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联动深化课程改革_幼儿园论文

两两联动深化课程改革_幼儿园论文

结对联动深化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结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2月,上海市二期课改工作在我区正式启动,并全面进入以点带面的整体实践与研究阶段。借课改之东风,我区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全面置身于二期课改背景之下,其中“松江区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推出、“雁阵式”学前教育发展新体系的构建,使松江学前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以“雁翎”领衔、上下联动、辐射全区的课改联动推进网络,极大地畅通了资源共享渠道,扩大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地推进了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一、搭建平台,构筑多层次结对网络

在松江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针对我区学前教育园际发展不均衡、城乡不同步、优质资源紧缺等状况,我办积极尝试搭建各类平台,拓展“结对联动”内涵,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共建网络。

2004年7月,松江区成立了由区一级以上幼儿园组成的“雁翎”俱乐部,通过“牵线搭桥”等举措,实现了区一级以上幼儿园与市级名师、名园的向上结对。强大优质资源的注入为“雁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以“雁翎”引领为保障,建立了以相近区域为基础、以多层面研究为重点的划片结对,推进了园际互动,初步形成了“雁翎”的辐射联动网络。

2005年11月,在全区深入推进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10所区一级以上幼儿园被定为区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并在行政协调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10所课改园又分别向下与20所区二级园进行了结对。结对联动的良好契机,极大地吸引了众多民办园的主动参与。2007年9月,我办在双向选择和适度调整的基础上建立了民办幼儿园(所)与公办幼儿园结对的网络,从而畅通了公、民办园所资源共享渠道,完善了共建网络。

至此,我区学前教育已基本形成了由“市幼教资深专家与区一级以上幼儿园、区一级以上幼儿园与二级园、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分层结对联动网络,从而加强了园际交流的力度,扩张了优质资源共享范围,“教育行政牵头、各级各类园联动,深入推进二期课改”的结对共建良好局面也得以形成。

二、注重管理,实现“结对”工作有序开展

二期课改,管理先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结对工作有序开展和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在区教育局的整体领导下,我办将构建科学、有效的共建互动网络作为推进课改、加快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纳入了区、园二级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制度的研定与完善,予以逐年推进。同时结合集中研讨、个别交流、参与活动等多种途径了解结对共建情况,适时给予必要的沟通与服务。

各基层幼儿园则以实践课改、实现双赢为目标,纷纷围绕共建工作之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因园而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共建计划,对共建工作做了总体的构想和规划,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对制度的有效管理,如学习反馈制度、定期活动制度、跟岗结对制度、联合教研制度、成效激励制度等,逐步形成了共建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确保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最大化共享,突出了共建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了共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性整体推进课改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创新实践,携手推进课改进程

结对联动给松江学前教育创造了发展的良机。区托幼办、各基层园纷纷以此为契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以雁翎建设为核心,以多元联动为特色”的结对共建模式,携手推进课改进程。

1.紧抓“雁翎”建设

“雁翎”是区一级以上幼儿园,是结对工作的核心力量。加快“雁翎”建设是提升共建水平的关键。我办通过引入专家资源、组织多形式雁翎俱乐部活动、搭建各级展示交流平台等途径,不断力促“雁翎”快速发展,使“雁翎”的整体办园水平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快速提升,先后在市一级幼儿园的复验工作、“走进松江、感受松江”的市级教研员活动、部分区园长来松江参观交流等系列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领导和专家的较高评价。“雁翎”的课改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正日益彰显。

2.尝试多元联动

在“雁翎”引领下,各结对共建单位积极尝试,不断拓展共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呈现了多元化共建发展趋势。

多元联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结对园通过跟岗学习、上门指导、互动研讨等形式,开展了诸如“主题的选择与实施”“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等内容的探究,在实践中大家共同梳理理念、诊断问题、寻找对策,以促进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聚焦课堂教学同时,部分园所又结合个性化的需求,拓展了课改背景下园务管理、课程建设、园本培训、教研组建设等多层次、多角度、多人员参与的共建途径,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互助互学局面,加深了园际关系,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彰显了幼儿园的个性,同时缩小了园际间差异,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幼儿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促进了二期课改在面上幼儿园的整体推进,使我区学前二期课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完善制度,保障“结对”建设持续深入

2007年9月,根据全区幼儿园(所)数量与等级的变化,我办重新调整和完善了结对联动网络。2008年6月,在反复调研、论证以及广泛征求基层园所意见的基础上,我办适时推出了保障“结对共建”持续深入开展的新举措。

1.创新了多维发展性评估体系

在坚持试点园示范辐射与结对园自主探索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初步推出以自主评估、监督评估、捆绑式评估与信誉免检相结合的多维发展性评估体系,力求加强对结对共建工作的质量监控,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2.建立了专项经费奖励机制

在2008年度的专项经费划分中,新设置了“结对共建”奖励项目,重在对课改成效显著、辐射经验突出、结对共建扎实的幼儿园给予适度奖励,以激励各园的共建热情。

3.充实了集体调研内容

自2008年起,结合“多维发展性评估”制度的实施,将结对工作纳入集体调研项目与内容之一,依托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的联合调研,全面了解各基层园结对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园所在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幼儿园的后继结对工作指明方向,以加强对结对共建工作的过程监管与服务指导。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区学前教育依然面临资源紧缺,尤其是人力资源不足、优质资源缺乏等现状,学前课改之路压力重重。我们将继续负重奋进,以深化结对共建为抓手,不断探索结对工作新机制,创新结对联动新模式,加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进一步推进课改实践向纵深发展。

一、调整完善:力推各项制度科学务实

我办一贯秉承“科学管理、长效发展”的管理理念,为此将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园所对“结对”工作系列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反馈意见,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将之调整和完善,使园际互动得到切实保障。

二、拓展内涵,促进“结对”工作高效开展

在引领各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课程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系统性结对,不断寻找课改的难点问题及阻碍园所发展的个性问题,以凸显深层次、专题性、针对性的结对共建。逐步形成共性与个性、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结对联动新模式,实现幼儿园内涵建设的新突破。

三、营造氛围,实现“结对”工作整体推进

借助园长论坛、专题研讨、观摩展示等交流形式,分享结对共建工作的有效经验,就结对共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面提升各园共建水平,推进各园课改步伐。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松江幼教人将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深化结对共建工作,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创品牌,实现松江学前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标签:;  ;  

两两联动深化课程改革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