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曹拥军

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淮北 2351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CT诊断、MRI诊断、CT联合MRI诊断,进一步对三组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128例原发性卵巢癌分期情况为:I期60例、II期18例、III期22例、IV期0例;CT、MRI、CT联合MRI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94%、84.38%、93.75%;CT联合MRI分期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MRI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诊断中,CT和MRI诊断方法均具备颇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可了解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因此建议采取CT联合MRI诊断,促进诊断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MRI);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临床应用价值

原发性卵巢癌,是常见的肿瘤疾病,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所占比重为2.4—6.5%之间,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临床建议,针对原发性卵巢癌,需积极诊疗,确保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一共纳入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分析评价CT和MRI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诊疗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在23-76岁,年龄均值为(50.6±1.1)岁;均依从采取CT诊断、MRI诊断、CT联合MRI诊断;此外,所有患者均在确诊的条件下,进一步行手术治疗;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为2-30d,平均时间为(14.8±0.2)d。

1.2方法

(1)本次128例患者,在CT诊断过程中,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6 CT机,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2.0ml/kg,将扫描间距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5m,扫描时间控制在2s。

(2)在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过程中,使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诊断仪,将平扫TR设置为9145ms,TE设置为4.5ms,层厚1.8mm,FA25°,矩阵设置为512mm×512mm,扫描时长控制在每次60s。

(3)在CT联合MRI诊断过程中,指导并协助患者行平卧位,然后按照上述仪器设置标准及操作流程进行诊断;同时,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颁布的关于“原发性卵巢癌分期诊断标准”,由手术医生联合其他≥3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共同进行分析、判断。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三组各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包括:①包膜受侵破裂;②子宫受压变形;③输卵管受侵;④盆壁受侵;⑤小肠受侵;⑥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侵;⑦肠系膜、大网膜转移;⑧腹膜转移;⑨淋巴结转移;⑩子宫直肠窝病变。

(2)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颁布的关于“原发性卵巢癌分期诊断标准”,分为:①卵巢癌I期,无肿瘤转移,病灶处于卵巢;②卵巢癌II期,肿瘤处于卵巢单侧或双侧,同时朝盆腔转移;③卵巢癌III期,肿瘤处于卵巢单侧或双侧,肿瘤转移处于盆腔腹膜和肝脾表面,同时会对大网膜和小肠构成威胁,真骨盆腔仍为癌细胞存活区域;④卵巢癌IV期,肿瘤处于卵巢单侧或双侧,同时朝腹腔和更远部位转移[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各病变部位诊断准确度比较见表1。

表格中是128例病例阳性数值,鉴于篇幅,百分比略。各期用数字表示:1.包膜受侵破裂,2.子宫受压变形,3.输卵管受侵,4.盆壁受侵,5.小肠受侵,6.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侵7.肠系膜、大网膜转移,8.腹膜转移,9.淋巴结转移,10.子宫直肠窝病变。

结合上述数据可知,三组在各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上均颇高,且均存在一定差异,从准确率保证角度考虑,可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法。

2.2三组原发性卵巢癌分期准确率比较

本次128例原发性卵巢癌分期情况为:I期60例、II期18例、III期22例、IV期0例;CT、MRI、CT联合MRI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94%、84.38%、93.75%;CT联合MRI分期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MRI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原发性卵巢癌临床诊断过程中,CT和MRI是两种常用的方法,相关学者表明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颇高,通过诊断能够明确患者的肿瘤病变情况及分期情况,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3-4]。但是,从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角度考虑,可采取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的思路。

并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8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采取CT、MRI、CT联合MRI诊断,在分期准确率方面分别为85.94%、84.38%、93.75%;CT联合MRI分期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MRI组。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诊断中,CT和MRI诊断方法均具备颇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可了解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因此建议采取CT联合MRI诊断,促进诊断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志强,谢中胜,蔡德春.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8):1778-1780.

[2]欧阳璟雯,唐荣,郑佳.卵巢癌CT及超声影像特征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7):110-112.

[3]岳福岭,张桂成,李泽亮,何寿华,于代友.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0):103-105.

[4]龚敏,邱国华,梁飞虎.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7,30(01):191-193.

论文作者:曹拥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曹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