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刘荣彬

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刘荣彬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东莞设计部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建筑设计方面也开始转变思想战略,逐渐向生态化、智能化建筑发展方向迈进,且在大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设计规范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却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必须针对现有的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应的解决策略,使其得到彻底的完善和优化后,才能实现理想的建筑设计目标,进而为保护城市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途径。

关键词: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现状;发展方向

所谓生态、智能化建筑,是指利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等,所构建出的具有环保节能、舒适健康特性的建筑产品,尤其是电气节能技术的大力采用,不仅提高了生态智能化建筑的环保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其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优势,而且也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完善现有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使其不断朝着生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优势,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居住需求。

1. 生态智能化建筑概述

1.1概述

生态智能化建筑是一种新时期的科技产物,其是利用各种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等,所构建出的具有环保节能、舒适健康特性的建筑产品,其所带来的应用优势,主要围绕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使其整体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其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建筑物达到节省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设计效果,进而有效促进人、建筑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其形成一个完整、共存、有机的整体,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特点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生态智能化建筑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集中在:利用多元化的绿化设计手法,来提升周围气候环境;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来增强建筑空间的适应性等。而具体设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内容来分析。

其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尽量协调建筑内外环境与周边环境的通融关系,使其达到一致、全面、完整。

其二,重视防水排污设计方法的合理利用,尤其是一些可再生资源及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样既可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设计目标,又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不良现状。

其三,建筑工程在选址过程中,一定要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勘测,远离污染区域,有效的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使其从根本上发挥真正的应用优势。

最后,做到因地制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对施工环境、绿化植被及土壤条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对应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而使生态智能化建筑的综合性特点得到最大化提升。

2. 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原则分析

2.1经济型原则

该设计原则可以充分体现生态智能化建筑的经济性特征,其主要强调在有限的物质资源基础上,实现理想的投资利益,进而减少资源浪费等不良情况。因为生态智能化建筑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多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应用优势,只有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来实现节能降耗的设计目的,尽量采用环保性高、污染性小、能耗量低的建筑材料,这样才能减少生态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破坏程度,降低材料设计成本,进而使其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建筑设计,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才能推动其向着预期发展目标前进。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功能特点,来制定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而使整体建筑设计更为生态化、智能化,这样才能彻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为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节约原则

该设计原则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筑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建筑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进而为其长期发展和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另外,节约设计原则是建筑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延伸,可以最大化突出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应用优势。

2.4舒适原则

该建筑设计原则,是以建筑物的稳定运行为基础,通过各种电气系统的合理设计,来实现其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及节能环保功能,从而为广大用户构建舒适性较高的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不仅要保证空间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还要达到健康性和环保性,且将这种应用优点贯穿到整个建筑使用周期内,这样才能为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3.1广泛运用高新材料

随着生态智能化建筑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高新设计材料也开始应运而生,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使其与用户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生存空间,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减耗功能。目前,市面上的高新材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其都可以很好的适应生态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特点,使其室内环境保持长久的稳定,减少高温状态下所带来的污染程度。另外,一些先进的防水材料和水循环系统等,还可以节约建筑水资源,使其达到合理的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建筑物的冷却功能,从而使其达到降温的效果。

3.2广泛运用清洁能源

生态智能化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多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和自然资源,其在长期使用时,不会对室内环境质量造成任何的影响,而且还能实现智能化建筑的节能降耗功能,所以其生态系统的性能优势也要较普通建筑高很多。目前,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也被生态智能化建筑广泛采用,如:生物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其中,尤以太阳能的利用最为明显,该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筑外的蓄热板,来安装相应的太阳能产品,进而再借助各种介质系统,将太阳能演化成建筑室内所需的热能,这样才能完成建筑物的热量存储工作。

4. 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4.1提高废弃建筑物的生态化利用

为了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改变其形象风貌,很多地区都会通过拆除传统建筑物来实现。而在对这些废弃建筑物进行拆迁处理时,常常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也浪费了很多建筑资源。所以,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重视废弃建筑物的生态化利用,尽可能的减少拆迁工作,多一些智能化改造设计,这样既可以促进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又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建设目的。

4.2提高建筑能源的生态利用

建筑能源的生态利用,具体指那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有效提升生态智能化建筑队应用优势。另外,还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入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如:隔热设备、自然光采集设备、制冷设备、保温材料等,最大化实现生态智能化建筑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4.3提高建筑结构的生态利用

建筑结构是整体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支撑体系,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生态利用类型有很多,如拉索结构、薄壳结构、轻钢材料、轻质墙体等,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节约施工资源,进而不仅能够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还能增强其环保价值和利用价值,从而最大化推动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涉及国计民生的建筑产业也要转变战略思想,不断朝着生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各种可再生能源及高科技环保材料的有效应用,来提高生态智能化建筑的节能降耗功能,进而充分减少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探讨[J]. 智能城市,2017,02:274-275.

[2]陈波. 基于生态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03:78-79.

[3]宋鋆,王月月.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30-231.

论文作者:刘荣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生态、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刘荣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