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发柳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同保小学螺冲教学点 542804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创新能力,小学生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通过对其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其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解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70-01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发生变化,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因素
1.1对所遇到的问题的意识,是否能够提出问题
小学生在某种情况下,遇到一个问题,就需要通过观察来获取对于解决问题有利的信息,并结合多个方面的条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自觉地去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而实现这一个过程的前提就是,学生首先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见、所听、所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发现问题,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2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将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另一方则是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抽象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天赋,并进行多次的练习才能够实现。具备了将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也就具备了初步问题解决能力。
1.3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并不像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实际的事物一样,然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数学逻辑思维却是一种能够减轻思考负担的有效方式。具备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定理、公式直接进行思考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最为方便的方式。
1.4是否具有足够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不仅仅是指将数字进行堆叠,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数学中常用的、特定的符号,将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如证明、判断等,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这既是一种计算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运作的过程。具备了数学计算的能力,也就能够将数学化之后的问题进行更为快捷的推理,从而得出结果、验证结果,最终解决问题。
1.5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所运用的定理是否合适,思维方式是否恰当,得出的结果是否科学,这些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解决问题的结果的评估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够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因此,这种评估能力也是问题解决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2.1引导学生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培养问题解决的良好习惯
结合小学生自身思维发展情况,以及数学学习现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加强日常生活情境的数学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提取和概括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分析和计算推理训练,注重问题变式与迁移。此外,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要提高反思、检验和评价水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2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和内容,结合小学数学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的把握问题解决目标与要求,灵活的运用现有数学教材,发掘数学教材中的素材,拓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途径。此外,教师需关注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针对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关注能力培养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2.3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改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环境
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建立学生合作小组,让学生展开比较式的交流,文字式问题交流等。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多维度教学,创设开放性、多向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新思维留有空间。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建设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2.4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进行有效提升
小组交流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一方面,在小组交流学习中,面对困难的问题,学生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可以攻克较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和总结中各抒己见,这就能够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能够领悟其他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并且逐渐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简单地说,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不断学习和提高,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提升。
例如,在研究同等周长情况下面积最大的平面几何图形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倡导从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部分学生倡导从面积公式的方向进行推导。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让学生学到了新的思维和意识,对其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教师要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提升。最后,可以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5).
[2]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韩飞.“一题多解”与高职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高等数学研究,2012,(4).
[4]蔡桂荣.妙用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论文作者:于发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