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论文_陈梅霞

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 南京六合 211500

摘要:目的研究舒血宁添加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首次诊断为PD或既往曾诊断为PD但无任何相关抗PD药物治疗史的早期患者(Hoehn-Yahr分级在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2组均给予美多巴基础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PD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计算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UPDRS各部分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UPDRS各部分评分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添加治疗能改善早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帕金森病;舒血宁;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对中老年人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颅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要特征。使用左旋多巴制剂的药物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PD的最常用方法。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且出现各种药物副反应,随着病情进展,以上药物有效性进一步减退。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一直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核心环节,研究发现针对保护线粒体环节的抗氧化治疗可改善PD病情。舒血宁系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目前体外实验已证明其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2例入选病例均来自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治疗的早期PD患者。入选标准:诊断均符合英国脑库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为首次诊断为PD或既往曾诊断为PD但无任何相关抗PD药物治疗史;入选病例Hoehn-Yahr分级在Ⅰ~Ⅲ级之间。排除标准: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感染、外伤、药物、脑血管病、毒物等)、遗传变性疾病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Hoehn-Yahr分级在Ⅲ级以上的PD患者;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或多脏器衰竭者;精神疾病病史;2年内有活动性癫痫病史;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不能耐受及其他原因不能按要求接受和完成治疗者;随访前30d内使用过试验药物和任何类似的抗氧化治疗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4.8±6.3)岁;平均病程(6.1±2.8)年;Hoehn-Yahr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4例。观察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7±5.5)岁;平均病程(5.9±2.5)年;Hoe-hn-Yahr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给药方法 2组都给予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规格:250mg/片)口服治疗,具体用法为:第1周,125mg/次,每12h1次;第2周,125mg/次,每8h1次;第3周,125mg/次,q6h。观察组在服用美多巴治疗基础上,添加舒血宁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规格:5ml/支)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

1.2.2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UPDRS评分,并计算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分项目包括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日常生活能

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均于早晨7:00—10:30之间进行。UPDRS量表评分分数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减少率≥

30%为治疗有效;减少率<30%则为治疗无效。

1.2.3安全性评估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所有定量资料用(x±s)表示,定性资料结果记录为例数(%)。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2结果

2.1UPD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0.825,0.754)。2组治疗后

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较同组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P=0.044,0.037,0.001,0.001)。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08),但对照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显著降低(P=0.038,0.041,0.035)。见表1

2.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7/16),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P=0.009)。

3讨论

PD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在所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该病的发病率位列第二。其运动功能障碍也是导致中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基底节区多巴胺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临床症状。因此补充外源性多巴制剂的替代疗法是目前PD最重要的药物治疗方法。但该药物仅对PD患者运动症状治疗有效,对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治疗效果极差。且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本身常会出现各种副反应,如尿潴留、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长期用药还可能产生异动症、开关现象等运动并发症及各种精神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许多患者可能出现疗效减退,增加药物剂量并不能缓解PD患者运动障碍等症状。PD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该病被认为是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PD发病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DA、Ach等神经递质的失衡、谷氨酸的毒性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1]文晓东.帕病2号方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及药效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范金萍.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D].山东大学,2006.

[3]陈光乐.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陈梅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论文_陈梅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