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胡亚坤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胡亚坤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034000

摘要:智能电网的运行较为复杂,很容易引起质量问题,无法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智能电网的运行与发展。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新要求,分析了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探讨了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保护措施

继电保护,是指为预防电网及其相关设施设备出现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而提供检测保护的一种技术措施。随着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电力事业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继电保护技术中,三者逐步融合,成为一种集成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与此同时,依托于智能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于各领域中的延伸应用,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也开始成为可能。现阶段,我国电网明显呈现出保护、控制、测量及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新要求

智能电网时代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需依托于智能电网技术,故而两者应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介于智能电网自身的一些特性,无疑为当前几点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分析而言,智能电网由海量传感器构成,这些传感器对智能电网运营过程实行实时监控,并将数据传输至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由此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故而,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应当注重对传感器继电保护,而这也是当前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新要求之一。另一面,智能电网具有自愈性特性,且电网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新要求中不仅要求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需具有故障诊断和自我修复功能,还需具有快速自我隔离的性能,以便于阻断电力故障之后大规模停电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应该具备安全、可靠的特性,完善智能电网的运行环境。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具体包括:

2.1广域保护技术

广域保护技术的目的是划分智能电网的运行区域,在分区域的状态中落实继电保护,也就是在智能电网的“域中实现继电保护”。智能电网中的广域保护,能够准确的找出潜在的运行故障,提升故障处理的水平。广域保护技术表现在两个方面:(1)自动控制,用于控制智能电网的运行,通过自动控制提供安全的运行条件,规避“域”中的电网故障,做好自动化安全控制的工作,进而提升广域保护在智能电网中的故障处理效率。(2)继电保护,为智能电网中的故障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电网保护控制的力度,而且继电保护是广域保护技术中的核心,降低故障处理的复杂程度,配合智能电网的需求,确保广域保护适应智能电网的需要。

2.2 IRIG-B码对时技术

IRIG-B时间编码对时技术是一种基GPS的对时方式。实质上,基于GPS的对时方式还包含串行口对时方式及脉冲对时方式,虽然这两种形式优势显著,各具特色,但是却难以满足当前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IRIG-B码对时技术融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缺陷。不仅精度高,且具有精准的对时方式。IRIG-B码对时技术同传统对时方式有异,不需进行现场总线的通信报文对时,也不需依托要GPS输出大量脉冲节点信号作为对时实现基础。整体而言,该种技术应用方 便且精度高,而目前IRIG—B码对时技术也已经成为了国家电网优先选用的对时实现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系统重构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中的系统重构,是现代电网智能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智能电网与普通电网不同,其在电网系统内引起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促使智能电网内存有多处重构的系统,在结构和性能方面引起了较大的变化,系统重构技术的应用,在适应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实行继电保护,强调继电保护技术中的诊断与维护,满足智能电网重构状态下对继电保护技术的需求。例如:智能电网运行中,某一项元件出现失灵的故障,系统重构作用下的继电保护技术,可以促使智能电网主动修复,快速解决元件失灵的故障问题,体现系统重构中的自适应特点,而传统的电网不能采用系统重构,也无法使用自助处理,所以在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中,需要使用系统重构技术,完成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

三、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保护措施

智能电网的运行规模逐渐增大,促使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深化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安全应用,提出几点继电保护措施,以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控制力度。

3.1利用数字化来提高保护性能

数字化是智能电网的一种重要特征,就继电保护来说,首先是实现测量手段的数字化,其次是实现传输方式的数字化。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化仪表的应用是重要方面,实施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十分必要。因此,智能型互感器应该逐渐取代传统的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采用网络接口,通过网络保护装置和智能断路器连接,大大简化了二次回路接线,易于维护。互感器传输性能的提高和互感器故障的减少使继电保护不需要再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二次回路断线、二次回路接地等互感器故障问题。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也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提高带来了便利条件。如何简化继电保护的辅助功能,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提高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3.2加强电网数据的实时性控制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初期阶段,具有高效率的控制作用,其可在电网数据中实现实时性的控制。继电保护装置投运到智能电网中时,还要考虑实时性控制的问题,继电保护的装置越多,对智能电网数据实时性的控制越差,因此,智能电网初期运行时,继电保护技术受到很大的制约 需对智能电网数据采取同步交互的方式,保障继电保护技术的同步性。电网数据的实时性控制,提高了继电保护技术时间效率,有利于控制继电保护的精度,实现继电保护的最优化控制。

3.3优化继电保护建模参数

继电保护策略中的建模参数,其理论依据是控制变量,综合分析继电保护的配置,利用继电保护的建模设计出后备保护方式,同时规划科学的配置,促使继电保护是策略具有智能化的特性。继电保护策略在建模参数的作用下实现后备保护,其可在智能电网发生故障时迅速执行自动隔离,保障继电保护的严谨性 由于智能电网中包含了大量的电气信息,对继电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促使继电保护中存在异常的数据,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所以优化继电保护建模参数,根据建模信息判断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出继电保护的策略,完善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总之,智能电网时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时代之需,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推进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满足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智能电网中融合了多项科学技术,朝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为了维护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需要积极落实继电保护技术,优化继电保护策略和措施,明确智能电网的运行目标,提高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灵敏性以及可靠性,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控制力度,保障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安全应用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唐昊.试论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J].现代制造,2013(36)

[2]李峥.浅谈智能电网继电保护[J].通讯世界,2014(01)

[3]林青山.浅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J].低碳世界,2014(19)

[4]胡博,牛聪.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7)

论文作者:胡亚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胡亚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