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第二小学 410006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向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信息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莫定基础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重心。
关键词:创新思维 小学 语文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因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思维的培养,甚至认为思维训练是理科教师们的专长。其实,语言作为一种刺激物,是思维的发动者,又是思维过程的媒介和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是相互蕴育、相互促进的。良好的语言训练背后就躲着良好的思维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是无法分割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江泽民主席也曾郑重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不论社会还是个体的发展,创新总是最关键的。因此,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主体性教育视角中的一个亮点。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其特点大致为:1.求异性;2.联想性;3.发散性;4.综合性;5.逆向性;6.独创性。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笔者通过归纳他人和总结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学生的镜子,教师自身要闪烁创新之光
曾经有幸听到湖南师大教育科学院张楚庭院长的讲座。张老从事教育研究几十年,出版著作几十本。他担任行政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两门学科的教学。他告诉我们,教同样的教材,每一次他都不会重复原来的教法,他要让自己的课每一次都是新的。可见,张老的成就无不得益于平时工作中的创新。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位干什么都因循守旧、老气横秋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的。作为教师,无论是衣着谈吐、言行举止,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程序都应该不落俗套,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比如,课堂教学时一个别出心裁、合情合理的板书设计,与学生交谈时一句出人意料、诙谐幽默的话或一个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比方,都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新异的视角,让学生沐浴创新的光辉。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思维才会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才会具有创造性。新课标力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有摒弃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民主平等地相处,才能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不受权力压制的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发展,才能敢想、敢说、敢为,在广阔的思维原野上策马奔腾,开辟应有的创新思路。
去年在杭州参加小学华文国际教育研讨观摩活动时听一位资深的全国名师讲授《批心的一幕》,这位大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确实令人折服,美中不足的是给我留下另外一种种“批心的一幕”。刚上课不久,当一个学生持话筒答问,音响发出噪音时,大师一声厉吼:“给我把话筒放下来!”顿时,一股寒气仿佛从高山侵入低谷,课堂气氛变得更加严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一个“给我”的“我”字,虽然就这一个字,但一语道破“天机”,它无不折射出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重权力的传统文化弊端。本学期,也就在前几天,一批全国名师来长沙举办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有事错过了观摩机会。办公室一位老师说不喜欢听其中某大师的课,因为他的课让人感觉沉闷。我马上联想到“揪心的一幕”,问她是不是那位大师授课,还果真就是他。尽管那位大师对教材挖掘得深、拓展得宽,对课堂驾驭也显得得心应手,但是,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的定向走,我们看不到学生的自我意识,听不到学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那样的课堂,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吗?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切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拓展思维的视角,培养发散和求异思维
我国民族文化从古至今强调共性,忽视对个性的尊重与张扬。我们的文化中已习惯于思维的求同:党政工作常提出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行政工作强调上传下达统一服从;教育教学工作强调集体主义及标准答案,授课过程强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布置作业强调按老师规定的统一格式做。甚至一些学校为应付检查,也要求所有老师按统一格式批阅学生的作业,认为这样做显得规范。政府工作也好,教育教学也好,要求听从的时候总是很多很多,允许质疑的时候总是太少太少,于是,我们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常常受到抑制。而发散和求异思维在创造思维中起主导作用。
思维的定势是创造思维的最大障碍,它使头脑忽略了定势之外的事物和观念,使思维方向受到局限。所以,我们应尽量多地增加学生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用“快活”口头造句时,我引导学生从“谁是快活的什么”、“谁在快活地干什么”、“谁因为什么而快活”、“谁快活得怎么样”等不同角度思考。在我的指导下,有的学生说:在枝头蹦蹦跳跳的是一只快活的小鸟;有的说:早上,李斌在教室里快活地读书;有的说:我爸爸中午很快活,因为他可以吃蛋炒饭;还有的说:弟弟考试得了一百分,快活得像一只吃饱了虫子的小鸭子。又如,学习新课标第三册第7课《一分钟》时,我问学生:喜欢课文中的元元吗?学生开始都说不喜欢,因为他贪睡一分钟而迟到了。可是,我引导他们从文中寻找和朗读写元元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去发现隐藏在他缺点背后的优点,学生发展其实元元是个有时间观念、纪律观念、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和犯了错误能虚心接受批评的孩子。于是,学生们又改口说喜欢元元了。这样,在尊重文本关注人本的基础上,不但使课堂超越了“珍惜时间”这个目标定势,还使学生超越了只看一面和表面现象评价人物的定势,这样,学生的思维摆脱了俗套,得到了发散,走向了新异。其实,我们平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语和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从不同角度给文章分段及给段落取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和动物、景物,打破课文原有顺序学习文本及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等语文训练活动都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发散和求异训练。
四、寻找创造想象空间,发展创造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中己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总有难以达到的境界。缺乏想象力的人,到头来只能在原地踏步。想到的未必都能做到,但做到的必须先要想到,科学创造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十年寒窗,冥思苦想靠丰富的想象力终于创造出相对论,如果没有想象,人类看到叶齿不会想到要发明锯子,看到蜻蜓不会想到要发明飞机。创造思维的过程总是伴着想象的,创造想象促进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和针对性。
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围绕文本价值取向或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拓展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在文中寻找创造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例如,教新课标人教版第三册《黄山奇石》一课,我引导学生给还没取名的奇石取名,挑选一种想象它有趣的形状特点。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一条重回大海的会说话的小鱼,说说会在大海里远远地对小男孩说什么感激或祝福的话语。其实,平时我们让学生进行扩写、改写、续写及给出材料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等,都是培养创造想象的好方式。生命来源于创新也延续于创新。发展是生活的硬道理,创新更是发展的硬指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创造性地思考和探索。
论文作者:张孟姝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快活论文; 定势论文; 都是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