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_凤轶群

大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_凤轶群

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01

摘要: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可见,大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和谐的社会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而言,大学语文教育将培养出的一个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输送到往会上,为社会各界服务。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人文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不单单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是指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并不只是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专职人才,更加重要的是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和谐人才。而作为高校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人文性课程的大学语文,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高校学生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其出现理想淡化,责任淡化,功利意识增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不良表现,甚至导致高等教育遭到社会的攻击和批判。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我们高等教育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敲响了警钟。

我们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孟子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告诉我们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于使人不断革新,最终达到完美的地步。可见,从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们的儒家文化就强调大学德育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学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承载着德育的使命,大学语文教育在德育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取的作品都是我们优秀文学宝库中蕴含着“真善美”的经典之作。《大学》里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段话主要是说修身要从“格物”入手,由“格物”而“致知”,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后最终拥有平天下的能力。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应以修身为本。从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作者对于修养自身道德的强调和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在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时借鉴的。我国唐代小说的典型之作《柳毅传》中的主人公柳毅,他不仅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一诺千金,而且功成不居。特别是与钱塘君的摩擦,更突显出他“威武不能屈”的侠情,让读者不禁被其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所触动,所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实上,无论是先秦的诸子散文,还是后来的明小说、五四文学,亦或是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只有通过对大学语文教育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使文学作品中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更好地指引和激励我们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最终实现道德品质的升华。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育,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能够更好地辨别真伪、善恶,提升审美能力,将其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文学本身就具有审美的特性,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都包含着审美因素。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小说,都包含了优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又塑造出了美的形象,描写出了美的景物,展现出了美的意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鉴赏的学习来实现的。所谓文学鉴赏,就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当中,经过认知、感触、咀嚼、想象和回味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而产生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开阔眼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存在于世界的万事万物,而且还能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就承担着美育的功能。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是一篇极具欣赏价值的雪夜记游的小品文。文章短小精悍,写得神采绰约,隽永清灵,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作者不畏严寒的赏雪雅兴,充分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情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怀。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让我们感受到北国之秋的浓郁特点。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品较高的艺术性: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新,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建筑的韵律美。读沈从文的《边城》,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美丽、富有原生态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湘西世界”。大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审美的崇高境界。文学作品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演绎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审美情趣,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负的殿堂。

三,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近几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新闻报道中接连不断地对大学生犯罪案例的报道,让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语文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由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组成的,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和品格,对于正处于人生转型期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论语》中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能勉强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孔子曾说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段话告诉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自立,而不是怨天尤人;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更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面对生命中的苦难,我们不仅要顽强地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熟知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在其作品中将田园风光、自然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读者的心也随着作者生动的笔触而变得清净安宁、悠然自得。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入情入理地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凤轶群(1987-1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现工作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硕士研究生,传播学,初级职称。

论文作者:凤轶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大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_凤轶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