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胸痹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76例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针剂及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显效44例,有26效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胸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35-01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hest
Summary:Purpose:To explorer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Chest Bi,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76 cases of thoracic obstru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ere studied for oral decoction in TCM,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CM and acupoint therapy,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retrospectively counted. Results:4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6 cases were effective;6 cases were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0%. Conclusion: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ing chest pain has a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thoracic obstruction;curative effect
《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萎薤白白酒汤主之。”[1]上述文献提出了“胸痹”、“真心痛”之病名,真心痛即胸痹之重症,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组,已确定病名为胸痹心厥,即现代医学的急性心肌梗死,此病是内科急危重症,病势凶险,死亡率高,需要及时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符合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均有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等症状;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多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3-76岁,平均(47.7士18.5)岁;病程1-17年,其中1年以上,3年以下(含3年)者20例,3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者10例,5年以上、9年以下(含9年)者16例,9年以上、13年以下(含13年)者18例,13年以上者12例。
1.2治疗方法
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针剂及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中药内服
1.2.1.1心痛发作期
①胸痛剧烈,遇冷则疼痛发作,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为寒凝血瘀证,治以芳香温通,采用苏合香丸;②胸闷胸痛,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为气滞血癖证,治以辛散温通,行气活血,采用速效救心丸。
1.2.1.2心痛缓解期
①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心悸汗出,舌暗苔浊腻,脉弦滑或有间歇为气虚痰瘀证,治以益气除痰、活血化瘀。方用温胆汤加减:党参15g,法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0g,丹参10g,郁金10g,三七粉(冲服)6g,甘草6g。②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为气阴两虚、心血癖阻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选益气养阴活血汤(本院协定方)加减:黄芪15g,红参8g,麦冬10g,五味子5g,丹参15g,三七粉(冲服)10g。③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有关,伴有肿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为气滞血癖证,治以行气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8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5g,柴胡12g,牛膝12g,枳壳10g,地龙10g,亦可选用中成药地奥心血康。④胸痛发作频繁,伴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为热毒血瘀证,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经验方(冠心Ⅱ号)方加减:丹参2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8g,虎杖8g,黄连8g,毛冬青8g,生地10g。
1.2.2静脉滴注中药针剂
心绞痛发作期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心绞痛缓解期辨证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
1.2.3穴位贴敷
1.2.3.1敷贴药物:
白芷、赤芍、川芎各2份,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附子、白鲜皮、地肤子各1份。
1.2.3.2取穴:
主穴取擅中、心俞、至阳、内关。辨证取穴:①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取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②气虚痰瘀取气海、足三里、中脘、丰隆;③气滞血瘀取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④热毒血瘀取气海、血海、膈俞、通里。
1.2.3.3操作方法:
将上述敷贴药物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加入冰片,用生姜汁和清醋调成稠糊状,每取蚕豆大药糊,置于1cm×1.5cm敷料中间敷贴穴上。敷贴4~6小时/次,1次/天,至疼痛缓解改为1~2次/周。
1.3疗程
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采用1~4分半定量积分法观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共5个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的变化疗效判定分为:①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总积分减少≧70%;②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40%?69%之间:③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40%:④加重:原有症状治疗后有加重,总积分较治疗前增加10%以上。
2.结果
经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其中,显效44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无加重病例,显效率58%,总有效率92%。
3.讨论
“胸痹”属中医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其中的《灵枢?本藏》就有记载:“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认为饮邪痹阻胸中是胸痹的主要病机。[2]《金医要略》对于本病也有论述,《金医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胸阳不振、阴邪上乘是其主要病机。虚易致瘀,因此正气虚衰,经脉瘀阻为本病病机的核心所在。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局部动脉狭窄,因心肌缺血而致的心绞痛,因此,可以认为,血脉不畅、脉络闭阻是其中的共同中医病机。
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但对于本病而言,每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所以在辨证论治中,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基本上贯穿在各类型当中,不论哪种类型的胸痹患者均应酌情佐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三七、川芎等,既能增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又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当然,心气不足是胸痹辨证的始动因素和病理基础,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应注意顾护心气,特别是老年患者,心气素虚,过度活血难免犯虚虚之戒,临床医生不可不知。
参考文献:
[1]韦嘉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胸痹10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1:67-68.
[2]刘春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胸痹心厥一32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5:20-22.
[3]罗致强,丘瑞香.56例中医胸痹病的分析及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1:24-27.
论文作者:韩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胸痹论文; 注射液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心绞痛论文; 胸痛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