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河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贺丽娟

浅谈加强河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贺丽娟

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随着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开展,社会对于河道水系的保护、管理以及开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水环境治理保护体系的完善,还能让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得到大跨度的提升。

关键词:河道管理;实践与思考

引言

河道管理工作涉及点多线长面广、政策性强、面对的管理群体复杂、管理任务繁重,而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洪安全,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及经济建设。本文浅析河道管理的现状及河道管理中在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建议,力求助推河道管理工作规范化进程。

1.目前河道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对河道的破坏加剧,河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1 河道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体制的设置,使大小河流长期处于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形成职能交叉、配合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体现在河道倾倒垃圾、矿渣、废弃土石料和其他废弃物;河滩垦殖、打井、钻探、埋设管线、修筑便道、便桥;建坝蓄水开办农家乐、无序开采涉水旅游资源等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以上违法行为按地域和权责划分分别由住建、环保、市政、水利、国土、旅游等多个部门监管,呈现九龙治水,有令无序的现状。尽管《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但类似事件还是接连发生,难以根除。究其原因,管理不统一,责任没落实,措施不得力,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是制约河道管理统一规范管理的根本原因。

1.2 环保意识不强河道生态污染严重。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损害了河道生态健康。

1.3 城镇化建设冲击河道依法管理。各地政府为解决城镇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改造升级所需土地,争先向河道开战,非法侵占河道滩地、水域、护岸地、护堤地等。且建设标准不高,降低了城镇防洪能力,违犯了涉河工程项目审批监管法规程序,对依法管理河道产生冲击。

1.5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足

当前,在河道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非法采砂、违占违建、无秩开发等违反河道管理制度的现象较多,在河道管理工作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解决。究其原因,一是水法规宣传不够,居民法治意思淡薄;二是水行政执法力度软弱,违法行为的查处程序繁琐,一件普通水事违法案件即使是在违法当事人配合的情况下,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案,届时违法目的早已达到。强制措施的缺失,不能及时有效制止违法行为。

2.持续推进河道管理建设的建议

2.1利用推行河长制契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

一是以法律法规为根本保障,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将河长制正式写入《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将河长制以法律形式强调更细化深入,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二是建立各级河长责任与任务落实机制,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政府及各部门的具体责任,明晰各级河长在河长制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并细化不同级别河长需要履行的工作任务,完善绩效考核和环境问责方面的法规制度,为规范河湖管理提供依据。三是加强监管与执法。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河湖库渠水域环境动态监管,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系统化。明确经费和技术标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河湖库渠水域巡查保洁及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河长”即时通信平台。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坚持依法治水,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建立由水利、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河湖库渠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试点,统筹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涉及河湖库渠保护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综合执法队伍。开展河湖库渠“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水环境违法行为实行 “零容忍”,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采矿洗砂(矿)、设障围垦、倾倒废弃物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河湖库渠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保证河长“制”真正落实成为河长“治”。

2.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积极推进各项河道保护管理工作,要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从严执法,努力树立河道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威。要坚决贯彻执行涉河法律、法规,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依法查处影响大的典型违章案件,使执法查处违章案件形成声势,使河道管理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

2.3坚持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首先,转变管理手段,制定管理方案,落实管理措施,在改善河道生态上下功夫,综合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除污技术,恢复和建设由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组成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构建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服务;加大对河道整治、管理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再次,体制创新,取得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实现河道管理职能统一,杜绝“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现象,提高河道管理效能。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管护分离”,使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2.4加大河道管理法制宣传。河道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社会性、服务性特征明显。因此,可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加强河道保护管理和涉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社会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改善河道保护管理的软环境。突出重点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首先要面向领导机关和与河道管理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提高各级领导和涉河部门对河道保护管理的认识和自觉性。其次是面向水(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干部职工,通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河道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觉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各项河道保护管理的活动,增强执法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再次是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与河道关系密切的沿河沿江单位、群众,增强他们的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涉河法律、法规,敢于同涉河违法行为作斗争.

3.结语

为了积极推进我国河道管理法制化上的建设,我国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建设力度与资金,积极完善河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河道问题的解决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制度上的建设,积极推进河道设施与水系资源的统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河道的长效管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孟怀亮.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43)

[2]阙云龙.河道范围内道路工程的防洪水文分析计算[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0)

[3]马云燕.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2)

论文作者:贺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浅谈加强河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贺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