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与班级管理_心理学论文

心理理论与班级管理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级管理论文,学理论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级授课制一般公认的真正奠基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和《泛智论》中描述的班级模式,作为一种高效快捷、整齐划一的学校培养模式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地沿用着,应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中班级不只是一个同学龄段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既能令行禁止又让个性充分发展,能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场地。学生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在集体中成长,在活动中成熟。班级应该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而我们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用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一、重视个性发展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班主任老师,教师必须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既教书又育人,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满足人的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使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充满生机。因此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明确培养目标,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班集体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乐队的指挥,他深知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心理规律,了解学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头脑中有开展工作的清晰思想,心中装着无数个有趣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尊重和理想,他不会强求小号发出提琴的声音,他深知小提琴与大提琴音色的区别,他能让每个人在乐队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且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奏出一曲优美和谐的乐曲。

二、利用榜样效应

我们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的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其班主任老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些班主任老师的“得意门生”的不经意的小动作都与其班主任相同。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模仿最多的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尤其是教师,年龄越小的学生,教师对其影响越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以身作则,有意识地用自己好的行为和个性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个性。其次,要在班集体中培养出本班的精神领袖。要选择典型的,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人物,作为激励和鞭策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他们像一颗颗火种一样生活在学生中间,随时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三、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这些期待会在教师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期待,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教师不断坚持按自己的期待去影响学生,而学生会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一定要了解教师期待的效果并有意识地运用教师积极的期待去引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

四、克服归因偏差

归因指人对行为或事件的原因所进行的分析和推论。第一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第二类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归因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防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生活轨迹,肯定学生的潜能,分清哪些是心理问题,哪些是品德问题,准确定位,分析透彻,不能仅凭经验办事。而要通过观察、调查、座谈、测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的运用,切实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正确归因。同时还要有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采取让学生感动的活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教育,在活动中发现真理。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是在班级这种特殊的群体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生活愉快与否和班级、老师、同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为教育者,要密切关注班级建设中的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心理空间,让班级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净土、健康成长的乐园。

标签:;  ;  

心理理论与班级管理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