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适应问题研究论文_李晓红 张天明 侯小宁

论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适应问题研究论文_李晓红 张天明 侯小宁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来华留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对高校管理和留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帮助留学生解决适应问题,实现中外文化更好地交流。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差异;跨文化

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赴华留学,且留学人数仍在持续上涨。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这不仅加强了中外学生之间文化上的交流,而且扩大了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留学生与中国本土学生在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留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留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下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及存在问题

1.中外文化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是根据时代背景不停的变化着,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我们要认真区别和对待。来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所在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中国各不相同。来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1]而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因此,留学生在适应留学生活中会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和中外学生世界观的差异。(1)教育差异;中外的教育有很大差异,从而中外学生性格,学习理念和方式有很大差别。以中西教育文化来说,中国的教育偏重封闭,西方的教育注重开放。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起主导作用,中国人习惯为孩子们铺路,并且决定他们要学的东西,而西方国家的父母则是孩子自己主导,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从教育体质来说,例如美国的教育体质很灵活,只要修满足够学分就可以取得专业的学位,但中国是设定好专业方向,一个专业深造,从而忽略其它方面的特长。(2)道德价值观念差异;以中西文化差异来对比,西方重视人的个体,而中方强调群体。西方重约定,重理智;中国偏感性,重人情。因此中西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观念是不同的。中方重视集体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充满了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而西方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通过道德教育恢复善的本性,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2.学习困难

根据郝云龙对首都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的统计,70%的留学生是“为了说地道、流利的汉语”来中国学习汉语的,56%的学生都选择以“说”的方式来学习汉语,由此看来,学生应该是非常重视口语课。[2]但是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不仅要了解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与中国的文化和地方特色联系起来。(1)语调;学习口语,语调最难掌握,语调不对,尽管每个词的发音都比较准确,听起来还是不对味儿,有时甚至还会把意思弄错。例如,一般来讲,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语调在句末都是下降的,而疑问句的语调则是上升的。而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很难把握好这一点。[3](2)声调;以越南语为例,中国人的音高变化范围比较大,越南人的音高变化范围比较小。越南学生的声调偏误主要表现在一声和四声。特别是四声学生常常发得不够高、降得不够低。英语在发第三声错误最多,第三声的调值是214,发音者会念成24或34,只有纯升调。(3)语音;不用国家的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正确的发音是学习汉语的重难点,外国人在汉语声调和声母中的学习容易产生偏误。朝鲜语辅音系统只有送气音没有不送气音(4)词汇;汉字现代实际使用达到6000多个,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多音字。形音义是紧密的联合体,但是又复杂,象形文字的汉字拼写方法不规则。以量词为例,韩语省略量词。(5)词不搭意;来华留学生刚到中国,对于汉语不能抽出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因此留学生的汉语词汇量不够,导致在日常沟通中可能知道那是什么,但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情况。其次,学生练习不够,有的词学过也记过,但是一到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最后,学生习惯先用母语把句子想好再翻译成汉语,这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并且语言和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比如:“我和我朋友分开了。”说成“我和朋友拆分了。”[4]3.生活适应问题(1)饮食;在饮食文化上,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口味多种多样,这与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而海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更注重营养,口味千篇一律,与其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在烹饪手段上,中国烹饪手段丰富,菜肴五花八门;而西方烹饪手段较为单一,多以烧烤煎炸为主;在饮食工具上,中国以碗筷作为主要的用餐工具,勺子作为辅助餐具;西方多以刀叉作为主要的饮食工具。由于饮食上存在上述所说的多种差距,留学生在最初会不太适应中国的餐饮,并产生思乡、消沉等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住; 在住宿方面,大部分高校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安排和管理。虽然留学生宿舍的条件比国 内学生宿舍的条件更好,但很多留学生在来中国之前没有住过宿舍,也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来中国留学后,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的留学生住在一起,让他们很不习惯。[5](3)沟通困难;一方面,国际通用语言为英语,大部分的来华留学生的语言主要是以英语为主,而在国内高校,除了专门从事留学生教育的老师以外,大部分的人们是以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予以优惠政策,对其来华留学降低了门槛,这在吸引了大量留学生的同时,也存在着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语言不通、沟通困难等问题。

二、应对措施

1.对高校的建议

(1)树立跨文化的管理观念;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在文化习俗上与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树立跨文化的管理观念,充分了解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餐饮和住宿等方面,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安排,比如说设置专门给留学生提供饮食的留学生食堂。(2)开设汉语言课程,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将汉语言教学作为通识基础课安排到留学生的教学当中。根据不同专业对汉语言要求程度的高低,开设不同难度的汉语言课程。比如说对于所有的专业,均开设汉语学习课程,对于那些汉语言学习的专业,汉语学习的课程难度可以比其他专业难度高一些。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中国地方习俗课等课程,这个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课程的开设。(3)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学生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高校的管理制度应该以本国的管理制度为主,西方制度为辅,在总体框架上按照国内高校的管理制度制定,然后再结合西方的管理理念,去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让留学生了解国内的法律法规,因为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是有着不同的规定的,比如说在中国,汽车和行人在公路上要靠右行驶,而英国则是规定靠左行驶;其次是纪律规范,当留学生刚步入高校时,要及时地高知留学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从而让留学生的心里有一个清晰的行为认知。(4)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微信目前是国内最为普遍使用的社交软件,它不仅可以收发消息,还可以建立公众号等平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推文的形式发送到公众号上。对于学校的官方,可以建立官方公众号,并让留学生对其进行关注。当学校有官方通知时,可以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公众号推文的形式推送到微信公众号当中。这既能拓宽学校对留学生的消息通知渠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

对于校方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的老师,可以与留学生建立微信群。老师除了正常的发送课程通知以外,还可以在群里发送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然后让群里的留学生开展讨论。这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5)成立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管理层首先要了解清楚本校内留学生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再对校内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培训,最后建立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当留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到心理咨询室找老师沟通,从而解决留学生所遇到的困扰。

2.对留学生自身的建议

首先,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赴华留学之前,应做好跨文化适应的准备。留学生应事先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文化和所在城市的基本情况,正视自己的文化身份,理性感知文化差异,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心理准备,用包容的方式应对挑战,求同存异。[6]其次,留学生应注重汉语的学习,积累汉语的词汇量及其用法,从而在中国高校学习时,能够与当地的人们进行沟通。最后,留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中国智能手机中的app软件,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

三、总结

在国际交流日益深化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留学生群体无疑是加强中外沟通的特殊途径。因此,想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国家应重视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高校管理、教师教学和留学生自身的学习这三方合力,促进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高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章晓颖,黄妍霄,周宇宁,刘冰彦.海外来华留学生适应因素和需求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6):171-172.

[2]邹映,陈启祥.来华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9(16):235-236.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邹映,陈启祥.来华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9(16):235-236.

[5]张群芳.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冲突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7):38-41.

[6]袁丽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1):209-210.

论文作者:李晓红 张天明 侯小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论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适应问题研究论文_李晓红 张天明 侯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