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鉴赏古典诗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歌论文,古典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炼含蓄的语言,真挚醇厚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仅能提高审美情趣,而且能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良好的文化内涵。高考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上,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论上。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是古典诗歌鉴赏的关键:
一、把握诗歌的创作风格。
鉴赏诗歌首先要注意分清类别,了解风格流派。不同类别的古诗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一般来说,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它们就是在鞭挞社会上的黑暗的时候,抒发了对美好世界、光明未来的追求。在表达形式上,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神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而现实主义则用冷峻的态度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鲜明而又深刻的表明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只要掌握了此类诗歌的理论及特征,对诗歌风格的鉴赏就能把握其主旨。另外,风格从小处而言有豪放、婉约之分。豪放指诗词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个人离愁别绪,而是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立意高远而又深刻,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婉约指诗词的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巧借他人或自然景物抒写个人的悲欢离合。所以我们鉴赏诗词要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从诗歌的语言材料中找到或悟出诗歌的整体风格。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王维的诗中有画,陆游的悲壮爱国,郊寒岛瘦……。掌握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者,通过积淀,做到对各种流派了然于胸,才能对古诗做到正确鉴赏。
二、感悟诗歌意象中的情感信息。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炼。故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即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如“月”字,在我国古诗中,用“月亮”烘托情感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在古诗中象这样的意象还很多,如:“柳”常表达惜别怀远之情,松、竹、兰,多表达高洁之意,等等。对这些惯用意象,只要注意把握,就能够对诗词进行正确的鉴赏。
三、要熟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歌在咏物、抒情、言志中,常运用到多种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烘托、比喻、象征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物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跃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比喻、象征本是把一种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芽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当然,艺术手法还有夸张、对比等等。这需要我们在阅读和鉴赏过程中细加体会。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古典诗歌鉴赏是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的最高层级。因此在备考阶段,一方面要摸索规律,抓住要领,找准切入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加强积累,强化训练,这样才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