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济、跨国阶级和跨国霸权
——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述评*
戴卫华
内容提要 | 对资本家阶级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是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把钥匙。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跨国化进程,资本家阶级也实现了从民族国家阶级向跨国阶级的转变,形成了跨国资本家阶级。跨国资本家阶级出于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通过跨国国家机器行使跨国霸权,确保全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控制。但这种基于跨国生产格局的跨国霸权是不稳定的,经常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挑战,其走向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显然,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变化,具有创新性;但夸大了全球化下资本家阶级变化的事实,遮蔽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也没有找到世界霸权的真正根源。
关 键 词 | 经济跨国化 跨国资本家阶级 跨国国家 跨国霸权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相比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阶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被人遗忘和耻笑的概念,但是阶级始终是一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演进的概念,阶级仍然是我们考察当代资本主义一个重要视角,阶级分析法依然是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西方左翼学者莱斯利·斯克莱尔(Leslie Sklair)、威廉·罗宾逊(William Robinson)、杰里·哈里斯(Jerry Harris)等在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批判时提出了“跨国资本家阶级”(the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简称TCC)理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全球资本主义正在从民族国家阶段向跨国阶段过渡,传统的阶级结构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个新的跨国资本家阶级正在形成,并通过建立起跨国国家机器而对全球资本主义秩序进行全面控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进行共同剥削。“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与传统的资本主义阶级理论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全球化对阶级的影响,过度强调资本家阶级的跨国性,遮蔽了马克思所关注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也夸大了全球化下资本和阶级变化的事实。
一、跨国经济与跨国资本家阶级
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个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指的是社会的阶级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包括新的阶级集团的产生和旧的阶级集团的衰落。对此,列宁曾作出非常经典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 《 列宁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11 页。 罗宾逊和列宁的看法基本一致,他认为,“阶级是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拥有共同的生产关系,并在社会权利斗争的基础上相互作用而得以形成。”2 [美]威廉·I. 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20 页。 基于对阶级的这种理解,在对跨国资本家阶级进行分析时,就需要从在阶级形成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开始。经济跨国化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张无疑是跨国资本家阶级形成的物质基础。
(一)跨国经济的出现
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76 页。 罗宾逊认为,“从理论上讲,全球化在本质上可以被认为是数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在全世界扩散这个过程的顶峰,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了所有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新的联系方式。”4 [美]威廉·I. 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3~4 页。 即是说,全球化代表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到跨国的新阶段,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跨国化的出现。
第一,世界经济转变为全球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两个方向上扩张:一是商品化不断地向原来不属于商品生产体系的地区扩展;二是随着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活动中原来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部分也被纳入到这一逻辑中。通过扩张,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到跨国家的新阶段,并出现了跨国资本。在资本主义体系进入到跨国阶段后,世界经济开始向全球经济转变。世界经济虽然也具有国际贸易和金融流动,但其参与主体为民族国家。而全球经济则是在全球资本的主导下,按照一系列促使赢利最大化的策略来重组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各个民族国家的国民生产体系被打破并被整合进外部新的全球积累循环之中。全球经济的特点是国家和地区生产工具的跨国化,以及单一全球市场中生产和积累的全球化循环。跨国化不仅包括经济活动跨国界的地理扩张,也包括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的功能一体化。在以跨国化为特征的全球经济中,独立的或“自主的”国民生产体系已经逐渐解体,它们作为整个世界生产体系的组成因素也逐渐地失去活力。
第二,后福特主义的弹性积累模式是经济跨国化的重要推动力。经济跨国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呈现出分散的水平交错的网络结构,而非过去以垂直一体化为基础的集权型结构。这种特点与“福特主义积累体制向新的后福特主义的弹性积累体制的转型联系在了一起”。5 [美]威廉·I. 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20 页。 在后福特主义的弹性积累模式下,很多甚至绝大部分生产活动都被转包给其他只专门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企业。后一种企业成为前一种企业的供给性转包者,这些转包企业又经常把某些更具体的工作再转包给其他企业或个人。由于层层转包,生产活动就由原来旧的垂直的等级制度变成了水平网络结构。这种水平网络结构中的链条,把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阶段都联接起来,每个阶段都在世界范围的生产和分配中发挥着作用。通过这些链条的协调,全球资本都被组织到巨大的跨国公司中来,从而把无数的个人、社会团体以及经济组织都纳入到复杂的全球网络。
总之,经济的跨国化使得全球资本获得了一种新的全球流动性,而这种全球流动性与政治和制度安排的重构相结合,对跨国阶级关系的形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根据弯矩及剪力计算结果来选配钢筋形式,桩的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335,箍筋间距150mm,根据计算得到的受拉区、受压区及箍筋的总面积,确定所需纵筋及箍筋的型号。本次共布置抗滑桩33根,总长度594m。
(二)跨国资本家阶级的产生
在全球化时代以前的资本主义时期,民族国家是阶级和社会群体之间围绕财富分配、政治目标和社会安排而进行斗争的最主要场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通过民族国家体制就社会剩余产品进行斗争,并力争利用国家暴力力量来保证本阶级的最大利益。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全球流动不但改变了民族国家与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阶级之间的关系。哈里斯认为,“生产关系性质已经改变,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家边界之内,而是基于全球性劳动力、投资和资产,这重新界定了资本家阶级的特征。”1 [美]杰瑞·哈里斯:《全球垄断与跨国资本家阶级》,孙寿涛译,《国外理论动态》2014 年第6 期。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生产的全球性变革,生产地点从民族国家转移到了跨国空间,资本和全球市场运作机制也从民族国家的空间束缚中解放出来。民族国家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的组织原则,不再是阶级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容器”,其发挥协调各个阶级之间利益的作用已经发生变更。
当全球领域和跨国空间正日益成为资本家阶级进行利益博弈的主要舞台,一个新的全球阶级结构也就逐渐凌驾于国家阶级结构之上。“这一新的跨国资产阶级或资本家阶级构成了跨国资本的所有者,也就是说,构成了拥有全世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主要为跨国公司和私有金融机构所拥有)的集团。”2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60 页。 “ 跨国资本家阶级主要由跨国资本内部循环的具有阶级意识的跨国精英,以及服务于跨国资本家阶级的跨国经理、跨国官僚、跨国技术人员和主流思想家及知识分子构成。”3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61 页。
(三)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内涵
为什么称其为跨国资本家阶级?罗宾逊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一阶级所从事的全球性生产、销售和金融循环不受某一特定国家的领土和认同所束缚;二是因为这一阶级的利益取决于凌驾于本地或国家之上的全球资本积累。斯克莱尔则认为有三个理由: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分配的关系来看,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阶级”;从其个人或集团所控制的资本来看,他们属于资本家阶级;最后,从其对资本进行跨国经营、运作的目的来看,他们不是为了任何民族国家,而是为了拓展全球资本的利益。
斯克莱尔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跨国资本家阶级的表现:跨国资本家的经济利益已经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全球性利益;跨国资本家阶级通过特定形式的全球竞争来实现对工厂的经济控制、对国内和国际的政治控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文化控制;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成员通常对大多数经济、政治、文化问题都持有全球视角;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成员都受过相近的高等教育,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成员既想把自己塑造成世界公民,又想保留作为出生地公民的身份。4 [英]莱斯利·斯克莱尔:《跨国资本家阶层》,刘欣、朱晓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21~23 页。 可以看出,跨国资本家阶级已经具备了阶级意识,日益从一个自在阶级转变为一个自为阶级,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内部循环已经被组织起来,并开始去寻找获取整个跨国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11月30日,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北京烹饪协会承办,北京各兄弟协会、饿了么星选及有关新闻媒体协办的为期3个月的第二届中国京菜美食文化节活动落下帷幕。北京市区和郊区累计有100多个餐饮品牌、3000多家餐饮门店参加文化节。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两亿人次关注与参与,总消费收入达到61亿元,占北京市同期餐饮总收入的21%,京菜引领作用明显,中国京菜美食文化节的覆盖范围和传播力显著提升。
总之,跨国资本家阶级可以根据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跨国资本而被定位在全球阶级结构之中,成为全球化时代阶级发展演化的重要产物。由于自身成为世界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并控制着跨国资本这一全球经济的“制高点”,跨国资本家阶级已经成为新的世界性统治阶级。
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防汛防旱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河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排灌泵站信息管理系统、圩区排涝泵站集群管理系统、闸站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农业园区精准灌溉管理系统、局电子政务办公及移动政务系统。
二、跨国资本家阶级统治世界的新霸权
在大部分的数据库教材编排中,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分开的,这种章节安排既有好处又有值得商榷之处。好处在于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本科层次学生,他们可能需要参加对数据库理论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二级考试,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点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不需要参加数据库等级考试,只要求“懂理论会实践”。高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过多和较深的理论会使他们渐渐失去耐心,等待到真正开始上机建库建表时,学生早就已经被前面的大篇幅理论磨的去了兴致。
(一)跨国霸权是实施霸权的新方式
在传统观点看来,霸权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而国家权力是从属于民族国家的,应该从某种类型的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去寻找霸权。而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则认为,由于新的历史集团,即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崛起,霸权的接力棒正在从民族国家传给一个即将形成的跨国霸权。
第一,跨国资本家阶级在全球大力推广新自由主义,为新的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世界各地不受束缚地运行提供最有利的思想和舆论条件。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是跨国资本家阶级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得到了跨国公司强大且组织完善的游说集团的支持。这一目标又包含双重维度:一是指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自由化,以及为全球经济构建一个新的法律和监管体系的上层建筑;二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重构以及各个国家经济体的全球融合。通过这双重维度的结合,跨国资本家阶级“旨在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秩序’,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和一个全球政策体制,以此打破阻碍跨国资本在国家间流动,以及资本在国家内部自由运作的所有国家障碍”。2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01 页。 截止到20世纪90 年代,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新自由主义计划已经基本实现,实现了葛兰西霸权理论中所需的共识。
加强控制焊接全过程的力度,对焊接人员焊接过程进行监督,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提升焊接的效果和效益。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质检人员应进行焊接全过程的控制,时刻保持清新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才能在焊接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运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焊接质量满足需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对此,可通过现代化的监控技术,对焊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使得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接缺陷时,能够及时调整,确保焊接的质量,提升管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罗宾逊看来,跨国霸权也是指“跨国精英利用美国国家机器继续试图扩大、维护和稳定全球资本主义体系”。1 [美]威廉·I.罗宾逊:《超越帝国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和跨国国家》,史清竹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 期。 这是全球资本主义统治的一种新形式,它表明随着美国霸权的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不是另外一个新的霸权民族国家或者地区集团,而是基于跨国生产格局的跨国霸权,其特征如下:
第三,推行全球资本主义文化是实现跨国霸权的核心手段。文化领域同样是跨国资本家阶级争夺跨国霸权的主要战场。斯克莱尔指出,“全球资本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谋划,就是说服人们消费,不只是满足他们生物学上的需要和其他一般需要,而且对人为创造出来的欲望作出响应,以便使以私人利润为目的的资本积累永久化。”1 [英]莱斯利·斯克莱尔:《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其替代方案》,梁光严等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73 页。 全球资本主义文化具备一种潜在的社会控制功能,对民众的社会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会侵蚀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和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尤其是跨国资本家阶级所推广的消费主义文化,它引导民众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渴望,尽管这些渴望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提倡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在于对物质的占有,从而消弭了民众对真正的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全球资本主义文化特别是消费主义,通过引导人们将其活动聚焦于个人消费,而推动了社会活动的去政治化,并针对旨在进行社会变革的集体行动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措施。
(二)跨国国家机器是实现跨国霸权的保障
第一,霸权区域的全球性。由于新兴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已经不再立足于特定的民族国家,因此基于这个阶级而建立的帝国主义霸权必定是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特定地理区域的全球霸权。根据传统观点,帝国主义霸权体系是建立在相互竞争的民族国家或国家集团基础上的。但罗宾逊认为,霸权并不是由国家来行使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集团、阶级或社会格局来行使的。比如,当我们提及大英帝国的霸权时,我们所指的不是国家本身,而是指称英国的资本家集团和同盟阶层。霸主这个词通常被以某种误导的方式来指称国家和政府,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容易物化的简略的表达方式。如果阶级和集团通过国家而组织起来,那么这一简略的表述是有道理的,比如我们称大英帝国这个国家为霸主,是因为其对外扩张是通过组织国内阶级而得以实现的。但是,如果阶级和集团不再是在国家范围内被组织起来,这种简略的表述就需要重新考虑了。在全球化时代,跨国资本家阶级已经相对独立于民族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国家范围内把跨国资本家阶级组织起来。因此,跨国资本家阶级及其集团所建立起来的霸权,也就不再是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霸权,而是跨国霸权。
“很好,”卡尔松司令满意地点点头,他的舌头已经感觉到鼻涕咸咸的味道了,他赶忙用衣袖一抹,用清朗干脆的声音命令道:
那么,什么是跨国国家呢?罗宾逊认为,“跨国国家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全球化和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崛起紧密相关的阶级力量和阶级关系的特殊群集,它具体在各种政治制度之中。经过变革的民族国家,以及有助于世界范围内资本霸权统治而制度化的各种超国家机构,共同构成这些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3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30 页。 跨国国家是由全球社会中的一些机构和实践所构成,这些机构就是跨国国家机器,它维持、保护和促进了新兴的跨国资本家阶级的霸权,并促使了一个新的全球资本家历史集团的形成。跨国国家机器是一个多层次和多中心的网络系统,这一网络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过外部整合的民族国家,二是超国家经济和政治组织。比如经济方面有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治方面有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特别是联合国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等。跨国资本家阶级直接将这些跨国国家机器工具化,并通过跨国国家多层次的结构来行使跨国国家的权力。
第一,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功能并没有“萎缩”,但是正在发生变革,并成为更大的跨国国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由于全球化的发展,超国家机构似乎正在取代国家机构。但如果抛开这种“国家—全球”的二元论分析,就会发现民族国家并非处于跨国国家的外部,正好相反,民族国家正日益融入跨国国家并成为跨国国家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被改造成“传送带”和过滤器,以及推进全球资本主义议程的前沿工具。比如,民族国家对人口和劳动力的管制就为全球资本的扩张提供了条件。民族国家虽然对流动的跨国资本没有管制能力,但可以把人口控制在固定的领土范围内,从而使跨国资本更加有效地剥夺他们的劳动,更加有效地遏制他们的反抗。总之,民族国家不会因跨国机构兴起而消失,甚至其重要性也不会因此而衰退,它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大的实体地位。但是,由于跨国资本家阶级实现了全球资本主义权威结构的国内化,民族国家很容易被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力量所影响和控制。
跨国资本家阶级同历史上的资本家阶级一样,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也是其永恒不变的阶级本质。“跨国资本家阶级通常会控制其主要利益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并竭力使自己的控制范围扩展到甚至不存在资本家阶级的地方。”1 [英]莱斯利·斯克莱尔:《跨国资本家阶层》,刘欣、朱晓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17 页。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必然要通过建立跨国霸权的方式,来确保全世界民众都认可或被迫承认其野蛮的剥夺。
第二,跨国国家机器通过私人跨国资本家阶级论坛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等形式来为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一,私人跨国资本家阶级论坛是将跨国资本家阶级集团进行融合和社会化,并形成新的政策和决议,制定战略和计划,达成共识和创造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的论坛表明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和跨国国家崛起的一部分。这些论坛包括三边委员会、国际商会、国际金融研究所等,它们在跨国资本家阶级实施全球霸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国际商会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精英和跨国资本家阶级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媒介,它拥有来自全世界7000 多个企业的会员,并且在政治领域也相当活跃。它通过强大的游说力量去反对国际环境条约,反对对贸易和投机的管制,竭力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去管制化和私有化。其二,世界经济论坛是跨国资本家阶级最具综合性的跨国计划组织,也是真正地将跨国资本家阶级联系在一起的全球性网络。它的组成部分包括:由位居全球前1 [美]威廉·I.罗宾逊:《超越帝国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和跨国国家》,史清竹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 期。 000 名的跨国公司总裁组成的行业领袖组;由全球传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 家媒体代表组成的媒体领袖组;由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决策人物组成的经济领袖组;由在经济、政治、科学、社会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论坛嘉宾组。世界经济论坛充分地体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其产生的影响对于资本的全球扩张,对于跨国资本家阶级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跨国国家还发展出一些机制来履行越来越多的与民族国家相关的传统功能。一是对市场失灵的补救,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墨西哥、巴西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紧急援助,以帮助它们应对经济债务危机。二是在跨国层面创造新的货币,比如欧元在2002 年取代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的货币而进入流通领域。三是对知识产权和市场契约的法律保护,世界贸易组织所拥有的这项权力表明这一保证可以在跨国层面上实施。四是在超国家层面上制定社会政策、投资决策,以及决定各种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与此同时,跨国国家还逐渐发展出强大的军事机制,比如联合国在全球安全方面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更为重要还有,在跨国资本的权力结构下,跨国资本家阶级会运用某种迄今为止还未曾见过的方式实施经济压迫,并且部分替代早期直接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方式,比如用帝国主义式的军事干涉,去推动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形成与再生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要求遵守的相关要求和条款包括立项通知书中规定的相关条款和特别条款、联邦基金相关法案的条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政策声明》的相关要求和条款。
三、跨国霸权的当代特征和历史趋势
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认为,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美国优势的衰落,与此同时,建立在超国家机构基础上的跨国霸权也逐步形成。所以,在对全球资本主义和新帝国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时,必须超越“传统帝国主义理论”政治经济二元论的缺陷,进一步分析跨国霸权在当代世界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发展趋势。
(一)跨国霸权的当代特征
第二,统治模式的转变为实现跨国霸权凝聚了共识。跨国资本家阶级通过改变政治统治的模式,即从极权和独裁政府所实行的社会控制的压制体系向以更多认同为基础的新的多头政治转变,从而努力重建霸权。罗宾逊认为,“多头政治是指这样一种体系,其中一个小的集团实际掌握统治权,而大多数人参与决策仅限于在受到高度控制的选举进程中、在相互竞争的精英阶层中作出选择。”3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02 页。 由于极权的或独裁的政治体制难以管理与全球经济相关的、扩大了的社会交往,也会阻碍世界层面的互动和经济一体化,因此建立多头政治格局就被跨国资本家阶级提到政治的高度。以更多认同为基础的多头政治不但可以有效地协调阶级关系,也是解决统治集团内部之间冲突的最佳机制。由于具备调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支配性地团结大多数民众的机制,多头政治在新的全球化环境中被充分地武装起来,从而使得统治集团的政治权威合法化,并在新兴的全球社会冲突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为全球资本主义的运行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权威的主导形式从极权主义或独裁统治向多头政治的转变,表明社会控制方式在跨国层面上实现了从强制向共识的转变,从而为建立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全球霸权奠定了基础。
传统理论认为,要确保全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以及确保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文化机制的再生产,国家必须发挥核心作用。但罗宾逊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采取了跨国国家的形式,“跨国国家机器的出现是全球资本主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2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12 页。
第二,霸权目标的共同性。跨国霸权所保卫的并不是某一国的利益,而是全球跨国资本的共同利益。根据现存的分析范式,美国在全球舞台上所采取的国家行动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大多数学者也都把跨国机构看作是美国霸权的工具。但通过一些经验性的分析,就会发现,在世界贸易组织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的官员所追求的并不是“美国”、“日本”、“英国”的利益,而是跨国资本家的利益。当世界贸易组织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自由化措施打开一个国家的大门时,该国并不是只向美国资本开放,而是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开放。有很少的证据能够证明近年来美国的国家政策只是为了促进美国资本的利益。相反,美国政府基本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国资本的利益。1 尽管近年来特朗普政府的部分国家政策有看似反全球化的贸易保护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反对的并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对在部分全球化交往中没有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美国之所以在形成维护跨国资本家阶级利益的政策和战略方面起着带头作用,是因为全球化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而且美国超强的实力允许它代表跨国资本家阶级发挥领导作用。
第四,霸权格局的不稳定性。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竞争并不必然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竞争,但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并不认为国家和区域资本就 消失了,也不认为跨国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冲突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上,冲突很容易在不同层面产 生:在具有跨国倾向的资产阶级精英和那些更具本土化、国家化和地区化的精英之间;在全球资本主义代理人和大众力量之间;在全球集团中的竞争性集团之间,他们也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特定的利益而挑起国家之间的冲突。同时,由于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以及民族国家权威的崩溃而在很多地方所造成的不稳定,使这一冲突的图景变得更加复杂化。由于跨国国家还未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全球霸权,正式的政治权威在弱国和强国之间仍然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使得跨国霸权在行使时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是全球霸权体系的一个历史性矛盾。
第三,霸权手段的暴力性。暴力国家机器依然是维护新帝国主义跨国霸权的重要支柱。跨国 资本需要一种直接进行高压政治的机器,以便于打开那些可能被反对者控制的区域,强行维持全球资本主义秩序。那些跨国资本家阶级也需要在将其资本投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得到强制性的保护,这也需要存在一种拥有强制能力的政治权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跨国的武装力量,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那么,跨国资本家阶级该求助于谁呢?由于历史的原因,美 国政府拥有并直接控制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机器,而且这一军事机器在全球化时代被当成全球资本主义利益的最终保护者而加以部署。美国的军事机器就成为了跨国资本家阶级内阁中的军部,在战争和冲突升级时,军部总能获得巨大的自主权力,对任何有碍于跨国资本家阶级利益的民族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所以,正如罗宾逊所总结的,“资本帝国的总部在华盛顿。”2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83 页。
对于寡这个词,我们岭北周村的人是有一番见解的。用在特定的女人身上,那是真正的寡,守寡的寡。但用在寡这个寡那个的时候,就代表坑蒙拐骗了。所以,我们岭北周村人管坑蒙拐骗的人也叫寡子。周老相公讲的就是寡子,现在这个寡子是女的,她叫常爱兰。
(二)跨国霸权的历史趋势
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跨国霸权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中长期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唯一形式。但霸权不总是稳定的,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威胁跨国霸权的因素有两种:一是日益加剧的世界两极分化趋势,削弱了跨国霸权的物质基础;二是外部的各种反霸权运动,威胁着跨国霸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第一,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在全球化下这一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冲击了跨国霸权的物质基础。一个阶级要取得霸权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用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或者意识形态代替狭隘的经济利益,同时在其他阶级和集团争取参与和分享社会利益的过程中,使本阶级的利益与其他阶级的利益得以调和,从而建立起霸权统治的广泛和充足的物质基础。但是,跨国资本家们至今都没有做到为了整个阶级统治的稳定而撇开他们直接的经济利益。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跨国资本家们对于全球资本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甚至是互不相容的解决方案。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并没有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反而进一步造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制于这些跨国公司,经济发展踯躅不前,社会环境每况愈下,南北差距在全球化时代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这些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取利益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通过各种形式反对全球化以及跨国资本家,从而削弱跨国霸权的物质基础。更严重的是,在这些威胁面前,跨国资本家们并没有在环境保护、劳动权利、提高国际援助等方面达成一致,这就从客观上纵容了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发展,迟早会对跨国霸权造成严重的冲击。
第二,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霸权运动也会严重挑战新帝国主义的跨国霸权。罗宾逊指出,全球资本主义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众尤其是底层群众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跨国精英们额手称庆的这个全球资本主义聚宝盆的底部,是黑暗的一面,是不断恶化的贫困、不平等、边缘化和权利被剥夺。”1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218 页。 在一些欠发达国家中,大规模的社会动乱、社会保障措施缺失、工作机会不断减少、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日渐恶化,这些都激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抗运动。从墨西哥的萨帕塔民族解放运动到泰国的贫民大会、印度的人民民族运动联盟、巴西的无地农民运动,这些反抗运动遍及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些运动都扎根于本土,共同构成了一场反对全球体系结构性不平等和权力失衡的广泛斗争。在这些席卷全球的斗争下,民众的反抗力量凝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压力,使全球跨国资本家阶级不得不疲于应付,以至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合法性危机日益严重,最终必然会导致跨国霸权体系的瓦解。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作为对学生的综合考查,工科专业学生往往需要完成设计作品的实物制作,工程教育认证也明确要求一定的实物制作。学生可选择传统加工技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将设计结构实物展示于答辩现场。另外,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一定的3D打印工艺研究与实践,包括尺寸测量、误差分析、缺陷分析甚至轨迹优化等,对于提升学生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跨国资本家理论的特色与局限
每一时代阶级关系的变化,都是该时代生产力及其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的产物。斯克莱尔、罗宾逊等学者的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基于全球化时代下资本主义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了生产方式的变化给社会阶级带来的重构,也看到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多样性以及全球化对于民族国家主权所产生的冲击。这基本上符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变化的客观现实,也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国内学者姜辉就认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阶级,“必须超越以前研究阶级问题及资本家阶级的那种仅局限于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分析框架,必须从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张这个事实出发。”1 姜辉:《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1 年第4 期。 同时,在对资本家阶级新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学者侧重于从全球维度和阶级维度去分析新帝国主义霸权,与西方左翼的资本主义研究理论中普遍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分析范式相比,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但同时,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和跨国国家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甄别和思考。
第一,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过分强调全球视野,冲淡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主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依然是社会结构最基本的构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看到了资本家阶级发生的新变化,但是其重点在于对全球化视野下资本家阶级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行为进行分析,相对来讲,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关系关注不够,忽视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在反抗资本剥削斗争中地位和作用。
第二,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变化,但某些结论夸大了全球化下资本和阶级变化的事实。一方面,跨国资本家阶级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即无国籍的跨国公司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跨国公司是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并不服务于任何特定的民族国家的利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并不是“无国籍”的,“这些公司在赖以起家的经济体制和文化中保留着强有力的根系”,2 [英]约翰·格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75 页。 它们的总部大多设立在自己的母国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看,每个跨国资本家都是有国籍的,而不是“世界公民”。另一方面,事实上也不存在代表着跨国资本家阶级普遍利益的“跨国国家”。虽然跨国资本阶级家论者并不认同“国家消亡论”,但是他们还是认为国家不再像从前那样为本国的利益服务,而是越来越代表跨国资本家的利益。其实,并不存在抽象的跨国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和经济竞争,相反,各个国家都在围绕全球化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就连美国这样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也在极力通过贸易壁垒、环境壁垒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利益。
第三,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理论反对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去剖析新帝国主义,认为超国家的跨国霸权才是新帝国主义的新特征,这一看法虽然给新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但是忽略了新帝国主义霸权的根源。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虽然全球化时代资本变得更加跨国化,但并不存在“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也不存在抽象的跨国经济利益。所以,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新帝国主义进行对外扩张的基础,新帝国主义的扩张行为依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捍卫本国的经济利益。只不过在全球化时代下,帝国主义之间出于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而已。另外,把没有中心的跨国霸权视为新帝国主义的基础,容易导致世界民众在反对新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失去明确的目标,陷入无目标斗争的混乱地步,从而不利于整个反压迫斗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Reviews on the Theory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s Class
DAI Weihu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new change of the capitalist class is a ke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m.Theory of the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explains that with the transnational processes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capitalist class also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nation-state class to the transnational class and formed the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By pursuing the surplus value, the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exercises transnational hegemony through transnational state machines, ensures the dominance of global capitalist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control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gimes of other regions. However,this transnational hegemony based on the pattern of cross-border production is unstable and is often challenged by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oppositional forces. Its dis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this theory has grasped the class changes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novation. However, it exaggerates the fact that class changes under globalization, obscures the class struggle within capitalist countries, and does not find the real root of world hegemony.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transnational country; transnational hegemony
作者简介 | 戴卫华(1977— ),河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4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机制及启示研究”(17AGJ004)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大卫)
标签:经济跨国化论文; 跨国资本家阶级论文; 跨国国家论文; 跨国霸权论文; 河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