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等职业学校论文,队伍素质论文,现状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师资工作,把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将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的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造就了一批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如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联合实施了“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P300项目)”,重点学习专业教学论,2004-2006年,通过国内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训了数控、汽车、电子等6个专业的916名骨干教师。教师队伍的规模稳步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共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约为72%,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约为79%,职业高中约为68%,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14和37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约为18%,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约为23%,职业高中约为13%,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8和6个百分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中,持有与所教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人数为24%。学校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12%。
然而,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其相关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师队伍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补充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1.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三年扩招,中等职业学校呈现出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推算,专任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16。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621 940人,在校生14 890 719人,师生比超过了1:23,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16,2003年也不到1:18。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229 182人,在校生7 258 441人,师生比超过了1:31;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95 863人,在校生6 556 379人,师生比超过了1:22;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70 302人,在校生1 075 899人,师生比约为1:15,低于1:16。
从14个专业大类来看,除极少数专业科类基本符合标准外,绝大多数专业专任教师普遍偏少,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商贸与旅游类、社会公共事业类师生比都在1:60以上;职业高中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社会公共事业类师生比都在1:50以上;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资源与环境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社会公共事业类师生比都在1:50以上。
按2006年在校生规模计算,中等职业学校应有专任教师93.07万,现约有62.19万人,尚缺30.88万人,如果算上其他培训学生4 886 002人,外国留学生1 419人,专任教师紧缺程度将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聘请校外教师偏少。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聘请校外教师只约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12.6%。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文化课教师比例偏大,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2006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1%,专业课教师为55.9%,实习指导教师为4%;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4%,专业课教师为45.1%,实习指导教师为2.5%;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专业课教师为48.9%,实习指导教师为2.6%。“双师型”教师偏少,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足1/3,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有“双师型”教师39 621人,占29%;职业高中有37 760人,占27%;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有8 034人,占22%。
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约为18.58%,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约为10%,而中西部偏远地区较其他地区比例更低。其中,全国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52 316人,约占22.8%;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92 835人,约占40.5%;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64 390人,约占28.1%;无职称的专任教师有19 641人,约占8.57%。全国职业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2 159人,约占14.2%;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116 934人,约占39.5%;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107 102人,约占36.2%;无职称的专任教师有29 668人,约占10%。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5 240人,约占21.7%;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33 032人,约占47%;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17 970人,约占25.56%;无职称的专任教师有4 060人,约占5.8%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师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621 940人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有240人,约占0.03%;具有硕士学历的有11 628人,约占1.8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50 079人,约占72.37%;具有专科学历的有145 759,约占23.44%;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4 234人,约占2.29%。其中:
(1)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有103人,约占0.04%;具有硕士学历的有6 441人,约占2.81%;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73 314人,约占75.62%;具有专科学历的有43 767人,约占19.1%;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5 557人,约占2.42%。
(2)职业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有64人,约占0.02%;具有硕士学历的有2 590人,约占0.88%;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10 056人,约占71%;具有专科学历的有77 500人,约占26.19%;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5 653人,约占1.91%。
(3)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有42人,约占0.06%;具有硕士学历的有1 202人,约占1.71%;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6 786人,约占66.55%;具有专科学历的有19 687人,约占28%;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 585人,约占3.68%。
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4.28%,较2004年提高了5.12%,较2005年提高了2.44%,但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更低,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知识是其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是展示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所必备的前提条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其知识结构应该是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的。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而言,其知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更新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在高校培养,文化课教师大多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多接受了严格的专业学科训练,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但由于缺乏与企业生产实践等职业情境保持紧密接触,不善于对专业知识进行跟踪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关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等专业知识,有待通过培养培训和自学等方式进一步更新提高。
(2)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将其具有的相关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即教师应具有“如何教”的知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强调“双师型”,一是作为职教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主要进行普通教育方面的教育;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培养,强调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掌握相关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强化职业实践的训练。这种“资格模型”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素质的要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教育部也针对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偏弱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开展了大量的培养培训工作,但由于我国职教科学化研究起步晚,水平还有待提高,且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经费紧缺,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师接受科学系统的专业培养培训机会不多,普遍缺乏职业教学论和专业教学法等职业教育学知识,缺乏有关职教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发展和学习心理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具体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按照职教科学规律改善其教学实践,突出表现在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上;不善于有效运用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工作过程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不善于有效进行与职业有关的符合学习迁移规律的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等,其教育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消极学习体验、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持有的偏见、课程内容枯燥或实用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厌学倾向,内部学习动机欠缺。教师特别不善于从课程内容的改革入手,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趣性、科学性等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不善于结合学生生涯发展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方式、职业性向、价值观、个性特点等,以及在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与工作要求、该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景和社会脉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长远、稳定的学习动机。
(2)技能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也是职业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操练,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其中蕴涵着心智技能的调控。缺乏心智技能调控的操作活动是刻板的、形式化的,即使具有“一技之长”,也只能发挥操作技能的工具性价值,学习者也只是成为某种工具,而不是利用工具进行创造、进行变革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主体。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在校内的各种实训、实践类课程中,还是在企业中的见习、顶岗实习活动中,都将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动脑”的要求有所降低。在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将“职业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理论知识”,很少将心智技能或学法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不能够有意识地梳理、外化自己在解决职业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或思路,为学生提供可参照、可仿效的模板,并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将心智技能的培养与职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通。
(3)实践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实训基地或实训室。不管是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或者是公共实训基地,都试图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搭建一座桥梁,以沟通学校和真实的工作场所,使他们能够协调好各种关系,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散单一经验与系统整合经验,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等等,进而能够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胜任就业岗位。在规划和开发实训基地时,学校大多考虑到了保真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往往将职业技能分散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分步、分项、单独进行教学,学生缺乏机会将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综合性地加以应用,不能自觉地依据学习的心理规律、尤其是迁移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及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来布置实训场景、精心设计实训课程,精选典型、关键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及其流程作为训练重点,监控与调节练习进程,并根据学生的进度与水平适时而合理地组合、变换实训项目或活动。由于不善于运用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还不能自觉地借助于实训基地,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主动迁移意识、迁移精神和迁移动机;设计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双向沟通、互为支持的跨情境学习环境,营造适宜氛围来充实学生的内隐经验与观念,加快学生从学到用、从简单应对到主动适应、乃至创造的转变。
4.教师的职业动力有待进一步调动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较低,往往对教学的兴趣减弱,热情降低。这种教学倦怠状态可能是由于教师觉得自我才能没有得到实现,也可能是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也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符,也可能是因教学挫折而产生教学无助感,还可能在学校组织环境中缺乏成功、鼓励和支持的体验等等,其职业动力有待进一步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