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去年有幸任教一年级,部编版教材强调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推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如何选择适切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点,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思考,用心实践。
一、重视语感培养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要重视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最初书本上接触知识,到最终完全内化,变成自己的语文能力是一个复杂、渐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要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同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掌握朗读技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指导不是靠理性的分析,主要靠具体的感受,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二、重视方法指导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非经过一番历练不可。语文能力也是如此,“学得”与“习得”就成为语用教学的达成途径。部编版教材比之先前的人教版,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例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
例如:部编版一上教材中涉及到的一项阅读方法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第一次出现在第7课《青蛙写诗》,后三次分别出现在第11、12、13、14课,前面学习渗透,后面反复训练,由圈词到画句,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来培养阅读能力。
三、重视语言实践
将读与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创造和发挥。由易到难练仿写、续写、改写。一句话、一段话到一篇文章,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另外,还可以根据阅读课文进行补白、复述、概括等方面的读写训练。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巧妙运用,都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生写作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也将更有意义。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低年级学生可写一句比较完整的句子及总分句、中心句等,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第三板块《曹冲称象》一课,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词语仿写一个熟悉的做事过程。学生有的写“削苹果”,有的写“洗袜子”等,注意了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层次清楚。
还可以模仿开头、结尾、片段描写,学写构段方式和常用修辞方法等,如学过《妈妈睡了》后,引导学生按总分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话,学生从不同角度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
部编版教材的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因表达需要,会省略跳跃或戛然而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训练,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坐井观天》一课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同时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必拘泥于寓意,不必统一说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是完成“模仿→创造”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写作的基础。
四、重视课外阅读
语言运用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因为真正检验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不是课堂,而是生活。部编版教材一个重要的编写思路就是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把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全新设置的栏目,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举措,体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俗话说:千里传音、家校共促。
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1.利用家长会,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赢得家长的支持。
2.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进行阅读指导。
3.建立班级QQ读书群或微信群,营造网络读书氛围,并利用网络平台对家长进行培训。
4.建立读书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5.营造读书环境,丰富阅读资源。
6.保障课内、外阅读时间,(每天读书一小时)搭建分享展示平台。
以上是我这两年来落实语用实践的基本步骤和课堂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为实现围绕部编版语文训练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以“语用”为基,助力孩子们的“读写能力”,我将继续努力!
论文作者:郝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重视论文; 教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