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_党组织论文

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_党组织论文

关于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重大问题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对此,党章、《企业法》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使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真正落到实处,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唯一保证。

一、明确决策内容

《通知》的下发,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决心是很大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抓好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句话”指导方针,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党组织要围绕三个主要方面实施参与决策。

第一,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包括施工生产经营方针和指导思想的确定;发展规划和年度施工计划;重大基建工程和自有资金的调拨、使用的方案;安全生产目标和综合治理目标,重要制度、措施的制定;集体经济、多种经营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等。

第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包括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设想;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权限范围内重要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废止;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较大范围的调整等。

第三,有关干部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包括副科职以上行政中层干部的人选方案、任免、后备干部的考察和提名;对干部的奖惩方案及诫勉;干部勤政廉洁、对违纪干部的调查处理;干部职工的工资增加、晋升、住房、奖金分配和职工福利设施的建设及改造方案等。除此之外,还有行政领导提请党组织参与决策的一些问题,以及临时发生需要决策的事项。

为了保证决策内容的落实,近几年来,我处党委先后制定了《党委会议事规划》、《行政会议事规划》、《干部管理办法》、《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办法》、《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通知》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对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确定决策途径

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参与途径和形式。

1、通过各种会议的形式参与决策。 主要是通过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党委(常委)会、党委扩大会,碰头会和民主生活会等。一是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参加由行政主持召开的重要行政会议、办公会议,参与这些会议议题的讨论和研究;二是党委和行政根据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共同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重大决策会议。如年初、年中、年末召开的工作会、领导干部会共同讨论研究企业的方针目标、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等重大问题。通过这些重要会议,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履行党委的职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2、在深化企业生产经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参与决策。 根据施工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要求,党委领导要坚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加强季度、半年安全生产经济活动分析;必须根据安全、质量及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参加阶段性、季节性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必须参加影响安全质量问题或发生事故的分析处理;必须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反映,直接参与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与实施。1996年,处党委根据全年施工生产任务缺口较大,职工待岗、息工较多,效益严重滑坡的状况,主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与行政一道,一方面加大经营开发力度,积极承揽施工任务;另一方面确保已有施工任务的完成,针对全处施工生产经营实际,在全处采取“大干八九十月,奋战四季度,确保全处任务完成”和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双管齐下”的措施,从而实现了部、局下达减亏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施工生产任务。

3、通过职代会渠道,发挥职工的参政议政作用来参与决策。 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和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领导的通知》、《关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决定》等文件,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对行政重大问题的决策,该上职代会的坚持上会。每年都召开职代会,组织职工代表定期听取行政工作报告和行政领导干部述职报告,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日常应交职工讨论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职工代表会议讨论,群策群力,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对完善企业决策,保证决策符合职工意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细化规范程序

作为企业党组织,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全局,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获得最大的有效性。

随着深化施工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加强内部管理,推进企业集约经营成为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今年初,处党委围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撤队建项目部,变三级管理为两级管理这个主题,连续反复召开数次党委会、一线班子成员会进行研究确项,形成具体指导意见,并在春节一过就派处副总经济师和有关部门人员到成都工程总公司进行学习借鉴、论证。然后,又召开班子成员会,形成决策性意见后,正式实施了撤队建项目部,由三级管理变两级管理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平稳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变管理层为作业层,形成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的经营机制,取得较大成效。上半年,全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1.6亿多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 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二是决策中的建议工作。有关决策预案提出之后,党委要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认真积极做好决策中的建议工作。比如施工企业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条文缺乏配套措施,党委及时建议这些改革举措要兼顾各方面利益,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灶吃饭的原则,把握好平衡度,并及时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使各单位普遍感到操作性强,既符合施工企业实际,又让职工感觉到有动力、有压力、有收益,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

三是决策后的保证监督。决策一经形成,党组织与行政共担责任。既要配合抓落实,进行跟踪调查,对不落实的采取措施保证落实,又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议行政调整和完善。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该承担什么责任就应负什么责任,决不能照顾迁就,搞什么“异地换防”,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从精神动力方面激励职工的潜能和劳动积极性,又要从物质利益方面补充营养,发挥“鼓劲、激励、支持、保护”的作用,推进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四、讲究方式方法

党委参与决策的过程,本身就是抓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把握中心,解决矛盾的过程。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党委与行政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有分歧怎么办?我认为,有分歧是正常的,只要目标一致,处理方法得当,问题就不难解决,参与也不会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容易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书记与行政领导意见一致,而其他领导成员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这种情况,书记主要是做好说服、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工作,全力支持行政领导的意见,使行政决策信心增强。同时,对不同意见进行筛选,对决策的内容进行完善。

第二,书记与行政领导意见不同时怎么办?党政主要领导意见是否一致,关系班子的团结和决策能否顺利实施。在实践中,我对不容耽搁的事项,在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后,可以先决策,不误事;对不急于决策的事项,建议暂不决策,会后经过坦诚交换意见,充分磋商,达成共识后,再上会,再做决策。

第三,决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矛盾怎么办?党委既不干预行政措施的贯彻,又要及时收集下面的反映,积极提出意见和措施。1996年,我处在解决职工对企业正式职工待岗、息工,民工包工队还大量存在意见反响很大。意见反映到党委,我们通过调查,把收集到的情况,梳理成辫反映给行政和有关部门,同时在职代会和工作会上进行重点强调,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及指导意见,有效维护职工正当合法利益,并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压缩使用民工与企业现行改革配套进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妥当、稳健的,为今年全处实施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标签:;  ;  ;  

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_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