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工程爆破行业,应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本文以爆破工程的环境污染因素和爆破工程所处的不同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创建新型“绿色爆破工程”,旨在有效提高我国工程爆破行业的施工水平。
关键词:爆破工程;绿色施工;污染因素;技术措施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而爆破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创建新型“绿色爆破工程”。
一、爆破工程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爆破工程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要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二、爆破工程绿色施工管理
(一)组织管理: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二)规划管理:针对爆破工程特点,编制专项绿色施工方案,此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三)实施管理: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结合工程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做相应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氛围;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四)评价管理: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自评估。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五)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制订施工防尘、防毒等职业危害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生活条件。
三、爆破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爆破施工中针对爆破工程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和不同的施工环境,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创建“绿色爆破工程”。
(一)爆破粉尘防治的技术措施
露天爆破的粉尘主要来源于穿孔爆破(占35%)、装运(占40%)和已沉降在爆区地面的粉尘。
主要技术措施:
(1)均匀布孔,控制单耗药量、单孔药量和一次起爆药量,提高炸药能量有效利用率;
(2)用毫秒延期爆破技术;
(3)根据岩石性质选用波阻抗尽量匹配的炸药;
(4)以装水的塑料袋代替炮泥填塞炮孔;
(5)采用湿式钻孔法钻孔;
(6)施工场地、道路施工过程中进行不定时洒水降尘。
(二)爆破有害气体防治的技术措施
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与炸药的氧平衡有关,还与药包加工质量、使用条件和作业环境有关。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NO、N2O3、NO2与N2O4混合物)和硫化物(H2S、SO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主要技术措施:
(1)使用的炸药要求配方合理,理论上接近零氧平衡;
(2)增大起爆能。选用感度适中、威力较大的炸药作为起爆药包,这对感度较低的炸药(如铵油类、不含TNT的硝铵类炸药等)尤为重要;
(3)选定合理装药形式。装药前必须将炮孔内积水及岩粉吹干净,根据情况采用散装药(不耦合系数为1),将会显著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此外,装药密度、起爆药包位置、药包包装材料、填塞物种类、填塞质量等,对有毒气体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
(4)加强通风与洒水。爆破后要加强通风,驱散较轻的CO;洒水一方面可将溶解度较高的NO2、N2O3、N2O4转变为亚硝酸与硝酸,另一方面可将难溶于水的氮的氧化物(如NO)从碎石堆或裂隙中驱赶出来,便于随风流出工作面,一切人员必须等到有害气体稀释至《爆破安全规程》中允许的浓度以下时,才准返回工作面。
(三)爆破噪声防治的技术措施
爆破工程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钻孔、爆破和装运等工作环节。
主要技术措施:
(1)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优先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如高风压螺杆式空压机、液压凿岩台车等),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
(2)经常检修和维护钻孔机械和挖装设备,确保机械完好,降低机械施工时的不正常噪音,禁止车辆在施工区域内乱鸣喇叭;
(3)严禁裸露爆破,视情况在爆破作业中避免采用导爆索,采用孔外接力起爆网络时,对孔外雷管进行有效覆盖,减小爆破噪音;
(4)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爆破施工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协调、沟通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四)不同爆破环境下对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
(1)露天土石方爆破,特别是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和季节,对厚层岩土或土夹石地段,要特别重视爆破后的山体及爆堆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滑坡危害周围的农田及其他设施。要采取措施,使爆破后的山体尽快恢复植被。对风景名胜区,更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爆破开挖造成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
(2)我国西部荒漠及高原冻土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爆破施工要避免对开挖界限以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高原冻土地区,按保护冻土和延缓融化速度原则设计的工程,冻土的爆破开挖宜在寒季进行,按破坏冻土原则设计的工程,冻土的爆破开挖可在暖季进行,但必须遵守爆破开挖快速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
(3)用爆破法开挖水池、沟渠,当岩层或土岩下面有透水层时,每个药包至透水层要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不能使爆破作用破坏了黏土或岩石的完整性,否则达不到蓄水的目的。爆破后若发现漏水,可在池底或漏水的边坡面上用黏土填筑一层隔水层[1]。
(五)水中爆破对生态保护的技术措施
在靠近有养殖业水产资源的水域实施岩土爆破或水中爆破时,要事先评估爆破飞散物、水中冲击波和涌浪对水中生物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要尽量减少向水域抛落爆岩并控制一次抛落量;需向水域大量抛入岩土时,要事先评估对水中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可行性报告,经环保和生物保护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水下爆破要控制一次起爆药量和采用削减水中冲击波的措施;起爆前要驱赶受影响水域内的水中生物;受影响水域内有重点保护生物时,应与生物保护管理单位协商保护措施。
结语:
爆破施工会产生一些有害效应,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施工中可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也非常多。这需要国家和行业协会的倡导扶持,以爆破施工企业为主导,以爆破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为主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结合项目特点,针对爆破工程的环境污染因素和爆破工程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稳步扎实地开展绿色施工,既可以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益,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旭光.爆破设计与施工[M].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711-712.
论文作者:董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工程论文; 措施论文; 作业论文; 炸药论文; 技术论文; 冻土论文; 药包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