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构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解构与重构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发展

刘 洁,郭殷锈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杭州 311121)

【摘 要】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文化热潮,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表情符号作为最为流行的网络社交语言,也与后现代主义密不可分。本文从解构和重构视角,以后现代思潮与网络表情符号的关系为出发点,对表情符号的传播进行分析,从解构主流与权威、重构娱乐化的空间、价值观等角度对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 网络表情符号;解构;重构;后现代主义

一、从字符集到表情包: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形态的演变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读图”的时代,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通过非语言的图形图像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视觉构建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传统的印刷文化,而是以互联网、社交软件等新兴的视觉媒介为载体,来交流和传达自己的情感。

随着网络表情符号传播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它的视觉形态也在变化和发展。从字符集的诞生,到如今表情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ASCII字符集、静态表情符号、动态表情符号和表情包四种不同阶段。

从1982年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通过用键盘上的符号组成表情符号来表达情绪开始,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已有37年的时间,当时互联网初具雏形,网络表情符号逐渐在网络交际中流行。EMOJI作为静态表情符号中最典型的代表,持续流行到现在。它以人物黄色的小圆脸为基础型,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代表五官,形成表达不同情绪的表情符号,与纯字符集的表情符号相比,更加直观。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表情符号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网民们开始自己制作表情符号,利用现有的图片进行二次创作成为表情符号,能够传达信息传播者的具体情绪。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和工业等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大国,塑料成为管道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应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拓应用市场,促进行业科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塑料管道系统的配套水平,完善应用技术。坚持质量第一,提高产品档次,创名牌产品。鼓励合理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

动态的网络表情符号不再局限于以面部表情为基础的创作,而是扩大到全身,加上人物或者动物动态,甚至会有模拟的声音,形成动画效果的符号,最早的动态表情符号就是QQ里面的魔法表情包,通过这种复杂的表达形式来传达使用者的情感变化。

网络表情符号的迭代更新和流行,最受互联网网民喜欢的是表情包,它起初是由专业人士设计并上架于社交软件当中,内容丰富。逐渐地,由普通大众设计制作的表情包也开始流行且更受欢迎,有根据当下比较火热的电视剧和电影制作的表情包,也有普通民众自黑的表情包,还有广为人知的网红形象的表情包等等。网络表情符号的创作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也不再被制作技术所局限,创作更加方便,这使得网络表情符号更接近生活状态,更真实地感受到对方所传达的动作和情感。

二、解构与重构:网络表情符号中的后现代文化思潮

(一)解构社会现象,重构娱乐性网络空间

网络表情符号正是以拆解和组装的方式来制作的。很多表情包并非原创,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解构,再对原型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在最新流行的娱乐明星和电视剧人物形象中,截取他们的某一瞬间的表情生成不同的网络表情符号,随着每个时间段流行的不同话题,重新拼合生成不同的网络表情符号。

在以前,主流是国家,是一种制度或法律,而在社交媒体中,称之为主流的是规范整个社会舆论与价值观正确走向的传统媒体。但是,随着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与发展,权威性开始解构,建构了另一个特殊的、带有戏谑情感的娱乐化的网络空间。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进行自我表达,不会被隔离于网络之外。

表情符号的制作和传播者一般是青少年群体,他们通过抓取生活中或者电影电视中人物一瞬间的表情作为原素材,脱离当时的场景,显得格外夸张,具有强烈的喜剧感和荒诞感,但是却被大众使用和传播。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会拿自己制作各种表情符号,折射了草根阶层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也试图以这种方式去对抗权威话语,以频繁的话语迭代来抵抗主流文化的同化。

图1

5S现场管理意识,下课要还原实训室所有设备和工具,并保持设计场所及制作生产线上的卫生、整洁(80%学生达到)。

图2

(二)解构权威话语,重构草根话语

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指明了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智慧、增强治国理政本领的一条重要途径: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智慧,在古人的经验与训诫中掘“宝藏”,是新时代干部教育的价值凝聚。

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草根话语,蕴含了解构权威话语的意思。例如 “熊猫头”的配图加上“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这该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发财”、“男人一张嘴,胜过天下鬼”可以运用到各种场合当中,言语中透露着对主流文化的戏谑。

图3

例如现在流行的“我爱政治”、“没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是没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文字做成表情符号,还有“我觉得这样有失公正”、“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等文字配上“熊猫头”的插图风格,看似宣传政治、社会主义,实际上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话语风格来看,这已成为青年群体调侃的日常。

在公共议题上也是如此。2017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内“港独”标语引发的争议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也引发内地网友的高度关注与不满,但表情符号的介入却改变了整个事件的画风走向。学生将表情符号作为“武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东方之珠》等加入其中,用“爱国主义言论”和表情符号“攻占”了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等组织的网页,抗争意义被消解了,成为一场图像式的娱乐和狂欢。

表情符号在社交媒体中的广泛使用,使表情符号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中,对传统的话语表达结构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话语结构主要是以文字为传播符号,而且内容也比较严肃。但是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逐渐对传统的话语结构体系产生了解构,在虚拟语境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话语框架体系。

(三)解构整齐的价值观,重构拼贴理念

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整齐的价值观,强调拼贴文化,将互相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事物强行结合,解构原来的风格,进行二次创作。

网络表情符号的产生与流行都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娱乐化网络空间的重构。网络表情符号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承载了后现代文化的具体化表达。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寄托于生产、传播网络表情符号来传达人们的心理状态。

图4

三、解构与重构下网络表情符号的流变与思考

然而在网络表情符号的泛滥之下,折射出了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例如,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回应对方就发个表情符号,然而对方也不知道回什么内容就继续回表情符号试图缓解尴尬,形成了为发图而发图的现象,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表情符号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趣味性,但是如果人际关系一直需要靠网络表情符号来维系,人就会成为社交媒体的奴役。

网络表情符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跨越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有效沟通工具。它使不善于表达的人避免了面对面交谈时的尴尬,营造了一种幽默、亲切的氛围,为冰冷的文字增添了一份温暖,缓解了“无话可说”的尴尬。与以前相比,社会环境的包容性也在增强。传统的思想逐渐淡化,现代社会逐渐开明和包容,在网络表情符号里面,民主和自由意识被认可,有个性的内容受到了尊重。

Exclusion criteria:case reports,experts'experience,reviews,animal studies,systematic reviews,and meta-analysis were excluded.

果然响起了哀乐的旋律,低沉婉转。阿东听得阵阵揪心。阿里却一下子安静下来,专心地听着,仿佛真的是妈妈在跟他说话,听时脸上还浮出笑意。

此外,尽管上文提到的表情符号是反主流反权威的,强调人的自由价值观,但是它并没有真正实现所谓的平等,并没有跳脱意识形态的操控。一方面,人们只能用表情符号对权威和制度进行抵抗,就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制造的网络话题事件刺激了中国网络新形式的沟通,但是对政治格局并没有影响。另一方面,虽说人们借助网络表情符号找回了话语权,但是也造成了暴力与谣言的盛行。过度消费表情符号对他人造成了人身攻击,形成了一种网络暴力。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网络表情符号只是一个价值理念的载体,表情符号本身是无差别的,只是人的使用和传播方式造就了不一样的局面。因此,大众思想和精神需要进行改变。

四、结语

网络表情符号是随着网络而发展的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其传播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娱乐化的话语空间。一方面,网络表情符号代表了现实的价值取向,为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轻松娱乐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大众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对主流文化进行了解构,重构了草根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多元文化的趋势。但是,随着后现代文化影响的加深,表情符号的负面影响也在凸显,过度消费表情符号导致网络交流的障碍和对政治的过度戏谑。

参考文献:

[1]王冠伟.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J].学术交流,2005,(3):152-155.

[2]孙雨婷.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新闻知识,2016,(10):78-81/93.

[3]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编辑之友,2016,(8):42-46.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34-0210-02

作者简介: 刘 洁(197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副教授,设计学硕士,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方向:品牌与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郭殷锈(1995-),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标签:;  ;  ;  ;  ;  

解构与重构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