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讨论文_刘淑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讨论文_刘淑荣

摘要:本文论述的对象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文中结合教学理论、明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如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何选择阅读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会读书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的一些工作环节。从中知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书籍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记载着有关生活、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要获得这些知识,这就得读书。著名的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热爱读书。

1.故事引入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爱听故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凡事总想问个为什么。但又不想看书,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坚持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都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记得有一次:笔者讲《大拇指汤姆》的故事时,下面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觉得居然有拇指般大的一个小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看出他们都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还有一次,在讲《夫妇俩卖酒》的故事时,学生边听边说:“这老妇人实在是太没良心了,居然在酒里掺水,难怪他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差。”但五分钟毕竟太短,学生听得不过瘾,总是觉得老师要是再讲久一点多好呀!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就有学生问:“老师你怎么知道那么多的故事呀?真是了不起!”“要是我也知道那么多,该多好呀!”于是笔者把谜底告诉学生“其实老师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并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可以从《安徒生童话故事》和《诚信小故事》中可看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家也有这些书,我回去也要找来看看。”这时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2.“成果”展示法。学生除了爱听故事外,还往往爱表现,当他的行为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往往热情高涨。我在教学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同学们讲他们从书上看到的故事,他们都说:“陈新,真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居然知道那么多的故事。”这时我会告诉其他同学,如果你们也想成为故事大王,就要向陈新同学一样,多看书。除了讲故事外,我还让同学们把从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和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用一个本子抄下来,如果不喜欢抄的可用一张纸把它做成书签也可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在班上展示,通过展示进一步地促进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同时,在“六一儿童节”时,还叫同学们自己制作手抄报,把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小故事,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和笑话、谜语写上去,版面自由设计,并在班中的墙壁上粘贴。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的成果得到了肯定,有了展示的舞台,自然学生对读书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说 “成果”展示法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促使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热爱。

二、选择阅读材料

1.结合课本学习,选择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点的范文,教师在教完课文的同时及时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延续的一个过程。

(1)童话类。针对孩子们天生爱幻想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完课文《小麻雀》后,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更多的童话小故事,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告诉我:他们被会说话的小狗和会盖房子的小猪所吸引,他们对童话故事都很感兴趣。这时我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故事选》《格林童话故事》这两本书,让他们在课后找来阅读,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2)寓言类。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如:寓言小故事《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等,在教完这类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可以找找《伊索寓言故事》来读读。

(3)名著类。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本中都安排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如:第九册语文S版教材中就安排了《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故事和第九册语文人教版就安排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学生堂上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在教完这类课文时,我就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以便让学生对祖国的悠久文化遗产有一些了解。由于电视上也经常放映这些故事,我还叫学生结合电视,再对照书本,看电视和书本上写的有什么不同,以此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外看的书五花八门,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如:喜欢笑话的,可找《笑话大王》等类的书来读;喜欢童话故事的,可找《安徒生童话故事》和《格林童话故事》这类书来读;喜欢读报的,可选定一份或二份固定的报纸来读,如:《中国少年报》和《语文报》等;喜欢小发明、小创作的,可找《十万个为什么》《身边的小发明家》等书来看。总之有一定的目的带着自己喜欢的心情去读就行。

三、掌握读书的方法,学会读书

1.结合课本学习,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快速浏览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较快的速度,边阅读、边理解、边记忆的一种方法,使阅读处于一种十分活跃的状态中。这种方法在平时用得是最多的。如:笔者在讲《穷人》这一课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在堂上,我叫学生快速阅读,并叫学生在边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等一些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读的文章(或书)都是属于篇幅较长的,何况有些是学生不喜欢读的,这时我就叫学生可采用快速浏览法,来决定是否还要把这文章(或书)细看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默读法:就是不开声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心里反复读,从而达到领悟句子的含义,有利于思考。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时也是采用的最多的。

(3)朗读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大声朗读,让他们从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最好不过的一种方法了。如:笔者每天都布置学生读课外书20分钟,并要求他们采用大声朗读的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眼、口、心一致的能力,让他们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4)精彩语句、段的赏析法:这是一种逐句逐段慢慢细读的方法。其目的是不仅要弄清表面意思,而且要领会内在的含义和情感内容。

2.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课堂上读的都是较短的、单个的文章,而学生在课外往往阅读的都是整本的书,那么拿到一本书该怎样去读呢?除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诀窍,才能满足自己的读书欲望。

(1)由书名展开猜想。拿到一本书,我们总会看看书名是什么,封面到底画了些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到底是讲什么的等等问题。书名往往能勾起读者的欲望。如:有一次班会课上,笔者向学生推荐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笔者就是先让学生从书名展开猜想,问学生,当你们听到这个名字时,心理会想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各抒己见。所以在读整本书时让学生从书名中展开猜想,可以勾起他们往下读书的欲望。

(2)为书中的人物“画像”。一本好的书,往往有着许多动人的情节,这些动人的情节中的人物往往会令读者难忘。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人物画出来,留在自己的头脑里,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呀!所以我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多留心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在制作手抄报时,可以为书中的这些人物画像,并配上文字说明。在展出的作品中,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长着长鼻子说谎话的木偶……这些都说明了孩子们是带着自己的真心去看这些吸引他们的书的。

(3)把握故事的线索。一本书往往是由许多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的,在看书的时候,我们不光要看书中的文字,还要想想作者是怎样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只有在看书时注意把握故事的线索才能进一步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只注重看完就行,心里不会多想什么。如:我在读书活动课上问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为什么孙悟空会三打白骨精?为什么孙悟空的师傅会把他赶回花果山?结果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所以在教学生看书时,还要让他们注意把握故事的情节,学会带着问题看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4)学会做读书笔记。学生在看书时,往往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这时,如果能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那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做读书笔记。正如徐特立老师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样,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按照这个办法来学习的。他为自己装订了很多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各司其职”有的是专门用于抄录整篇文章的选抄本,有的是单用来摘录精彩的文句、片断、章节的摘录本。一代伟人都能如此认真地读书,更何况我们呢?通过故事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也要即时地把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在精彩处附上自己的所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可见只有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从而学会读书,才能进一步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得以坚持,课外阅读量才会不断地增加;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和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才能保持,最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桥南小学 525000)

论文作者:刘淑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讨论文_刘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