道做了多少遍,终于有的小组在用力适当的一次把面粉吹的最好,面粉燃烧后把纸盒顶了起来,但是成功的代价是纸盒烧坏了,面粉被吹的满桌都是,而且还伴随着一股烧焦的味道,但是他们成功了,他们特别地高兴。我和他们一起自觉的鼓起了掌。这时候,同学们活跃极了。他们互相指导和帮助,互相介绍成功的经验,更有甚者挨个组做指导。最后,许多组都做出了面粉的烧烧或爆炸实验。教室里都是面粉烧焦的味道,很多的面粉扬起,到处都是,同学们的衣服、头上、脸上都沾上了白面,就像一个个白胡子老人,但是,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整个教室都洋溢着笑声。一个不很起眼的实验,却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积极思考,努力合作,终于顺利完成了实验,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就算是平时在班中较少发言的同学,也和大家融为了一体。这件事提醒我不能随便放弃任何一个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机会,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团结协作中增长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当然,在我们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让学生在失败中增长抗挫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二、加强学生间的分工和合作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能教会学生礼貌待人,合作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能增添学生之间相处的趣味性,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合作会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双人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跨小组合作学习”“小队合作学习”等几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我把学生分成了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准备员、防爆员等角色),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方式,出谋划策、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和成就感。

在一次测定身边的物质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中,学生搜集到了许多自己认为含碳酸钙的物质,四人一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起来,其中,小组长负责指挥,其余组员带来石头、鸡蛋壳、贝壳的很多,他们兴趣盎然的进行着实验。当然他们并不满足自己组的实验,看到旁边组带的珍珠,又加入到另一组的实验中。听到那边传来欢呼声,都不用老师的号令,又一头扎入其他组的实验中。通过这种小组或跨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高涨,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乐观向上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养成他们健康的人格。通过这种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正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切入点。

三、实现实验的微型化和生活化

化学实验微型化,为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与可能。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做实验。实践证明,微型实验可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了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通过亲手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盼着上微型化学实验课,做作业、复习或预习等,根本不用教师督促。当然,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较忽视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较少考虑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等。因此,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也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实验也离不开生活。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就可以完成许多实验。如:利用可乐中的气体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碱面和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燃烧的蜡烛火焰熄灭;自己带来洗衣粉检验学校的井水是否为硬水;用家里的面粉做爆炸实验;用最熟悉的塑料袋的燃烧了解“白色污染”和空气污染;用鸡蛋清探究蛋白质的性质;用简单的方法鉴别“真丝”与“假丝”;用收集到的新鲜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当他们把可乐带进课堂的时候,当吹面粉把自己变成一个个白胡子老人的时候,当看到自己带的扇贝壳、鲍鱼壳、珍珠等在与酸反应冒出气泡的时候,当用生石灰加水把生鸡蛋煎熟的时候,当在实验室中用多种方法鉴别出纯净水和海水的时候,当自己动手制作的书签展示的时候……我看到的是闪耀在同学们脸上兴奋的光芒,看到的是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是一个个有趣、神奇的化学实验,让他们走进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当然,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在探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时候,我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如何使燃烧的蜡烛火焰熄灭。因为熄灭蜡烛实验很简单,所以我没有做太多的说明就让学生分组实验了。但是我为学生准备的实验用品中有一段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想让学生利用它放在火焰上降温来灭火。可是,在交流实验结果的时候,只有一组同学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在全班大大表扬了这组同学,表扬他们观察细致,设计的方案灵活、巧妙、有思想,并在简单说明后全体同学又做了一遍。为什么只有一组同学按照老师的意思完成了实验?课后,我做了反思,终于找到了答案。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而我们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基本观念不够正确,不应该一刀切,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学生,而应该让他们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小插曲,也让我感到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是不够开放,有时停留在表面水平,为了知识做所谓的探究实验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如何使我们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的动手、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能力受到训练,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也有所形成。因此,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愿我们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开创一片亮丽的天空!

标签:;  ;  ;  

创新实验教学发挥化学魅力--论新课程改革中的化学实验教学_化学实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