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法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来的。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的多样化。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比较方式的不同,比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图表直观比较法 即利用课本中的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如通过对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4个城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比较,可以得出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①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很大(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20℃,广州1月均温约15℃),南北温差达35℃。②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图中4城市7月平均温度都在22℃以上(哈尔滨22℃,广州28℃),南北温差仅6℃左右。为了说明我国冬季温差很大这个气温分布特点,教科书上安排了两张冬季景观图:一张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大地披上银装,地面积雪很厚,人们穿棉衣、戴皮帽,扬鞭催马,在冰雪上行驶扒犁,说明冬季严寒;另一张是我国南方的海南岛,浓绿阔叶的椰子树呈现出热带风光,广阔的田野上插秧机正忙于插秧,说明这里的冬季温暖如春。通过这样的直观比较法教学,能使学生形成理解性记忆。
2.类比法 即讲授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比较。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两种。同类同型比较,就是同类地理事物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如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相比较,都具有北宽南窄的轮廓特点:亚洲气候与北美洲气候相比较,都具有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共同特征。同类异型比较,即同类地理事物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如非洲气候分布与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分布的比较;我国新疆南北两大盆地的比较;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比较;长江三角洲农业与珠江三角洲农业的比较等,都具有这种性质。
3.借比法 就是把难于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些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季风的成因,是教学中常常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可借助露天游泳池和池边水泥地来说明陆地、海洋受热和散热不同而形成季风的道理。夏天,我们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脚站在水泥地上觉得脚下发烫,跳到水里觉得凉快,这主要是固体、水体的热容量大小不同造成的。夏天,大陆增温快→气温高→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反之,大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空气同流水一样,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我国夏季常出现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这就是夏季风。同样道理,冬季常出现由亚洲内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叫冬季风。
4.演变比较法 即同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中,作今与昔的自身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推断其未来,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如在讲我国铁路交通时,讲到我国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就需要发挥演变比较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铁路只有2.2万千米,而且大都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兴建3万千米,而且新建铁路大多在西部地区,从而初步改变了铁路分布不均的状况。据统计,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1986年比1949年分别增长了46.6倍和18.9倍。经技术改造,火车行驶的速度提高很快,如上海到北京的旅客快车,以前需36小时,现在只需17小时就到了。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比较,充分反映了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了解了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联系比较法 就是把两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为了阐述地势高低对气温分布的影响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位于30°N附近的杭州和拉萨的夏季平均气温值联系起来作比较,在海拔高度仅10米的杭州7月平均气温为28.6℃,而拉萨只有13℃。原因是拉萨的海拔高度比杭州高3600米以上,通过比较,学生就可以形成“一般说来,平均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下降6℃”过个气温分布规律。如果在复习时,把非洲轮廓与欧洲轮廓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使它们的个性更突出,印象更深刻。
6.并列比较法 即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地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体和整体的地理特征。如把我国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和塔里木河几条河流并列起来,从发源地、长度、流量、上中下游主要特征、水利开发利用到治理情况逐项比较,既反映了它们的共性,更突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一目了然,教学效果很好。
7.中心对象比较法 即一个中心对象与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目的在于加深和突出中心对象的特征。如为了突出欧洲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均匀的特征,除了与同纬度的亚洲气候比较外,还可与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各大洲的气候进行比较。
8.综合比较法 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综合复杂的比较方法。它一般用于综合复习课。如讲完中国地理后,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特色进行综合比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详见下表:
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平原、高原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1
气候 1月均温0℃以上,月均温0℃以下,年
年降水量800毫米降水量在800毫米
以上,雨季较长,降以下,雨季短,降水
水较多,降水季节变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化较小,且多暴雨。
植被 植被较茂密,以亚 植被稀少,以温带
热带常绿阔叶林为 落叶阔叶林为主,水
主,水土保持较好 土流失严重
河流 水量丰富,流量季 水量不足,流量季
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节变化大,含沙量
较少,冬季一般不结冰 多,冬季有结冰期
农业 以水田为主,一年 以旱地为主,一年
两熟至三熟,主要作一熟至两年三熟,主
物有水稻、棉花、油要作物有小麦、棉
菜、甘蔗、蚕丝等 花、花生、杂粮等
在1978年全国地理高考中,比较非洲和南美洲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的异同,就是一例较好的综合比较法试题。另外,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把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与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东北三省与西南三省、北部内陆二区一省与南部沿海三省一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分别进行综合比较,教学效果好。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炉,达到理解性记忆。
总之,实践证明,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减少头绪、加深印象、深化理解的好方法。它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