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绩效评价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体系研究_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绩效评估在国内企业应用现状及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现状及论文,绩效评估论文,在国内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同其它成员企业(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端)进行交互的窗口和界面,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优劣不仅对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相关组织的运作。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的评价跨越了单个企业界限,需要综合考虑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这从根本上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供应链绩效评价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Lai等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构建了三维度的指标体系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包括对发包企业的服务效果、对物流运输服务提供商的运作效率和对接包企业的服务效果。Gunase karan等人基于计划、采购、组装和配送四个主要的供应链过程提出了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测评系统设计

目前主要文献中对供应链运作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如果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不能如实地反映供应链的实际运作水平,他们付诸在供应链上的努力就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绩效考核系统能同供应链实践紧密结合,供应链运作就会处于有利位置。

平衡记分卡为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绩效的自我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也为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开辟了新思路。Brewer和Speh将供应链管理同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这种战略绩效考核系统联系在一起,并设计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测评系统。Brewer和Speh为供应链绩效测评系统设计带来了新思路,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尝试利用平衡记分卡来重新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过去的三年中,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借鉴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本文作者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同行,共同参与了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组织的新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评价记分卡的相关研究。此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组织了专门的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泰国、芬兰、英国等地的研究者们讨论并改进了此记分卡。该记分卡涉及四个方面:企业战略和组织间的协调、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在每个方面的表现,通过5-7个输入指标进行测度,该记分卡共包含22个输入指标(见表1)。

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记分卡的指标体系与平衡记分卡的相关原理相匹配,物流效率正是从外部顾客和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供应链绩效的,卓越的财务表现和顾客满意无不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财务表现和顾客满意程度。计划及执行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是企业取得物流高效率的决定条件。恰当地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共享程度,推动物流和资金流效率,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能力,提高供应链绩效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反映了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表1 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记分卡的指标体系

评价角度测量指标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战略重要度(A1)

企业战略及供应商合同的定义及信息共享度(A2)

组织间的协客户合同项目的定义及信息共享度(A3)

调能力(A) 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视程度(A4)

员工培训及评估系统(A5)

基于DFL优化物流系统资源的战略(B1)

计划及执行市场动向的理解及需求预测的精度(B2)

能力(B)

供应链管理计划的精度和调整(B3)

库存控制和跟踪的精度和可视性(B4)

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可视化(B5)

物流总成本(C1)

库存周转率及现金周转期(C2)

物流效率 环境保护意识(C3)

(C)

准时制(JIT)(C4)

顾客提前期和转载效率(C5)

配送效果及质量(C6)

供应链库存的可视性和机会成本的可知性(C7)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D1)

条形码/自动识别及数据捕捉技术(ADC)的使用

信息技术应(D2)

用能力(D) 在运作和决策中对计算机的使用(D3)

标准的通用性和编码的统一性(D4)

决策系统和对供应链伙伴的支持(D5)

企业战略与组织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反映了企业对员工培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侧重程度和支撑基础。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记分卡同平衡记分卡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绩效记分卡与平衡记分卡的对应关系

记分卡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企业用1-5对某项指标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该企业在该项测量指标上的表现越好。经过专家和企业界有关人士的共同研讨,为每一测量指标的各得分值所代表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定义说明。以“企业战略中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重要度(A1)”为例,1:最高层领导不具有关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明确战略或政策,没有专门负责物流及SCM革新的部门;2:有负责物流革新的部门,但活动范围限于该部门内部;高层领导没有积极地参与,也没有明确的物流战略;3:在高层领导的指挥下,有专门负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但是,其影响没有渗透全公司;4:在明确的企业战略的支持下,在高层领导者(副总经理以上的领导)的主管下,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革新;5:关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存在清晰的企业战略,在总经理之下存在覆盖整个企业的体制,以增强物流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二、企业调研分析及对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2005-2006年,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组成的调研团队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为核心,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调研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根据相关资料、企业名录及与本研究有协作关系的企业,邮寄调研问卷和发送Email电子版问卷;(2)深入企业进行座谈,当面填写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达77%,有效样本比例为66.9%。

信度是指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它用作评价问卷质量的主要指标。最常用的信度检验为克朗巴哈系数检验,一般认为,α系数如果在0.8以上,则该问卷的信度可信;如果低于0.7,就需要重新设计问卷。基于调研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供应链绩效记分卡的四个评价角度进行信度分析,其系数都在0.85以上,结果如(表3)所示。这表明供应链绩效记分卡的设计是可信的。

从国有、外资、民营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绩效上的差异来看,每一类企业,就平均表现而言,外资企业在记分卡涉及的四个方面均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中还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方面均显著优于民营企业,但国有企业在“物流效率”上的优越性并不明显。非严格意义上讲,国有企业的“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物流效率”的贡献不如民营企业大。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彼此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表2 样本企业的特征概述

企业特征

样本企业数目百分占比(N=206)

经济区域:

泛珠三角 42

20%

长三角 96

47%

环渤海 39

19%

其它

29

14%

所有制形式:

国有

45

22%

民营

93

45%

合资

68

33%

正式员工数量:

<100 31

15%

100-500138

67%

>500 37

18%

销售总额(以千万人民币计):

<100 108

52%

100-500 66

32%

>500 32

16%

代表性产业:

食品、化工、纺织、造纸、制药、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第三

方物流等

表3 信度分析结果

指标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

系数 0.85

0.87 0.890.87

进一步分析四个视角间的结构模型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意义,如记分卡的设计所述,物流效率从外部产出的角度衡量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的绩效表现,这些产出源于企业业务流程。在记分卡中,企业的“计划及执行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两项从流程角度测量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的指标。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这些业务流程都是在某一组织中,或者由某个组织开展的,并受到企业战略和文化的影响。此外,验证性因子分析也显示“计划及执行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将模型输入Lisrel,利用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计划及执行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因此删除了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连接线。这两者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表现出的强相关性,或许是因为它们都紧密依赖于同一因素(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得到的结果模型如(图2)所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然而,计划及执行能力对物流效率的影响更为强烈,而“计划及执行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紧密关联于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虽然物流效率是顾客、企业股东最为重视的指标之一,然而卓越的物流绩效离不开高质量的计划及执行能力,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而所有这些需要管理层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更为重视,同顾客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为员工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

图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

三、结论

本文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从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反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包含22个测量指标的供应链绩效评价记分卡,此记分卡可以成为对企业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的有效工具。

通过大规模的企业调研,构建了“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之间的结构模型,并运用调研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然而,计划及执行能力对物流效率的影响更为强烈的结论,对企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  ;  

供应链绩效评价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体系研究_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