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混凝土质量,可以采取诸多措施。我们可以从混凝土的类型以及自身特点出发,对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如何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探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混凝土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下面笔者对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在工程施工当中的作用非常大,是建筑工程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外观以及美观度。处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时期,随着施工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制定完善的控制方案,保障工作的良好推进。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实际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特点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比较鲜明,体现在质量波动大上,工程质量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如工序,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有着不可复制的特征,施工场地以及工艺的不同,在质量控制的要求方面也会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在质量控制中能和实际要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再者,施工质量控制在质量的隐蔽性层面也有着鲜明特征,由于工程当中中间产品比较多,隐蔽工程内容多,使得质量也有着隐蔽性的特征。
2混凝土养护管理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
混凝土养护管理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主要是:混凝土主要是以胶凝材料、水、粗细骨料等原料为主,按照一定配比要求、均匀拌制并密实成型的人工石材。一般多用于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土建工程等现场施工当中,属于非均质脆性材料的代表类型。正式应用过程中,介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员施工因素、结构自身因素等,往往会在成型之后出现一系列不足问题。以混凝土浇筑成型阶段为例,待混凝土浇筑成型终凝之后,现场技术人员应该及时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喷雾、浇水、覆盖以及其他保护处理工作,目的在于确保混凝土表层结构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介于夏季天气炎热的影响,混凝土表层结构上的水分往往会被快速蒸发。如果喷雾养护处理不及时或者浇水养护不及时,势必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如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过度而出现开裂问题。实行养护的主要本质目的在于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养护周期当中,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某些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或者养护不及时,导致混凝土结构常常会出现结构裂缝、表面粉化、强度降低等质量通病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
3.1配合比优选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之一是配合比优选。在进行混凝土试配时要也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要求进行操作,在配比操作中要适当地添加矿粉,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在满足试配要求的条件下,还需要充分考虑浇筑的特点,进而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变形性要求,在进行室内试验之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生产性试验,选择最优的配合比。只有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投入使用,通过现场试验能够检测出混凝土对施工设备的使用性和拌和物的分离性。
3.2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之二是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工民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问题引起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解决原料问题,主管部门应该针对原材料的质量从采购到最后的存储保管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把关,避免因为上述的各个环节造成原材料质量问题。工作人员在施工之前的采购过程中应该尽量针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背景调查,确保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具备行业内部的良好口碑和资质。除此之外还应该组织施工的监理人员针对施工之前的入场材料质量进行抽检,检测合格以后的材料才能进行后续施工,确保材料源头的质量保持在相当水准。
3.3提高灌浆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之三是提高灌浆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等均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此外浇筑过程中,若是浇筑质量不过关或振捣不充分,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首先,在开展灌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施工环境的温度维持在5度以上,如果工程要求在工地开展灌浆工作,应该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开展加热保温处理,以便于使灌浆的质量得到整体的提高;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将灌浆料和水的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灌浆料和水的比例在混合和搅拌过程中能够均匀,同时也可以确保灌浆溶液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再次,在进行灌浆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关键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且对于成型质量进行全过程的记录;最后,运用压浆法实施灌浆工作,若料浆出现从上口流出现象,需及时对其实施封堵工作,防止浪费灌浆料,造成成本的不必要提高。每层梁、板混凝土从平面结构一侧开始,按照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浇筑,先浇筑梁混凝土,再连续浇筑板混凝土,避免浇筑过程中冷缝的出现。
3.4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之四是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在凝结时会产生水化热现象,大量水和热量耗费,在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冷缩热胀,就会产生开裂、膨胀等问题。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合理科学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温法和降温法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常用方法。保温法是指采用辅助设备或手段来使混凝土保温,或温度下降缓慢一些,如将降温水撒在混凝土表面上或覆盖保护膜。降温法通常是利用外界因素帮助降低温度,如将冷水泼洒在混凝土上进行保养,或将特制的水管加在混凝土内部,这样就可以使混凝土的温度下降,保持混凝土温度的内外平衡。
3.5控制构件的几何尺寸防止钢筋保护层偏大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和工程应用之五是控制构件的几何尺寸防止钢筋保护层偏大。小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偏差,防止构件的尺寸偏差能够保护工程质量以及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承重受力。造成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模板拆除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模板的偏差,从而造成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偏差,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现象,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尺寸偏大。混凝土的孔洞现象产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模板的底部封死,混凝土浇筑过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液大量的流出,导致后期出现了空洞现象。因此在浇筑完成之后,应该随机检查模板的底部有没有被封死。
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并不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像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时常会出现,且难以规避。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只要裂缝问题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即可,基本不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若想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把控力度,建议现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最好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管理强度,即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强度,力图从细节处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与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孙靓.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初探[J].居舍,2019(20):143.
[2]苏喆靖,黄薇.探析变电站噪声问题及治理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9(6):61–63.
[3]江满.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9(5):251.
论文作者:黄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