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论文_宋红玉

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论文_宋红玉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266621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呈现“动”与“活”的情景。那么,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

一、教具相助上好课

教具的恰当使用,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我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有五:一是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二是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发”是指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为使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挖潜,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应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诱发、引导,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才可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进入主动探索新知阶段。三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利用网络科学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其认知情感由潜伏转入积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五是利用网络建构自主探索,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二、教师六导活起课

一是诱导。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三是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让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四是疏导。教师应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五是辅导。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六是倡导。教师要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三、学生主体动起来

1.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调控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气度,它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主动的发展。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努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倡导自学,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一是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二是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只是要求教师的精讲要“精”和“当”。当学生对历史观点缺乏背景知识或其认识陷入困境时,教师就须讲解点拨。三是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习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四是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

3.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总之,我们的历史老师能做到这些,学生们能不“动”起来?历史课能不“活”起来?

论文作者:宋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论文_宋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