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内饰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及应用论文_孙强,石腾,李波

基于汽车内饰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及应用论文_孙强,石腾,李波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人们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汽车内饰的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业界研究关注的热点。结合汽车内饰材料开发实践,阐述了以NVH性能为目标的汽车内饰轻量化开发工程控制方法及机理。本文结合汽车内饰开发的实践过程,阐述了以NVH性能为目标的内饰材料开发工程控制方法及机理。以前壁板隔音垫部件和车门内饰吸声材料的轻量化为例,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汽车内饰;轻量化;隔音;吸声材料

前言:汽车工业正面临能源、环保与安全舒适三大课题,其有效解决方法包括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车身结构轻量化无疑会对汽车车身整体结构强度、刚度及动态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汽车车身金属部件的轻量化开发需要全面系统地评估及验证。对于汽车内饰零部件,如隔音隔热垫、地毯、顶棚和吸声材料等,其设计开发的功能性较单一,主要是对车内“空气声”传递路径的中高频噪声阻隔与吸收耗散。所以对于汽车内饰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在汽车工程开发上可行性较高,涉及到的设计变更工作较少。近年来,汽车内饰的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业界研究关注的热点。

1、对于汽车内饰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

1.1 对汽车声学包装内饰的材料的研究噪声振动控制是基于源、路径和响应的三要素进行分别控制,而汽车NVH性能开发则主要集中于激励源与传递路径。汽车声学包装主要用于解决空气传播路径的噪声问题,在密封性和隔吸声性能等方面进行噪声控制。狭义的汽车声学包装部件可以分为吸声型、隔声型和密封型。通常隔声材料包括PVC、EDPM等;吸声型材料包括有棉毡类、PU发泡类等。吸声材料一般为多孔性介质,隔声性能较差,其吸声性能评价指标为吸声系数。吸声是指空气中的声波在通过或入射到介质界面损失声能的过程,当声波进入多孔性介质内,部分声能转变成为热能而耗散。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包括流阻、孔隙率等环境条件。隔声材料主要作用为阻隔声音传播,评价隔声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为传递损失(STL),其声传递损失的定义为入射声功率与透射声功率之比的对数值。均质材料的隔声性能满足质量原理,即密度越高,隔声性能越好,当材料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约 6 d B。汽车上常用的声学包装材料,一般采用隔吸声型的组合结构类型,由不同的隔声层和吸声层组合。

1.2 汽车内饰轻量化的三种应用技术

金属基材料的轻量化和“以塑代钢”技术,一直是汽车轻量化研究及应用的热点和焦点。但对于汽车内饰件或声学包装材料的轻量化,较少引起汽车业界的关注,其研究与应用较少。汽车内饰轻量化主要技术:①轻质基材的应用技术,如低密度、高倍率发泡、多孔吸声纤维材料等;②新型复合型声学材料结构的应用,如微穿孔复合型、多层棉毡或发泡层组合替代传统的“软硬”双层组合的声学结构;③基于多属性优化设计的轻量化应用技术,如合理地分配内饰声学材料的设计布局以及对其形状、厚度、高密度隔声层材料等进行分布;④基于制造或安装工艺的轻量化应用技术,如采用粘接替代以凸焊螺柱卡接的内饰件安装方式等。

2、轻量化前壁板隔音垫

2.1 关于新型轻量化隔音垫的研发

前壁板隔音垫安装在前壁板上驾乘人员空间一侧,能够有效地衰减动力传动总成和前轮胎等声源传递到车内的噪声强度,其对车内噪声和声品质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是车身声学包装NVH性能开发中最核心和关键的声学部件。目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前壁板隔音垫采用双层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用的“重 层”材料包括 EVA、EPDM或PVC等,“软层”材料包括棉毡、PU发泡或热塑纤维等。重层主要作用是隔声,即阻隔和反射噪声;软层则主要是吸收前壁板件直接的辐射声能,以及吸收重层的反射声能。由于传统的重层材料的质量较大,基于减轻汽车声学包装质量趋势的要求,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轻量化隔音垫设计方案,利用高密度的“软层”材料替代传统的“重层”。相对于传统的前壁板隔音垫,新型轻量化方案解决了 中高频吸声性能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质量30%~60%。

2.2 轻量化隔音垫统计能量法仿真

对于轻量化前壁板隔音垫NVH性能的分析,可通过建立前车体的SEA模型,以隔音垫的传递损失特性和吸音系数为主要设计因素,并以噪声衰减量级NR指标评估其声学性能水平。仿真分析表明,在前壁板无泄漏问题情况下,轻量化的隔音垫与传统隔音垫都能够取得相近的NVH性能,由于轻量化隔音垫具有较高的表面吸声性能,相比传统隔音垫,其噪声衰减性能对于泄漏效应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在中高频率范围依然能够获得较好的 NVH 性能。

3、测试双组份吸音棉的方法和应用研究

3.1 测试吸声系数的方法

双组份吸音棉属于纤维状多孔吸声材料,由高融值PP和中空螺旋超细PET纤维组成。它具有立体网状连续多孔结构,纤维平均细度可达2μm以下。双组份吸音棉纤维直径明显小于普通吸音棉,单位内纤维数更多,其材料内部互相贯通的微孔和间隙更多,且这些孔隙更小。如此结构使声音在吸音棉内的运动产生更多阻碍,使得双组份吸音棉吸声能力更好。吸声系数测试工程上通常使用三种方法,即混响室法、驻波管法和双传声器阻抗管法。混响室法测量在混响室内进行,主要用于测量大件样品的漫入射吸声系数。驻波管法和双传声器阻抗管法都是用于测量小件样品的正入射吸声系数。双传声器阻抗管法的测试速度较快,为驻波管法的40倍,且测试结果较为准确。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双传声器阻抗管法分析和比较声学材料的吸声特性。

3.2 双组份吸音棉的应用效果

对比普通吸音棉,双组份吸音棉具有吸声系数高、质量轻的优点。目前双组份吸音棉已经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取代了部分普通吸声棉。以双组份吸音棉在车门内饰板的应用为例,分析双组份吸音棉对控制车内高频噪声的效果。车门附加吸音棉对整车 NVH性能的改善,主要分析其对风噪的衰减特性。选择100 km/h匀速行驶工况,测试并对比车内噪声情况。车门内增加双组份吸音棉后,其声压级在1000Hz以上明显降低,前排位置的语言清晰度也有所提高,减少了车内噪音。

结语

汽车内饰的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业界研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中,可以运用NVH性能将汽车内饰轻量化,研究表明,在轻质量情况下,轻量化的隔音垫显著提升了车内声品质性能,通过实验得出,双组份吸音棉优于普通吸音棉吸声系数。

参考文献:

[1]刘宏玉,张军,章晓轩,刘从光,令宇龙,马壮壮.基于汽车内饰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及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4.

[2]胡朝辉.面向汽车轻量化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3]周岐坤.某皮卡车身结构 NVH 性能仿真分析与控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4]何彬,肖其弘,李旋.浅析新技术在汽车涂装新车型工业化中的应用[J].中国涂料,2014.

论文作者:孙强,石腾,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基于汽车内饰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及应用论文_孙强,石腾,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