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他凭着早年当拳击手的拼搏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用清水混凝土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用光与影交织出了属于东方的建筑美学意境。而对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是建筑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指导建筑创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安藤忠雄的建筑美学思潮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美学
一、背景及其意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奠定了100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总体格局。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到国际式阶段,战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所具有的鲜明个性,经过长期的沿用和各地的相互模仿、转抄,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沦为千篇一律的教条。方盒子式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60年代以后,认为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使环境失去了场所感。由此,各种非现代主义思潮纷纷纭纭,令人目眩,虽然这些主义在不同阶段成为过主流却始终没有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流。
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现代的建筑材料,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本土资源,强调建筑的情感性、精神性、文化性、地域性进行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成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大趋势。而顺应这一趋势进行建筑创作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越来越引起世界建筑界的瞩目。他对于东方审美意识的思考和探索以及现代材料的运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作品准确地表达了建筑的东方文化内涵,并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回味的余地。安藤忠雄运用了现代主义抽象的几何构成手法,为自然留下一席之地,与现代人生活久违的风、雨、光、雾等自然现象作为抽象的自然元素又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之中。他的建筑表面简单至极而内部空间却总有不期的惊喜出现在你面前。他追求“意义”的抽象表达,注重基地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却不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在表面上大做文章。他用利用混凝土和光营造的几何空间中,表达出了日本人含而不露的气质、“数寄屋”的氛围、“奥”的内涵、禅宗美学的意境。他真正做到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继承的同时,又把现代主义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安藤忠雄的建筑美学
(一)、融入自然的可能性箱子和无限性小宇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不利的条件,比如土地面积过小,外形不规整等。安藤忠雄总能客服这些不利条件,从中营造出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空间。为了在小型住宅中实现风度的生活空间,引入了自然的光和空气。这种能产生自然变化的“小宇宙”,也让住宅这个“箱子”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较为早期的设计作品。住吉的长屋曾经是三个大杂院中间的一个,面积狭小,安藤忠雄把原来长屋的横梁全部拆除,改为了箱子型的混凝土建筑。即使很浪费空间他还是把中间的三分之一留作中庭。
现代主义建筑功能至上的原则使得现代人为了居住的便利而舍弃了个性,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在大家看来,建筑的空间动线必须是连续流畅的,但是这栋建筑完全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使得建筑和居住证与自然更加的亲近,同时也给了居住者更多选择,让居住者去思考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二)、光与影建筑的永恒
和所有的人造物一样,建筑有一天也很会在被风化后消失。在安藤忠雄看来人类意图与此对抗的历史也许就是建筑的历史。因此他想创造的建筑,并不是通过物质自身或者形式,而是让他作为一种记忆,在人们的的心中永远地存在下去。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一张名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一个占地约113平方米,位于一个住宅的拐角,四周出了一些绿植,并没有什么秀丽的风景。安藤忠雄花了一年的时间设计出了这个极简到禁欲的方案:只有四面清水混凝土的墙体,低矮处的祭坛和用工地脚手架的杉木板做成的长椅。光之教堂仿佛城市杂乱荒漠中的一处绿洲,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展现出一种苦行僧式的朴素感。他只有一个箱子一样的建筑主体,安藤忠雄将一面混凝土墙斜插入箱子结构中,这样就在里面祈祷的空间和外界之间置入了一个缓冲的空间,当人们最后进入礼拜天堂后外界光亮退却,周围只是一排排桌椅,最前方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空隙。安藤忠雄让室内保持昏暗,让教众或是观众在里面摸索,等待,沉浸。随着阳光角度的变化,教堂内的十字架光影会随之移动,变形。教堂内的地板和椅子都是木造,廉价而朴素,而且牧师讲坛设在最下面。在安藤忠雄看了“人人平等”的空间体验才是这座建筑的精髓,而不是“光的十字架”的设计。
光与影构建的空间安静而深邃,能够让进入其中的人长山铭记于心,不仅没还能震动人心,与灵魂对话。
(三)、混凝土中蕴含着无限的热情
钢铁,玻璃,混凝土这都是随处可遇见的最普通不过的材料。但是安藤忠雄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却创造了一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找不到的独特空间。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使用的是最纯粹的清水混凝土没有任何的装饰。灰色的混凝土和简单的几何造型,冷峻到极致。
从住吉的长屋开始安藤忠雄就开始设计一种能在都市中感受到自然的住宅,但是选择了一种与自然最不相融的材料混凝土。他打断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空间动线,引进了自然和光,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黑暗冷清的空间在光的引导下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当自然光线在墙上推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人与自然情景交融。灰色的建筑包含了建筑师和居住者对生活共同的热爱,它将这种欲喷涌而出的炽热感情变成了细水长流。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产物,但在安藤忠雄的手中就像木头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单色,但却随着光影充满了微妙的变化:不素,却让人的感官更为敏感,丰富。
三、结论和启示
安藤忠雄作为活跃在当代国际建筑舞台的著名建筑师,在短短不到40年的实践中创造出一大批极具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土壤,并用现代的建构方式作出了回应。安藤忠雄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探索研究,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空间意蕴的把握和材料性能的理解等方面找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创造出了许多极具东方文化意蕴的建筑作品,从而使他及其作品成为日本建筑界乃至世界建筑界关注的焦点。安藤忠雄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当代建筑创作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作为一个自学的走上建筑之路的建筑师,在他看来一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场挑战。由于早期当拳击手的经历,所以每次面临的各种问题总是会全力以赴应对挑战。在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变,我们今天在创作时,除了他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以外,更应该学习他这种挑战精神,时刻面对无论是正在发生的还是新生的挑战。我们要认识到人类始终是大环境的一环,如何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更好融入自然环境和全球化背景的社会环境。
建筑的原点就是住宅的问题、空间的光与影等美学问题,或者是都市空间、场所风土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清醒的明白一个问题:“建筑为谁而设计?为什么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鹏飞.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J].四川建筑,2015(4):70-72.
[2]张荣华.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东方文化意蕴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伍贤章(1993-),男,汉族,湖北恩施,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建筑与景观
论文作者:伍贤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出了论文; 现代主义论文; 自然论文; 美学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