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彭吉象
(成都大学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6)
摘 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专业型艺术教育扩展到全国上千所高校,尤其是2011年艺术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后更是发展迅速。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再到大学,美育得以贯穿始终。
关键词: 美育;艺术教育;专业型艺术教育;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同时也得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
正是改革开放40来年间,我们国家专业艺术教育从原来仅有的几十所专业艺术院校,扩展到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乃至理工医农大学等上千所高校。尤其是我们国家面向全体大中小学生的广义的普及型艺术教育,更是在全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普及开来,特别是这段时期中的20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正式将教育方针明确规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许多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十多年的辛勤努力,“美育”第一次被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成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经过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呼吁和争取,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将“艺术学”升格成为一个学科门类,这对于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未名生科一号”于2018年6月21日起投入试运行,成为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的“实习生”。4个月以来,它已经累计为12个项目35位科研人员提供了计算支持,包括生命科学学院高宁和李宁宁团队,物理学院欧阳颀、毛有东和李新征团队,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团队,北京国际数学中心鄂维南团队。试运行期间,系统的平均使用率达到了94.7%。
应当承认在我国新时期这几十年时间里,专业的艺术教育与广义的艺术教育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回首新时期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有必要分别对它们进行梳理与回顾。
利用CH3CHO与过量的NaHSO3发生加成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进行滴定实验,用配制好的I2标准溶液测定剩余NaHSO3的量,并同时做空白滴定实验。通过NaHSO3反应前后的变化,即I2标准溶液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之差,则可以计算出乙醛的含量[15]。
一、专业型(狭义)艺术教育与普及型(广义)艺术教育
如果将过去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称之为“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开创期”的话,这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美育和艺术教育主要是在争取自己的地位,也是艺术教育从复苏走向兴旺的时期。经过全国广大美育与艺术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美育已经被列入教育方针,从而确立了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地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和艺术教育在当今全国大中小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切,标志着我国美育与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普及型的艺术教育,其实就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如前所述,我国教育方针已经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的重要核心任务与主要实施途径就是艺术教育,特别是当前我国教育战线大力推进“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而全国大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育和艺术教育。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尽管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职业,但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都不可能不涉及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戏剧,或画画,或跳舞,总是要涉及艺术。尤其是现代人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而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修养,所以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应当指出,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对于专业艺术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不但是我国艺术类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适应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民群众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戏剧戏曲作品、音乐舞蹈作品、绘画雕塑作品、电影电视剧作品等,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艺术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导演、演员、编剧、音乐家、舞蹈家、画家、雕塑家等。可以说,文化的繁荣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标志着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全球来看,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既是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向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型(狭义)艺术教育成果辉煌
虽然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艺术教育却开始得比较晚,直到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才带来了西方具有学科性质的学校专业艺术教育。20世纪20年代,时任国民教育总长兼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呼吁“以美育代宗教”,希望人们将艺术当作自己心灵的家园,强调美育和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使人达到一种崭新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并且亲自在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最早的机构“音乐传习所”,以及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最早的机构“画法研究会”,同时最早将电影和昆曲引入大学课堂。但是在他之后,北京大学长期未能发展艺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专业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当时教育一边倒地学习苏联,致使学科分割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综合大学原有的艺术教育机构都被撤销或合并,全国仅仅只剩下了31所文化部直属艺术院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代。
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迅速,不但原来的几十所传统专业艺术院校迅速发展,而且全国的综合大学与理工科大学也纷纷创办艺术院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上千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各种艺术类学科,招收艺术专业学生,全国各个艺术专业在校学生总人数多达几十万人。与此同时,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由以下四种形态共同组成的专业艺术教育体系,即传统专业艺术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综合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以北京大学为例,在1986年成立北京大学公共艺术教研室的基础上,1997年成立艺术学系,2006年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既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等专业艺术人才,同时又面向全校学生承担公共艺术教育任务。在20多年时间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跨越式发展,恢复与弘扬了蔡元培倡导的北京大学美育与艺术教育传统。
虽然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型(狭义)艺术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相比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来讲,艺术学毕竟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新兴学科。尽管中外历史上各门艺术早就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直到19世纪末叶艺术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在德国出现。尤其是在我国学科界定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将艺术作为学科门类,而是仅仅将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放在文学门类之下,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传播学等并列,这种现象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严重阻碍了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艺术教育的现状,亟待加以改变。这种现实状况,使得许多专家教授呼吁应当将艺术学升格成为一个门类。在大家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终于在2011年2月将艺术学升格成为学科门类,成为中国的第13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包含“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学”等五个一级学科。从此时起我国才有了自己培养的各个艺术种类与专业的艺术类学士、硕士和博士。
从总体上讲,普及型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核心任务与主要实施途径,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通过对中外古今优秀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别是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造成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又使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程序化和符号化,商品社会中的物欲横流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反而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早在18世纪就发现了人性的分裂,存在着“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分裂,主观与客观的对立,这种状况在现当代社会中变得更加尖锐突出。席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在他的《美育书简》这本经典之作中强调将艺术作为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以此来促进人们身心的协调发展。正因为如此,艺术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对于美的追求,来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人格的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艺术教育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迅速,成果辉煌。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专业艺术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改善,办学环境与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已经培养出和正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
随着中国文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我们急需培育出一大批能够将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成功传播到海外去的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家。应当说,在艺术学已经升格成为一个门类的今天,我们的数十所传统专业艺术院校和上千所普通高校的艺术院系有责任推出更多具有现代艺术语言和中华文化传统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的艺术才能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并且具有深刻文化修养的艺术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从而真正将优秀的中国艺术作品传播到海外,传播到世界各国。
三、普及型(广义)艺术教育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广义的艺术教育,即普及型艺术教育,也就是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和艺术教育也稳步向前。应当指出,在这个方面我国的艺术教育具有更加繁重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核心与主要途径,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在全体大中小学校中都要开展普及型艺术教育,面向全校广大学生。这种普及型(广义)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作为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大中小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对于广大非艺术类学生所进行的艺术教育,重点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的特长和爱好,尤其是需要向学生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鉴赏,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艺术教育对于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艺术教育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促进人的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例如现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喜爱音乐、精通文学,他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养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1993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始终认为培养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卓越创新人才必须依靠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哈佛大学原校长尼尔·陆登庭曾经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当他谈到21世纪全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要任务时,首先提到了“人文艺术学习的重要性”。他着重指出,哈佛大学之所以重视人文艺术学习,是因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3.3 管理 管理精细,增施有机肥,及时剪去病枝的,发病轻;耕作粗放,有机肥不足,修剪不到位,导致树体郁蔽的,发病重。
从总体上讲,我国广义的艺术教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有过几次重要的飞跃。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成立了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于全国大中小学校进行普及型(广义)艺术教育。此后是在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经过许多专家教授近20年的长期呼吁,第一次明确地将“美育”写进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2002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对全国大中小学校广义的普及型艺术教育进行了规范,使得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艺术教育有了法规的保障和普及的途径。尤其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3月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美育的重视。
2.1.2 不同灌水量对啤酒大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水平下甘啤6号的产量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灌水量在750 m3/hm2时,产量极低,仅为 4 645.65 kg/hm2,水分的亏缺严重影响了啤酒大麦的产量;灌水量在1 500~2 250 m3/hm2时,产量水平较高,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折合产量为7760.55~7970.7 kg/hm2,灌水量在2250m3/hm2以上时,增产不显著(见表3)。
如果从199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在北方工业大学成立算起,今年正好是中国高教美育专委会成立30周年。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了美育专委会的筹建工作,作为当年第一批创建者之一,我们特别怀念近年来相继去世的学会两位元老,即首任会长仇春霖校长与首任秘书长顾建华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这30年里,为推动我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简单回顾一下,至少进行了几项重要活动:第一,在第一任会长、已故的仇春霖教授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期间,学会依靠众多专家教授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且提供了多份论证材料上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党中央、国务院最后决策将美育写进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了学会应当承担的任务。第二,学会同高等教育出版社密切合作,率先在国内推出一套“美育与艺术教育丛书”,包括《大学美育》(仇春霖主编)、《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美术鉴赏》(张道一主编)、《影视鉴赏》(彭吉象主编)等,其中每一本教材都是由学会10多位专家教授合作撰写,共有将近50位专家教授参与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这套教材在全国高等院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和积极的作用,许多学校至今还在采用它们作为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教材。教育部多个司局先后分别下发“红头文件”推荐这套教材,其中教育部高教司将其推荐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师范司将其推荐为全国师范院校指定教材,体卫艺司将其推荐为全国大学生美育和艺术教育教材。此外,这套教材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第三,学会早在10年前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美育专业委员会下面专门成立了一个职业院校美育分会,大力推动职业院校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第四,在教育部体卫艺司万丽君副司长指导下,由学会第二任会长曾繁仁教授担任组长,笔者担任副组长,学会多位同志参与,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研究起草了《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方案》,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最终被教育部吸收入文件,向全国高校推荐8门美育与艺术教育课程,即《艺术鉴赏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等。从以上简略的回顾不难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的历史,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
回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及型(广义)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从复苏走向振兴、再从振兴走向辉煌的40年。我们可以把这40年的艺术教育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教育的复苏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与破坏,我国艺术教育一度处于低谷,艺术教育的设施和工作条件极其简陋,师资队伍很不健全,几乎没有专项经费,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艺术教育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十分薄弱的状态。回忆1990年笔者刚回到北京大学担任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时,曾经戏称当时的北京大学艺术教育是一种“三无”状态,即无编制、无经费、无场地,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教育老师们在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开展工作,终于使艺术教育开始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不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多门全校性艺术通识课,而且由全校各个院系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组成了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交响乐团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北京大学这几个学生艺术团发展至今已经有近30年历史了,学生艺术团还培养出目前活跃在中央电视台的两位青年主持人撒贝宁和李思思,两人都是艺术特长生,前者是北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后者是北大学生舞蹈团成员。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重点解决美育和艺术教育进入教育方针的问题,全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呼吁了20年,奋斗了20年,争取了20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美育发生了根本性转折,美育终于被写进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国美育和艺术教育从此走向了全面振兴。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的这十多年来,重点在抓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尤其是一批国家级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和理论著作的出版,大大提升了我国艺术教育(包括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随着全国推行“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以及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国开始逐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艺术教育体系。美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艺术教育的实施逐渐得到推广。
3.平均每个孵化器有注册企业44个。数据显示,孵化器平均场地面积26755.08 m2,共孵化企业1108个,平均每个孵化器孵化44个企业。其中,中科云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面积最大,达到154000 m2,占所调查孵化器总面积的23%;蜂巢空间孵化企业数最多,达184个,占所调查孵化器企业总数的16.6%。松山湖创新科技园孵化器的孵化效率最低,拥有50000 m2面积,在所调查的25个孵化器中,排名第5位,仅仅只有2家注册企业。
两者的设计理念不同,G9追求旗舰级单反的操控和使用体验。而E-M1 II则是正统的无反思路。如果你倾向于旅行、街头拍摄,E-M1 II显然用起来更加方便。但如果你专注体育题材拍摄,或者手比一般人都大,G9的设计会更加适合你。
四、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
必须指出,“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艺术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专业型艺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教育。各种专业艺术院校主要就是从事这种专业艺术教育,例如戏剧影视学院培养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作曲家、歌唱家与器乐演奏家,美术学院培养画家、雕塑家、艺术设计专家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全国美育和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标志着我国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与艺术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发展期”。应当承认,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需要广大美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继续努力。这是因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这四育中,毕竟美育是最年轻的,而其他三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备的体系,在教学观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由于美育被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还只有不长的时间,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需要广大美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对于我国美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我们必须充分加以肯定;对于我国美育建设目前的状态与面临的困难,我们也必须具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当前美育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美育建设。
黄庭坚爱茶,爱的是茶的文化属性。俗人饮酒,雅士品茗。他是在清茶一杯中,参透了茶中渗透的自然天成之性,养生保健之功,承载礼雅平和,沟通世界之仪的礼乐内韵。他是在茶读伴思清的功用中,以茶会友,茶悟人生;以茶修身,致清导和;以茶励志,审己自省;以茶倡廉,构建和谐;因茶完成修身治平的人格与道德的和美仪式,与茶达到人文追求的高度契合。这一切,都是山谷从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中悟化而来,是茶道最高的追求。
特别是2015年9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需要我们从专业型艺术教育与普及型艺术教育两个方面来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特别是这份文件中鲜明地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
专业型艺术教育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已经有上千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为数众多的艺术专业,全国在校艺术类大学生多达数十万人,特别是在艺术学正式升格成为学科门类以后,五个一级学科都需要努力形成自己完备的教育体系,在教学观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需要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如何建立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毫无疑问,专业型艺术院校一方面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艺术人才,以适应各个艺术门类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型艺术院校又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专业艺术院校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尤其是需要努力探索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既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借鉴与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学理论成果,真正在国际艺术学界独树一帜,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声音。
普及型艺术教育方面任务更加繁重,首先是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立德树人作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国务院文件从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入手,要求大力改进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改革,以艺术课程和课堂教学为主体,开齐开足美育与艺术教育课程,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内艺术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将社会家庭美育与学校开展的美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因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各种艺术技能,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真正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育和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尤其是要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艺术院团,以及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的作用,真正做到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的有机结合,推进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创新。
2019年教育部正在组织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修订工作,今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将大大加强,除原有的音乐、美术课程之外,还要增加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艺术)、舞蹈等课程,真正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所要求的:“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美育与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们的回信中指出的:“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我们要抓住大好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美育与艺术教育,真正实现21世纪的美育与艺术教育中国梦!
On Leap -forwar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PENG Ji-xiang
(College of Chinese & ASEAN Arts,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6, China)
Abstract :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rapid development in aesthetic and art education has been made in China.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 has expanded to thousa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erienced quick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especially after art became a subject in 2011. Likewise, general art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from scratch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From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the high school and then to the university,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running through all the time.
Key words : aesthetic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 general art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reform and opening-up
中图分类号: G40-014;J-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12(2019)05-0011-06
收稿日期: 2019-06-05
作者简介: 彭吉象(1948—),男,四川成都人,博士,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戏剧影视理论、美学理论等研究。
(责任编辑: 刘 晨)
标签:美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专业型艺术教育论文; 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