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分公司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送电线路架设中,送电线路的放线方式多采用张力放线。在进行放电线路工作之前,技术人员应根据送电线路的地理地形位置,安放好牵、张机械设备,并做好放线前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张力放线;张力场;牵引场;施工工艺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可靠的电力供应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有任何疏忽,电力线路架设是电网建设的基础,是安全稳定输送电力的保障。在送电线路架设中,通常采用张力放线。
1张力放线的含义
张力放线是在导线的展放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从张力场放到牵引场,使导线脱离地面处于悬空状态的施工方法。
2 张力放线的特点
导线在架线施工过程中处于架空状态,可以避免导线损伤,提高导线施工质量。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单元工程,每个施工段是一个单元工程,各种作业如放线、紧线等在施工段内进行,不受设计耐张段限制,可以直接将直线塔做为施工段的起止塔,在耐张塔上直通放线,当高空压接、平衡挂线时可以避免施工人员长距离出线安装卡线器的操作,有效避免导线因外力产生的强制弯曲,功效高节约导线且可保证导线的安装质量,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施工效率。
由于张力放线采用的是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导线磨损较小,施工安装质量高。但是由于施工场地大,机械设备多,野外作业困难多,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
3施工工艺
图 1张力放线施工工艺流程图【1】
3.1 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组织部门,明确施工工程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以及施工人员等,并准备好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技术措施。
准备相应工器具和施工材料,如:牵引机﹑张力机﹑走线板、连扳、牵引绳套、蛇皮套、拉力表、导引绳、牵引绳、滑车、对讲机、经纬仪、工程所需其它工具等。
其次,准备好现场,修路、平场、清除沿线障碍物;安装放线滑车,做好零时拉线,搭好越线架;埋设临时锚线和压线滑车等;牵张机械进场,布置好牵,张力场,展放导引绳。
3.2 技术要求
3.2.1选择张、牵场
放线的区域设置为7.5m左右,交通运输便捷,让线盘的交通能够直达牵、张地方,机具布置的面积要求应该被牵、张力所满足。为避免施工人员在泥泞的地面滑到,采用草袋或木板的方式铺设道路。
平台架设是否牢固取决于大横木强度是否放置安稳,通常使用钢管圆木,确保坚固;使用电震动捣器的电源线应为绝缘导线,当振捣器过热的时候,将电源切断;灌注混凝土或是放入大石块的时候,需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可以随意乱扔,防止伤害人或者让泥浆进入眼内。
3.2.2基础安装
通常采用滑入法,在滑入时,严禁坑内站人;此外,还可以选用吊装法,分为人字抱杆和桅杆式抱杆。
导地线紧线可采用直线塔紧线,或耐张塔紧线。
张力放线紧线是较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设计方案时应由专业勘测人员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各方面指标,简化送电线路的长度,确保工作线路安全,减少工作量。
3.2.3张力放线
张力放线的工序为展放导引绳、展放牵引绳、展放导引线和锚线四个工序。
首先,施工人员在放线区段内将导引绳展放在放线滑车上全段放通,导引绳展放完毕后,两端临时锚固,对地距离不小于5m,使之保持一定张力。
将已展放的导引绳的一端与小张机上的牵引绳相连接,另一端与小牵机相连接,开动小牵机和小张力机,用导引绳牵引牵引绳,牵引绳用抗弯连接器连接,当导引绳全部收回后,原来导引绳在滑轮上即为牵引绳所代替,保持一定的对地距离,将牵引绳两端临锚。
牵引绳一端与牵引机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器及导线相连接,并将导线缠绕在大张力机的张力轮上,开动张力机在开动牵引机,调整放线张力和牵引张力,使各子导线张力一致,一盘导线牵放结束,在张力机前将第二盘导线与前一根导线液压连接,并用压接管保护钢套安装于导线直线管外,保护直线管顺利通过滑车。
当全部牵引绳被回收后,各子导线即在全区段放通,在导线两端临锚,即完成了张力放线的全过程【2】。
3.2.4管控质量
施工前,严格检验施工材料,杜绝劣质材料,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时,要让工作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评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避免出现施工安全或质量问题。
4结语
张力放线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施工方法,是一套整体的施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构成整个施工工程,每个线路架设专业的员工都应掌握此方法,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工程施工,确保电力线路架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守录,朱德敦,孔凡功 ,等.浅析送电线路架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事项[J].科技创新导报,2016(9):36~37.
[2]田广毅.送电线路架设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电子版),2016(15):4263.
论文作者:李辉1,刘芃伶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导线论文; 线路论文; 滑车论文; 牵引绳论文; 过程中论文; 衡水论文; 牵引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