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叶川

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叶川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舟山有限公司 浙江省舟山市 31604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地基的处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特别是软土地基,由于土质松软和含水量较大等问题,往往难以承受水利工程的压力,进而造成倒塌和溃坝的现象。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格外的注意软土地基的处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1.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从水利建设的总体来看,软土地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土壤结构松散,不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要求,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倾斜的现象,甚至坍塌的现象时有发生,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特别当长时间降雨时,软土地基吸收过多的水分,会大大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土体的剪应力迅速下降,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的情况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工程项目建设目的,选择科学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对于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基施工特点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就会遇到很多地基状况完全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完全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地基基础决定着工程的安全性和承载性能,而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就要重视地基处理技术。在施工中通常要面对很复杂的地质条件,水利水电工程因为性质原因一般会选择在水源处,因此有很大的可能遇到恶劣的地质条件,含水量大、强度小、承载性差等特点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性,确定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的处理技术

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加强地基的粘合性,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粘度,由煤炭粉和碎石以及水泥组成,通过其与褥垫层和桩间的组合产生复合地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比较大而其工程的使用率很高,使用年限比较长,对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就相对较高,通常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当地基出现变形时就会将压力分散到水泥煤炭灰碎石桩和桩土上,使其在挤压的过程中提升受压力,同时还可以平均地基的压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性。另外因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使用成本地,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就广泛地运用到水利水电地基处理中。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是预应力管桩技术。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别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础处理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能。在施工中一般是采取静压法、锤击法、预钻孔法等方法,现在比较常用的是静压法进行打桩。在提升地基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施工噪音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另外在操作上还简单便捷,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施工人员应高根据现场的状况和工程的需要全面掌控施工技术,在施工结束后检查桩体,一旦发现质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施工方案的优化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对施工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作质量,在土壤处理中必须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尤其对于开挖施工,要在施工方案设计和审核中充分考虑地下预埋管线的状况,尽量避开地下预埋管线,并将其体现在施工方案上,为施工队伍的土壤处理施工提供方便。

3.4动力排水与旋喷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部分都会受到含水量的影响,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现地基中具有部分水,使得地基软化,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这是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排水主要就是利用排水系统对水的吸收能力将地基中的水进行吸收,降低地基的含水量,增加地基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4.1 换填法

换填法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最为常用,原理也较为简单,是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来替换软土。

4.2 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法多用于水分含量较大的淤泥粘性土和泥炭土等,其原理是在软土地基的底部填充渗水性较强的砂垫层,让地基的水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排出来,进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有时为了防止地下水的反渗,还会在砂垫层下铺设粘土层,让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更好

4.3 化学固结法

在一些特殊的软土地基中,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这时就要采用化学固结法。

4.4 加载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中,加载法的目的在于对地基施加过量的荷载,从而加速地基下沉,增加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

4.5 夯实法

夯实法是指借助机械的压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土壤颗粒间隙大,通过夯实法的技术应用,通过外力作用缩小地基中的土壤颗粒间隙,排出土壤中的水分,以此达到固结土壤,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避免建筑物下沉或坍塌的目的。

5.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处理与施工

5.1差质量地基的特征

5.1.1缺乏透水性一般的情况

下,地基中都会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对于地基的严格程度也就增加了,我们知道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接触的部分会更多,所以在透水性这一块一定要做好,地基是水和水电的基础,一旦地基的水分增加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牢匡度

5.1.2孔隙比较大

对于地基周围的土壤也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一旦是混有淤泥性质土壤就非常的不利,主要是水分过高大大的超出原有的标准,对于质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1.3抗剪强度比较弱

多数情况下,软土型地基容易出现软塑情况,如果遇到外界的载荷作用,抗剪强度就会变得非常弱地基里值的排水系统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它的抗剪强度会逐渐上升,有时候还会凝固成块

5.2差质量地基的施工技术

地基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在具体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土层液化的现象,造成地基不稳固、塌陷或者错位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危害可液化土层的基本特征为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土层,为了确保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第一,控制其面积拓展与扩散,在四周适当的搭建一些混凝土墙;第二,把地基里面的这种差质量类型的土层彻底清理掉,选择渗透性良好、高强度的涂料来取代当然,具体问题得具体解决,所以在水利水电地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这类问题还得参照当地的具体土质条件进行规划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有序的展开

6.结语

我国的土地面积在跻身世界前列,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可供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严格的处理,对处理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懈怠,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考虑地基的稳定性,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提升地基的稳固性,使其不会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启冀.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2]王宁. 水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研究—泥洛堆积体[D].武汉工程大学,2014.

[3]李鲲鹏.深卸荷裂隙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基础处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2014.

[4]聂冬. 结算工程量形成规则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

[5]王恩明. 东湖水库库内水井封堵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

论文作者:叶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叶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