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论文_袁梅菊,毕雪飞

袁梅菊 毕雪飞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对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儿童抑郁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2组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不大,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差异不大。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药物对儿童抑郁症均有疗效,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艾司西酞普兰相较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儿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儿童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16-02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s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epression in children. Yuan Meiju, Bi Xuefei.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7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s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on depression in children. Methods Children in children with de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8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littl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score differenc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two drugs on the children's depression have the curative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i Sciplan compared with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patients to improve medication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Ai Sciplan; Fluoxetine; Depression in children

抑郁症属于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主要症状包括思维迟缓、情感低落、言语动作减少或者迟缓。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有严重自杀倾向。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儿童抑郁症患儿80例,经检查,所有患儿均符合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儿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7)岁,平均病程为(8.6±2.9)月;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1.8)岁,平均病程为(8.3±2.7)月。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起始剂量5mg/d,连续服用一周后若效果不明显,将剂量调至15mg/d,平均剂量控制在(11.4±5.1)mg/d。对照组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起始剂量10mg/d,连续服用一周后若效果不明显,将剂量调至30mg/d,平均剂量控制在(27.7±5.2)mg/d。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在睡前服用10mg左右左匹克隆。所有患者均用药6周,用药期间禁止使用苯二氮卓类药或者其他精神药物。

1.3 评定标准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6周后的症状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按照相关标准,将疗效评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显效;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疗效对照

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9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好转26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无效5例,比对照组少2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87.5%,比对照组约高5%。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症患儿疗效对比[n(%)]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的患儿有1例,出现失眠的患儿有2例,出现便秘的患儿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的患儿有3例,出现头昏的患儿有2例,出现口干的患儿有5例,出现心跳过速的患儿有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

3.讨论

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将抑郁症分为轻性抑郁症和重症抑郁症;根据是否存在紧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可将抑郁症分为无精神病性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根据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有抑郁症发作,可将抑郁症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2]。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目的包括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氟西汀治疗,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为82.5%,观察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3.6±2.8)、(8.1±4.1)分,对照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4.1±2.8)、(8.1±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对儿童抑郁症均有疗效,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但是艾司西酞普兰相较于氟西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小苏,许学明,许德河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0):812-814.

[2]宋倩,苏朝霞,王学义等.抑郁症的行为激活治疗(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655-658.

论文作者:袁梅菊,毕雪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论文_袁梅菊,毕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