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的新解读_企业竞争力论文

企业竞争力的新诠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企业竞争能力的研究正处于热点状态,发表的论文数量居高不下。但是,我们发现对企业竞争力、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等概念的认识,诸家各执一端,影响到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必须对企业竞争能力等相关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与澄清,以便对企业竞争能力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哲学、科学与逻辑学基础之上。

一、企业竞争力

对于什么是企业竞争力,国内外诸家均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一)科恩(Cohen and zyman,1989)认为,一个企业有竞争力,是指这个企业能够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

(二)钱德勒认为,现代企业在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路说明各个国家企业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的差异,是一种组织能力或管理模式上的差异;

(三)卡米舍尔(Carmichael,E.A.1978)认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

(四)石原正太郎(Hideo Yamashita,1998)认为,竞争力是企业在公平、自由的市场上保持长期的、稳定的优势的能力;

(五)普拉哈拉德和哈莫尔(C.Prahalad and G.Hamel,1990)认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组独特的、难以仿制的、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和技能。但二位均未能从定量的公式予以深入阐述与解析。

(六)黄群慧(2002)认为,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它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的“对抗”能力。

(七)张金昌(2002)认为,从竞争主体比较的角度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的某种比较优势的反映,即:竞争力=竞争主体A-竞争主体B=某种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从竞争主体自身的角度来看,竞争力是其拥有的能力(素质)的一种反映,即:竞争力=竞争主体的能力;

从竞争对象的角度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对竞争对象的吸引力(获取力),即:竞争力=对竞争对象的吸引力;

从竞争结果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获得所追求的收益的能力,即:竞争力=收益能力;

将以上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便形成关于竞争力的一个完整的定义,即:竞争力=优势+能力+吸引力=收益能力。

上述(一)至(六)诸家之说均涉及到概念的某一方面。(一)说重获利,(二)说重组织管理,(三)说重销售,(四)说重保持优势,(五)说重核心技术、技能,(六)说重“对抗”能力,而(七)说则缺乏抽象概括能力,虽然阐述比较丰富。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企业竞争力必须蕴涵于竞争主体之中;其次,这种能力是竞争主体与客体(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存在;再次,这种能力必须是主体各种能力的总和;最后,这种能力必须使主体在单位时间里比客体(竞争对手)产生更高的效益。

应该看到,竞争力的直接结果理应表现为收益能力,因为,如果说一个企业竞争力很强,但是却亏损不断增大;或者,如果说一个企业每年的收益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常数,我们不能认为这家企业具有竞争力。

因此,我们可以从归纳、抽象中得出如下定义:企业竞争力是蕴涵于企业内部的、与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存在的、融合了企业各种能力(领导力、创新力、文化力、营销力、生产力、品牌力等)总和的一种综合能力。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应该是直接体现为企业在单位时间里人均利润的增长率。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利润必须以加速度增长,这种加速度就是单位时间里人均利润的增长率。

按照上述的理解:如果企业A的工作人员为10人,企业B的工作人员为100人,我们研究三周的时间段,假如企业A三周中各周的人均利润分别为1万元/周、1.2万元/周、1.4万元/周,假如企业B三周的人均利润分别为1万元/周、1.5万元/周、2.0万元/周。那么:

企业A的人均利润增长率为:(1.2-1.0)万元/人/周,亦即以每周人均利润0.2万元的速度增长,企业B的人均利润增长率为:(1.5-1.0)万元/人/周,亦即以每周人均利润0.5万元的速度增长。显然,企业B的竞争力大于企业A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的创造源是企业内部(包括外脑等)员工,企业竞争力的物化外现形式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写,不少学者又将其称为竞争能力。

这种企业竞争力并不能理解为物理学中的类似力的概念,而要理解为物理学中类似能的概念。

企业竞争力应该直接在外部显现为企业在单位时间里人均经营利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反之,亦然。这也是本文对企业竞争力所下的定义。

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是企业领导能力、企业文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形象能力、组织生产能力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协同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我们用E表示企业竞争力,L表示企业的利润,m表示企业员工总数,l表示企业的人均利润,t表示时间,k为比例系数,则,企业竞争力可以用如下定量化的公式(1)来进一步表示为:

图一: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利润随时间的增长情况

公式(6)还表明,如果企业竞争力E不变,则企业人数越多,企业的利润增殖速度越快。

公式(6)可以推出:如果企业竞争力E等于0,则有如图二所示的直线:

图二:竞争力为0的企业利润不随时间变化

可见,如果竞争力为0的企业,利润随时间的延长而不变化。比如说,不少企业连续几年利润值都一样,但却沾沾自喜,自以为业绩不错,其实,按照竞争力指标衡量,该企业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了。

公式(6)表明:如果企业竞争力小于0,企业利润与时间的关系则有如下抛物线,如图三:

图三:竞争力小于0的企业将出现亏损

可见,竞争力小于0的企业将耗尽利润并在时间t[,0]后出现亏损,如果亏损不能设法扭转,则企业将会破产倒闭。

一个例证:美国网络服务器数量示意图(注:[美]罗伯特等著,焦瑞进等译:《美国新经济》,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57页)如下图,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证。

由公式(5)可以进一步推出:企业1与企业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比较度量公式(7):

l[,1]为企业1连续两个月的人均利润差,[,2]为企业2连续两个月的人均利润差,t[,0]为一个月,则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数量结果。而t显然可以从多次数据代入中求解。

这一公式可以比标杆测定法(Benchmarking)更好地、更深入地解释企业竞争力这一概念,并从数量的角度具体界定、比较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大小、强弱。

二、企业核心能力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Prahalad and G.Hamel)认为,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是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可延展的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竞争能力。后来有不同的学者从基于技术(C.Prahalad & G.Hamel,1990:Mayer & Utterback,1999)、基于资源(Wernerfeit,1984;Collis & Montgomery,1985;Olive,1987;Barney,1991)、基于知识(Barton,1992)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注:范徽:“论企业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整合”,《经济管理》,2001年第22期)

梯斯(Teece)认为,核心能力是指,许多有差别的技能、补偿资产和惯例的集合,它可以在某些业务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种竞争能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注:Teece.D.J.(1998),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lm,in Dosi,G.et al(eds),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London, Printer.)

梅雅和乌特巴克(M.H.Meyer,J.M.Utterback)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这些能力往往直接映射为企业在产品系列创新、新产品上市推广、对广泛资源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独特能力(个体化的且难以仿效的运作能力)(注:梅约和厄特巴克为解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四维度法,即从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和制造能力这四个方面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及其对上述因果关系所产生的影响(M.H.Meyer,J.M.Utterback).)。

奎因、道赖和帕克特(Quinn,Doorley,Paquette,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由于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所积累的、独特的企业专长(历史性的且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注:作为组织的群体性学习,这种学习过程涉及:1)企业中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2)企业不同技术的整合;3)组织中价值观的传递(QUinn,Doorley,Paquette,1990)。)。

巴顿(Dorothy Leonard 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取决于四个维度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技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周叔莲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在一定制度的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注:周叔莲、王伟光,“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经济管理》,2002年第21期,第17页)他们还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能够做好什么的能力,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好。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注:周叔莲、王伟光,“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经济管理》,2002年第21期,第18页)

李海舰、聂辉华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种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或知识)的能力。整和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以我为主,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联为一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整合内部资源,更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注:李海舰、聂辉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第8页)

张金昌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竞争力所决定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总体创新能力。(注:张金昌,“竞争力评价基础”,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报告》(2002年))

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行业内的产业梯度来看,依次是:研究开发、核心部件生产、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等;跨国公司都在研究开发、核心部件生产等方面花费较大的投入,而将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等放到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中去;

跨国公司在这几个方面收入的梯度应该是公式(9):

L[,r]>L[,h]>L[,l]>L[,z]……………(9)

其中,L[,r]是研究开发(专利、管理、品牌等转让)的利润,L[,h]是核心部件生产的利润;

L[,l]是零部件生产的利润,L[,z]是产品组装的利润。

也就是说,从竞争力的观点来看,企业在不同的产业层次上则有公式(10):

其中,E[,r]是研究开发(专利,管理、品牌等转让)层次的竞争力,E[,h]是核心部件生产层次的竞争力,E[,l]是零部件生产层次的竞争力,E[,z]是产品组装层次的竞争力。

像美国的杜邦公司基本上只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好产品后找企业下单或出售专利,日本的松下公司,索尼公司等基本上都是设计好产品后,控制核心部件,而零部件生产与组装等都放在马来西亚等其它国家。因此,要力争成为头脑国家,避免成为躯干国家,这样才具有竞争力。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随时间而积累的、不可仿效的、使利润增殖最快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制度设计、经营理念、品牌塑造等。其载体是:知识、信息和制度。其表现形式为:专利、无形资产等。

也就是说,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将企业的资源尽可能地配置到核心能力的方向上来,而这关键就是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制度、管理、营销等方面。

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培育核心能力的方法,就是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制度设计、经营理念、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创造,以达到使企业利润增殖速度最快的目的。这需要企业的文化、思想、观念等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因为多样性才更具有创新的持久稳定性。

2.培育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应该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方向上来。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增加企业的研究开发方面(包括制度设计、理念创新)的投入。像奔驰、IBM等都是这方面的范例。

3.企业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其利润增长率越高,企业竞争力为零的企业,其利润保持不变。企业竞争力为负的企业,其利润不断衰减。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世界500强企业总是动态的,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排行榜,又有老企业淘汰出局。显然,新进入的企业竞争力较强,被淘汰出局的企业竞争力较弱。

4.企业之间竞争力强弱之比较,要看各企业人均利润增长率的大小。这一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进行“知彼知己”的清醒认识,特别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标签:;  ;  ;  ;  ;  ;  

企业竞争力的新解读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