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乙炔气体的危险特性,应该加强乙炔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溶解乙炔生产过程的危不安全因素,按照国家相应的安全防范要求,提出实际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溶解乙炔;安全生产设备;管理
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乙炔气体的危险特性,有相当多的因素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近十几年来,多数气体生产充装企业,按照现有安全生产法要求,注重厂(站)的建设和改造,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日常的生产操作、设备检修、安全管理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溶解乙炔的生产设备的管理十分有必要。
一、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预防措施
1.电石的搬运、破碎过程
电石的搬运、破碎工作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乙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是必然的。因此,在搬运、破碎前,应在通风场所进行搬运、破碎,降低乙炔存在的浓度,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点火源的产生。
2.乙炔的发生过程
在向发生器进行投料时,易发生电石相互撞击和与器壁撞击的现象,极易产生火花。低压敞口式发生器的加料是暴露在大气中进行,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有发生爆燃的可能。所以对敞口发生器而言,保持通风装置良好非常重要,加料时应避免电石相互撞击。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3.乙炔的净化过程
根据乙炔净化所采用的净化剂种类不同,生产操作时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常见的净化工艺有浓硫酸法和次氯酸钠法。浓硫酸净化法,安全措施主要是控制工艺温度,要求在5~35℃间。温度过低,硫酸流动性差,设备净化塔压差会增大,导致压缩机进口压力过低;冷却水温度过高,浓硫酸吸水发热,导致塔内温度过高,轻者会造成设备、填料、泵、管道损坏,重者会造成燃爆事故。次氯酸钠净化法,控制有效氯的含量:要求进入塔顶部的有效氯含量不得>0.1%。如果有效氯含量在2.5%以上,无论气相、液相均易发生游离氯与乙炔的激烈反应而爆炸。
4.乙炔的压缩干燥过程
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乙炔,其最大危险是,如有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或引起爆炸,乙炔分解成碳和氢,这样的爆炸叫做分解爆炸。爆炸反应的一个特性,那就是限制性,要防止分解爆炸,就要消除两个条件中的一个。高压乙炔爆炸的限制条件,有温度、压力、能量、容器的大小等等。乙炔分解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随压力增高而下降,当压力增加到2.5MPa时,则最小分解点火能仅为0.2mJ。所以GB13591《溶解乙炔充装规定》中规定,乙炔压缩充装压力最高不得超过2.5MPa。乙炔分解爆炸发生的可能性还与设备容器大小,管道粗细、长短有很大关系。容器、管道越大,分解爆炸越容易发生,管道越长,危险性也增大,同时会引起分解爆炸传播,形成爆轰。因此,除了在建站、设计时做好工艺设备选型外,平时操作时更换设备乙炔干燥器的干燥剂时,要特别注意填满填实干燥容器,避免留下空容积即气相空间。
5.乙炔的充装过程
乙炔充装工序是乙炔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按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一般乙炔企业都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临界量,生产区为lt)。乙炔充装除了有高压乙炔的危险特性外,还有管理难度大的特殊性。
(1)乙炔充装排阀门多,泄漏点多,操作频繁,容易产生静电等。通常说“十次爆炸九次漏”,乙炔充装企业发生事故往往也是由漏气引起的。生产工艺中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只要存在点火源,就很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充装岗位的操作工主要工作就是要检漏、加强通风,防止乙炔气滞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乙炔溶解于丙酮是个放热过程,丙酮沸点只有56.1℃,若充装时不冷却、充装流速过快或管道内存在铁锈等杂质,这些不安全因素都会引起乙炔爆炸。因此,GB13591《溶解乙炔充装规定》要求,乙炔充装时,瓶壁温度不得超过40℃,一次性充装流速不得超过0.6m3/(h瓶)。
6.设备的检修过程
设备检修过程是溶解乙炔生产的事故多发阶段,是进行设备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有时检修人员为了尽早恢复生产,没有执行检修规定的降温、降压、置换、试漏、分析等程序,导致乙炔外泄和空气进入系统,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导致事故发生,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只有严格执行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二、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管理
1.培训和教育
为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重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性,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生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和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对新工人进行人厂“三级安全教育”,复岗、换岗人员的部门、班组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工艺设备更新、事故发生后的特殊教育。操作技能工培训包括:工艺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故障的发现、判断和一般的维护、保养修理;岗位的操作控制,工艺指标的实现,不正常状态的判断处理。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包括: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各种危险状态的应急处置方案程序,人员撤离和疏散方式,灭火器材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抢险、抢修时的注意事项,受伤人员应急救治方法等等。
此外,溶解乙炔作为危化品行业,从业人员各特殊工种,如充装工、瓶检员、质检员、驾驶员、押运员、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焊工及安全管理人员等,都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安全制度的健全与落实
溶解乙炔充装通过建站、取证等各项验收、考核方式,大多数充装企业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化验分析规程及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等制订得比较齐全、完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作业人员有时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图方便,存在着野蛮装卸,设备带病运转,违反工艺规定超压、超温超流速生产,检修时置换和分析不到位,气体泄漏不及时处理,防火、防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违章、违纪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说制度建立齐全后,关键还是抓落实,按照相关制度要求,由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来杜绝这些常见现象的发生,在求效益的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经常性的检查,必要的奖惩等,切实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各项制度、规程执行落实到位。
3.安全设施的投入与维护
正如上所述,溶解乙炔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危害特性和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国家针对该行业出台了不少法规、标准,如《;容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芫参、《乙炔站设计规范》、《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等等,明确规定了必须设置的安全设施和附件。这些设施和附件有些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而设置的,如防雷、防静电接地,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相应的劳保用品等;有些是为防止事故扩大,应急救援而设置的,如紧急喷淋、紧急停车、紧急充氮保护等装置和阻火器、爆破片、消防器材、必备的药品等。
综上所述,尽管溶解乙炔生产充装的危险性很大,但我们只要严格地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等,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并切实落实设备安全管理,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和安全投入,保障乙炔生产充装,安全生产充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3951—2009,溶解乙炔气瓶充装规定[S].
[2]安监管司管二函字[2003]34号.溶解乙炔安全管理规定(修订意见稿)[S].
论文作者:秦福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乙炔论文; 设备论文; 发生论文; 事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分解论文; 危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