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例谈
◆ 邱海连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237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质疑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背景,对“学为中心”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质疑欲望;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质疑落点;基于内容特点,提升质疑效度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质疑能力 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要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养成质疑的好习惯,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不过,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够高,降低了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勇于质疑、学会质疑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质疑欲望
巴尔扎克曾经讲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将“思”字突出出来,引导学生从“学答”转成“学问”,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便是进行相关问题情境创设,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数学质疑的欲望。
1.创设疑惑情境,激发质疑欲望。新课程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都引入了问题情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展开数学学习,不过,现在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立刻就将数学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问题情境不能够让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创设具有一定疑惑性的情境,让学生在疑惑情境中产生质疑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将龟兔赛跑的场景展示在大屏幕上,一个是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跑道,一个是直径为40米的圆形跑道,乌龟在正方形跑道上面跑,兔子在圆形跑道上面跑,比赛中兔子和乌龟跑完一圈用了同样的时间。这样的结果将作为裁判的河马难住了,兔子和乌龟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在这一情境中,有的学生质疑:“兔子和乌龟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是不是知道他们谁跑的路程多就知道谁是冠军了?”还有的学生质疑:“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我们学过,但是圆形的周长该如何进行计算呢?”……这时,教师再将“圆的周长”的概念引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中去。
在上面的案例里面,教师通过“龟兔赛跑”的情境让学生的质疑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基于问题情境提出了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这些数学问题的引导之下,他们的数学探究欲望得到了激发,为他们的高效数学学习打好了基础。
2.创设障碍情境,激发质疑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挖掘,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此创设具有障碍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内心产生疑惑和“愤”、“悱”的感受,进而将问题提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发现问题,还在内心深处形成了问题表征的问题空间和场景,从而为数学探究打下基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头牛被拴在木桩上吃草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基于给出的情境来进行思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提问?这样的情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将圆的面积这一问题的实质都反映了出来:木桩代表着圆心、绳长代表了半径、牛能够吃到的草的范围代表了圆的面积。通过设置一定的障碍来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便很容易的将和圆的面积相关的本质问题引了出来:牛可以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怎样的图形呢?圆的面积是什么呢?如何来对圆的面积进行求解呢?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然后,教师把圆均分为几等分,让学生基于此来拼摆图形。学生通过操作有了表象和形象的认识,同时内心产生了质疑:圆可以成凑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吗?通过拼凑而得到的图形的每个部分和之前圆的周长、直径、半径有怎样的联系呢?如何从中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内心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想要深入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意愿。
3.创设操作情境,激发质疑欲望。《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进行观察分析,进而能够发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质疑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个图钉和两根纸条,让他们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材料来做角的模型,然后对角的其中一条边进行转动操作。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很好的学习钝角、直角和锐角等概念,同时基于此提出了“两条边重合的时候是什么角?假如固定其中一条边,将另外一条边旋转一周之后接着旋转,这样得到的角是什么角”等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这样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质疑落点
教材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所需要的载体。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性地研究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挖掘,从而找到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质疑的落点。
1.基于课题质疑,把握主要内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课题总结和提炼了课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课题进行质疑,进而把握本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将这一课的课题展示给学生,然后进行提问:“大家知道了本节课的课题之后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吗?”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开始积极提问:“如何来求圆锥的体积呢?”“圆柱和圆锥两者间的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圆锥的体积和那些因素相关呢?”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在他们进行质疑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把握了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基于易混处质疑,突显学习重点。不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小学生却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他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很容易产生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混淆时勇于质疑,进而将数学学习的重点突显出来。例如,在教学“互质数”这一课时,学生会混淆“互质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知识易混处进行质疑:“质数与互质数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呢?主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而知道质数是一个数,根据这个数的约数个数来进行定义的,互质数指的是两个的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两个数之间的公约数来进行分析的。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质疑和解疑深入理解了这两个概念,进而让教学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突出。
3.基于“问题”质疑,培养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问题,因为不同学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有差异,所以他们会有着不同的见解。沿着学生们的不同思路进行分析,将会收获很多知识之外的东西,通过“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得到额外的收获。因此,教师要基于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这一课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为42厘米和25厘米,利用它来制作三角形小旗,要求三角形小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度是6厘米,最多能够做出几面小旗?很多学生首先对对小旗的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然后再对长方形纸的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它的面积是1050平方厘米,之后在根据1050÷18=58(面)……12(平方厘米)这一算式,得出结果是58面。针对这一结果有些学生提出了质疑,然后将实物展示出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两个等腰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只要知道长方形纸可以剪出多少正方形,然后将结果乘以2就知道能够最多做出几面小旗了。即沿着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剪出尽量多的正方形,长是42÷6=7(个),宽是25÷6=4(个)……1(厘米),将余数去掉之后然后相乘得出7×4=28(个),因此最多能够做出的小旗面数是28×2=56(面)。通过验算发现,最后剩下的面积是42平方厘米,要比三角形小旗的面积大很多,不过因为有形状的限制,剩下的部分无法剪出小旗。
在上面的案例里面,学生通过思考和独到的视角,质疑了程式化的计算结果,并基于“剩下的面积是怎样的”进行了质疑。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再出发”,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类问题,使他们的活动经验得到了积累。
三、基于内容特点,提升质疑效度
1.数学概念,基于内涵处质疑。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数学概念的内涵进行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基于“一个整体、一个单位、一个物体,均可以利用1来对其进行表示,我们将其称为单位‘1’”进行质疑,去探究为何单位“1”的“1”要加上引号?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得到强化。
2.数学计算,基于算理处质疑。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算理处进行质疑,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对算理进行深入理解,从而从本质上掌握算法。例如,在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质疑“为何要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将除数与被除数均转化为整数可不可以呢?”,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不管怎样转化均是为了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进行计算,不过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对简单。这样,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3.问题解决,基于思路处质疑。问题解决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思路处进行质疑,以此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一位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工程队要修建一公路,如果甲队修建需要5天才可以完成,如果乙队修建需要8天才可以完成。如果甲和乙同时做,需要几天才可以修建完成呢?”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感到非常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为何题目里面没有说明总的工作量呢,是否可以对距离进行假设来进行计算呢?假如是500米、800米、1000米,分别要几天呢?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不管工作总量如何,所需要的天数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将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根据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来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角度来质疑,有时候学生的质疑会非常杂乱,此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筛选和引导,让学生提出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学会质疑特别重要。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来让学生的质疑欲望得到激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有时间质疑,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宝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发散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02)。
[2]李颍 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现代化,2017,(05)。
[3]刘福扬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论文作者:邱海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小旗论文; 这一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