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困难的产生与化解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认知论文,困难论文,生与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效率受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背景材料的影响非常显著。鉴于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知识梯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过程中经常存在不同类型的认知困难,故研究认知困难产生的原因和化解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维定势导致认知困难
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始终存在,它会包括在一个由新旧知识组成的认知结构之中,其积极作用表现为面对新知识、新问题会迅速地联想并运用旧知识、旧技能进行认知学习。但当这个认知结构的分辨率不高时,即可出现新旧知识的干扰和混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也就容易暴露出来。思维定势在思想方法上,表现为容易墨守成规,按一种模式化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不利于(甚至是干扰和排斥)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例1 写出实验室制取HBr的化学方程式。
因为学生头脑中对HCl的制取非常熟悉,即
于是,选用浓硫酸和溴化钠在加热条
二、隐蔽信息导致认知困难
在化学问题中,如果含有隐蔽信息,则可以考查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也会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难。
例2 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A.Cl[,2]B.COC.D.N[,2]
如果学生不能注意到题目中气体的主角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的话,就很难得出C、D的正确结论。这种隐蔽在选项中的信息,是很难察觉的。199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37,也说明许多学生面对此题未能超越题目中的隐蔽信息所带来的认知困难。
三、错误性经验导致认知困难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有“经验性”认知,这些知识经验会以表像或概念的形式保留在记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认知结构。其中,正确的经验可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学习和创新奠定基础。但其错误经验产生的“心理错觉”,却会引起思维障碍,从而产生认知困难。
化解与排除方法是,依据化学的知识梯度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加强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和条件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纠正或摒弃原有认知结构中“先入为主”和“想当然”的经验错觉;加速知识由初级理解到中级理解直至高级理解的转化,通过认知的迁移,构建一个逐渐完善的认知结构。
四、思维肤浅导致缺乏深刻性
例4 图1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如果能形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极置于电解质溶液之中;③形成闭合回路。显然,此题目适合以上条件。因此,学生的初步认知结果是认为能形成原电池。
可得出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显然,造成以上两种情况的认知困难,主要是思维肤浅所致。
化解方法是通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在认知挑战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各种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果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不断探求,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