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由之路论文,清洁生产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曾经历辉煌的过去,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该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全省万元产值的水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9倍,吨钢综合能耗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均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如果辽宁继续沿用原有的生产模式,到2010年实现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时,资源消耗量和排污量也将翻番。届时,辽宁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更加恶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开创新思路、新方式,实现东北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行清洁生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行清洁生产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近几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内先进地区,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扭亏乏力。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如享有“辽老大”的美誉的辽宁省工业总产值过去多年居全国首位,但近年来已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
1.2 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从产业结构上看,东北三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从产品结构上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产品附加值低。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差。
1.3 技术装备老化,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十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19.2%,两者之和不足三分之一。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长春市工业企业设备情况与沈阳也基本相似。很难想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南移,在东北投资大项目更少。同时由于上缴过多,企业长期以来留利水平低,几乎没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2 推行清洁生产是突破传统技术改造模式的关键
技术改造“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为基础,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和适用的技术成果,优化企业内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物质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看出,技术改造渗透着清洁生产理念的精髓,它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我们要避免“投入—改造—再投入—再改造,—边老—边改、—边改—边老”的恶性循环,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技术改造,将清洁生产理念充分切实的应用到技术改造中,突破传统的改造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改造资金的投入与使用,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清洁生产意识,从政府到企业、从环保官员到平头百姓,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地清洁生产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预防思想,使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技术改造的全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东北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 推行清洁生产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拥有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好的利用资源。拥有资源只是简单的解决了“资源瓶颈”问题,而利用资源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运行机制,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过去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老工业基地付出了相当沉重的环境代价。矿产、淡水等资源逐渐消耗、枯竭,有的资源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气、河流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中,明确要求保护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一批重大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的环保设施项目,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提出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规划的同时,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生态建省观念,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运用清洁生产理念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要考虑工程技术的承载能力,要注意资源的容量、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促进水资源、土地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使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和水耗,以及废弃物、污染物的治理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耗费、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完善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促使企业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大力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导向
针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关政府部门应考虑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清洁生产。
4.1 最大限度地减少老污染源
对老企业和重点污染源,全面落实许可证制度,重新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排污收费与排放总量挂钩。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取缔淘汰落后工艺,在总量控制不增的前提下,置换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项目、企业,促进经济总量的合理扩张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4.2 严格控制新污染
在新上项目审批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优先审批清洁生产项目,引导约束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4.3 控制末端治理项目
对于盲目扩大末端治理的项目,一律予以取缔,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把清洁生产工作渗透到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各个环节,预防新污染项目的产生。清洁生产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这一契机,促进企业认识自己是清洁生产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将清洁生产理念贯彻到日常的管理中。
4.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大力提倡将清洁生产融入到技改中,利用技术改造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转让,使之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5 案例的启示
鲁尔区是德国的老重工业区,五十年代后期,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和利用,造成鲁尔区资源趋于枯竭,环境压力日益严峻。从60年代开始,在德国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鲁尔区大规模地整合煤炭和钢铁工业,对能耗高、污染重的炼钢厂和煤化工厂实行兼并、重组,将生产集中到克虏伯、曼内斯曼、鲁尔煤炭这样的大公司,实现了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最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5.1 转变发展路子
我国东北过去在资源和环境上一直严重透支,新一轮振兴东北的过程中,应该精心选择符合东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生产项目,要通过整体投资改造改善环境,来达到经济调整的目标。坚决不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
5.2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
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区域性的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企业中广泛宣传清洁生产理念,引导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技术改造与审核出的中高费方案相结合。真正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到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之中。
5.3 坚决淘汰、关闭“三高”和“五小”企业
按照中央关于清理整顿关闭“五小”企业的精神,吸取鲁尔区的经验教训,对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实行兼并、重组,集中生产,以达到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